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 第263章 秦然献策

“周将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项燕一脸凝重地看着眼前有些灰头土脸的周殷,语气低沉而严肃地问道。

周殷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紧张情绪,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回上将军,秦人似乎与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昨夜我率领军队准备夜袭秦军时,行至此处,却恰好遭遇了前来偷袭我军大营的秦军。还未等我军站稳脚跟,一场激烈的战斗就立刻爆发了。”

说到这里,周殷不禁感到一阵庆幸,如果不是项燕及时赶到,他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他偷偷地看了一眼项燕,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秦军何人主将,兵马多少?”

“我方损失如何?”

项燕站在高处,目光凝重地看向远方,再次询问道。这两个问题言简意赅,但却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和双方的实力对比。

“秦军副将蒙恬为将,夜色太黑,激战来的太突然,未能探得秦军详细兵力。”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秦军兵力不少于我军。”

周殷低着头,语气沉重地回答着项燕的问题。实际上他知道秦军的兵力不如他们,可是现在损失这么重,周殷必须找一些借口,所以在兵力上稍微隐瞒了一些。

毕竟敌人是两万兵马还是三万兵马,在他看来影响并不算大。

“至于损失…”,

周殷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末将无能,一夜激战过后,我大楚将士折损近半!”

说完这句话后,周殷单膝跪地,低头等待着项燕的责罚。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项燕会如何处置自己。

然而,项燕并没有立刻责怪周殷,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周殷说的是真的,同样兵力的情况下打成这样,项燕知道这场战斗的残酷性,也明白周殷已经尽力了。

过了一会儿,项燕缓缓开口道:“起来吧,此事不怪你。”

听到这句话,周殷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

项燕接着问道:“秦军的情况如何?”

周殷答道:“根据我们的观察,秦军的损失也不小。从他们的阵型和士气来看,在我楚国将士的奋勇杀敌之下,秦军的左右两翼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项燕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艰苦,但楚军并没有被轻易击败,还有一战之力。

“好,既然如此,我们就准备一下,等待李信死率兵来攻吧。”

项燕沉声地说道,“传令全军,返回大营休整待命,随时准备再战!”

“遵命!”周殷领命而去,开始传达项燕的命令。

项燕则站在原地,凝视着远方的秦军阵营,心中默默盘算着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而另一边李信和蒙恬看着楚军缓缓退回也在商量起下一步的战略。

“搞清楚了,昨夜是楚军大将周殷统兵。”

“兵力要多于我们,不过却被我大秦锐士差点一击而溃。”

“由此看来,楚军的战力不复从前啊。”

蒙恬面色阴沉地说道。

“不可大意。”

“楚军的兵马都是由楚国各大氏族所出,汇聚到一起。”

“周殷虽然是楚国大将,但据细作来报,他家的本部兵马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和其他三大家族相比,实力还有一定差距。”

“而且近年来,项燕一直在努力训练军队。”

“项家绝对不能小看啊!”

李信一脸严肃地说道。

尽管他在朝堂上对大王夸下海口,声称只需三十万大军就能灭掉楚国,但当他真正踏上战场时,态度就变得谨慎起来。

毕竟他要为三十万大秦将士负责。

“若是无法击溃项燕的主力,就很难攻城拔寨,攻陷楚国啊。”蒙恬皱着眉头,面色凝重地分析道。

如今,项燕率领着三十多万大军驻扎在距离陈郢不远的地方,紧紧地牵制住了秦军。

如果想要攻打楚国的城池,就必须要面对这三十多万楚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项燕采取了一种极为保守的战术——龟缩战法,他坚决不主动出击,每次都只是派遣一小部分兵马出来骚扰秦军。

这种战术让秦军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

昨晚出动的三万多楚军,已经是这两个月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战了,虽然是秦军取得了胜利,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突破点,才能真正击败项燕的主力部队,进而攻占楚国的城池。

“机会总会有的,暂且回营。”李信面色沉稳地说道。

“几十万大军每日所用粮草众多,我大秦有关中粮仓,能耗得起。”李信目光深邃,看向远方。

“他项燕未必耗得起。”李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久而久之,三大氏族必然会催促项燕尽快出兵的。”

如今整个天下粮食最富裕的就是大秦和齐国。而齐国的很多粮食都被秦国商人买了回来。相对于秦国,楚国可以说很是贫瘠了,囤积的粮草是有限的。这也是李信如此淡定的原因之一。

能让急性子、暴脾气的李信变得这么稳重的原因,却是因为一个人——秦然。

当初,李信率领大军经过城父之时,与秦然相见。秦然深知正常情况下都会发生什么,他知道李信即将面临一场大败。

为了帮助大秦破局,也为了不让悲剧发生,秦然给李信出了这个主意。

正是因为秦然的建议,李信才能够保持冷静,等待时机。

而事实也正如秦然所预料的一般。

三个月后。

秦楚将军在陈郢前线已经对峙了整整半年之久。

原城父守将从城父押运粮草到陈郢已经不知道多少趟了。

这条路可以说就是他闭着眼也能走到。

在这漫长的半年时间里,秦楚两国的朝堂和民间都充满了各种声音。

在楚国,三十几万大军半年的粮草供应让三大氏族感到压力巨大。

他们并非心疼这半年的粮草支出,而是因为这种对峙局面似乎没有尽头。

他们不知道还要继续消耗多少粮草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此外,项燕还从氏族中抽调了大量精锐私兵,进一步加剧了氏族的担忧。

最终,经过三大氏族的暗中商议,他们决定向新楚王负刍施加压力,希望他下达王命,指示项燕寻找其他解决办法来拯救楚国。

三大氏族也明白此时不能轻易得罪项燕,毕竟项燕掌握着楚国的军事力量。

另一方面,负刍在登上王位后才意识到,这个楚王的位置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楚国的权力几乎完全被氏族所掌控,如果氏族们不支持,即使是楚王的命令,也难以走出寿春城。

而楚国的民间也是对项家愈发推崇。

因为在这十年里,秦军攻打各国,几乎都是秋风扫落叶一般,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般迅速攻占城池,他**队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攻势。

然而这次与楚国的战争却不同以往,秦楚兵马对峙,这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种僵持局面让楚国百姓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只有像项燕这样的将领才能抵挡住强大的秦军。

因此,项氏的名声开始在楚国大地上快速传播开来,人们对项家的崇拜和支持也越来越高涨。

在这个时候,项家成为了楚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名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楚国抵抗秦人的象征。

项家的声望日益提高,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追随。

许多人都愿意加入项家的军队,为保卫楚国而战。

在楚国的土地上,项家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这种情况使得项家在楚国的地位越发稳固。

如今项家几乎是楚国三大氏族之下的第一姓氏了。

如果再给他一段时间,超越三大氏族也未必不可能。

只不过三大氏族显然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另一边,对于李信一直在陈郢按兵不动一事,大秦的朝堂之上开始出现一些议论声。

“李信将军不是说三十万大军便可灭楚吗?如今这半年过去了,为何还不行动?”一名大臣质疑道。

“是啊,我们大秦的军队可是天下无敌的,怎么会拖延这么久呢?”另一名大臣附和道。

朝堂上的大夫们纷纷窃窃私语,但这些声音却又恰好能让周围的人听见。

“国战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容有丝毫差错。”李斯站出来,沉声说道:“李信将军如此行事,必有其深意。且长平之战时,我大秦与赵国对峙数年,最终才取得胜利。诸位还是稍安勿躁,静待前方传来捷报吧。”

李斯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对李信的做法表示不满。

与此同时,大秦的民间百姓对于战争早已习以为常。老秦人相信大秦的军队必将战胜楚国,他们期待着早日听到楚国被灭的好消息。而现在的当务之急,则是筹集更多的粮草以支援前线,确保秦军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作战。

秦楚两国的情报如同雪片般纷纷飞到了秦然的手中。

秦然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竹简皱起眉头,用手轻轻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下疲劳和紧张情绪。

就在这时,消失已久的麟儿回到了秦然的身边,并拿出一份密信。

秦然接过信件,快速浏览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昌平任命的城父守将季心,不仅是楚国人,更是楚国着名侠客,“一诺千金”季布的弟弟。

秦然深知季布的威名,他是楚国的大侠客,以信守承诺着称。

而现在,他的弟弟季心也被委以重任,来把守大秦重镇城父关。这可是非常不妙啊!秦然心中暗自思忖着,眉头紧锁。

秦然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竹简放在桌上,目光凝视着前方,陷入了沉思。自己现在无法确定这件事昌平君是不是故意为之,

但无论如何,城父交给季心来把守,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这让秦然感到十分担忧。

为了不让事件朝着最坏的情况发展,秦然决定再次前往昌平君的府邸。

当他到达时,昌平君看到他的到来显得有些诧异,并询问他的来意。

秦然冷静地回答说:“李信将军与楚军在前线已经对峙了半年之久。根据我的预感,楚国的粮草可能即将耗尽。到那时,项燕必然会把目标瞄准我们秦军的粮草供应线。从陈郢前线到城父的路程只有两天时间,如果项燕派遣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绕路袭击我们的粮道,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昌平君听后皱起眉头,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前线粮草调度的重任,一旦出现任何差错,他都将难辞其咎。

昌平君的眉头紧紧皱起,脸色显得十分凝重:“押运粮草的乃是原城父守将。”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但还是接着说:“他身经百战,应该不会出差错。”然而,他的语气却明显缺乏自信。

昌平君心中暗自揣测,秦然主动前来告知此事必定有其深意,或许他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道:“秦将军有什么办法?”

秦然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城父关城墙高大坚固,且前方有我大秦三十万大军镇守。楚军想要绕过李信将军直接攻击城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接着,秦然继续说道:“因此,丞相大人可以派遣一员大将率领关内的部分兵马出城,暗中跟随在运粮队的身后。如果楚人胆敢劫粮,我们便可趁机杀出,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粮草安全,又可保护粮道畅通无阻,同时还能立下赫赫战功。”秦然的声音平静而有力,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

昌平君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立下功劳现在正是昌平君他所需要的。

不过如今他手下可堪一用的大将也只有季心一人。

对于派不派他领兵而出,昌平君陷入纠结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