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000章 车驾南指征尘急(八)

隆庆中兴 第1000章 车驾南指征尘急(八)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在南京礼部的筹备之下,很快就拟定了祭祀孝陵的相关仪注,朱载坖率领南京的文武百官和勋臣们,前往孝陵祭祀,朱载坖从孝陵红券门,降辇由左门入,升舆,群臣从由红券门并金门、陵门之右门进入。

朱载坖穿青袍乘板舆到孝陵外东,降舆。在礼部官员们引导下向孝陵祭祀。其实和祭祀嘉靖的过程没任何区别。

导引官导朱载坖至殿左门外,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官引导上皇至拜位,奏就位。

奏诣前,内赞官引导朱载坖到香案前,奏上香,朱载坖三次上香,跪拜结束。

随后内赞官奏复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后内赞引导朱载坖至御案前, 奏献帛,结束后再引导皇上至太祖高皇帝御座前,奏献爵,讫。引导皇上至太祖高皇后御座前,奏献爵,结束后奏复位,奏跪。

传赞众官皆跪,赞读祝,奏俯、 伏。传赞百官同典仪唱亚献礼、终献礼。执爵者代献,讫。

内赞官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朱载坖退拜位之东。捧祝帛官出殿门,内赞奏礼结束。

结束祭祀之后,朱载坖从原路返回,而百官们由小旁门退出,守臣下之分。

结束了祭祀之后,朱载坖到了督师衙署之中,从杭州赶来的浙江巡抚王崇古也赶到了南京,朱载坖于是和随驾的重臣一道召见了王崇古,朱载坖问道:“听说浙江的新政,推行的不太顺利,是怎么回事?”

王崇古赶紧上前请罪道:“陛下,此臣之过也!”

朱载坖摆摆手说道:“朕不是来问罪的,新政推行受阻,是什么原因?”

王崇古向诸位重臣解释了其中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浙江的士绅们认为赋役折色太少,浙江和苏松不同,浙江山多田少,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和苏松盛产稻米,百姓愿意用本色缴纳赋税不同,浙江除了靠近苏松的嘉兴、杭州、湖州、绍兴等府地势稍微平坦,盛产粮食之外,其余州县的粮食都比较紧张。

而且浙江商贸繁盛,白银货币化程度高,胡宗宪总督浙直的时候,就从浙江征收了大量的银两,浙江百姓和苏松百姓不同,他们宁愿折银,而不愿缴纳本色,因为浙江以种植桑蚕为业的多,种粮的反而少,他们不愿缴纳本色,因为缴纳本色的话,会导致浙江的粮价上升,他们情愿全部折银。

朱载坖表示,既然他们愿意折银,那就从其风俗,可以全部折银缴纳,因为最终大部分肯定是要折银的,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朱载坖接着问道:“还是其他什么问题?”

王崇古说道:“陛下,他们还认为浙江上供物料过多,过于繁杂,请求将上供物料也一并折银。”

所谓上供物料,主要系指地方输往朝廷各部和宫廷的各类物资,浙直两省由于较为富庶,且国初之时离南京较近,所以大部分上供物料就是在浙直摊派的,尤其是浙江,被摊派的最多。每年供贡以为供御、祭祀、宴赏、兵戎之需。如野味、果品、茶芽、冬笋、药材、段正、弓箭弦、杂皮、翎毛、桑攘之类,名目众多。

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是弊端丛生,第一是大明迁都之后,上供物料就不是解运南京,而是解运至京师,长途的解运使得不少百姓破产,如如温州府平阳、 泰顺二县额办解京铁课六万斤,共由大户十五名领纳解京,后因运纳艰苦改为存留解府以备沿海军器制造。成化间又一度改为解京,直接导致承担铁课的百姓破产,甚至到了甘受责罚不肯领解的程度。

还有一种就是随着世事变迁,原本本地产出的物料现在并不出产了,而朝廷仍旧强令上供,致使百姓无法负担,如宁波府慈溪县的贡茶之办,在大明初年即系由该县十四、五、八、九等都种植茶园的茶户负责,或自行办纳,或出钱买办,每年年以二百六十斤为额,每鲜茶四斤焙作一斤,共计该鲜茶一千四百余斤,着落产茶之家出备茶叶,以供上用。然而现在该地的茶园已经荒芜,而内廷上供,是不能推卸的,州县官员只能强令百姓自行购买茶叶,以完成上供。

王崇古说道:“陛下,税粮征收,每岁俱有常数;而物料逐年买办,全无定规,一年之间,多则派至四五十起,少亦派至二三十起。部派于司,司派于府,府派于县,县派于里,里派于甲,照里分派,不论贫富,照甲取银,不论高下,细民受害不可胜言。”

王崇古作为浙江巡抚,还是深知上供物料对于百姓的残害的,现在朝廷推行新政,百姓意见最大的上供物料却没有改变,不仅是士绅,连百姓也颇为不满。

朱载坖问道:“那依王卿之言,怎么改革才能使得百姓接受?”

王崇古认为还是要折纳,王崇古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均征里甲丁田。”

王崇古的意思是,将这些上供物料的价值通计折银,然后摊派到浙江全省的田赋之中,这样一来,对于百姓来说,增加了仅仅是一点折色,但是免去了被上供物料折腾的烦恼,而朝廷这拿着这笔银子,遣官吏到相应的地方采办上供物料,解运至需要的地方,这样一来,朝廷得到了银子,浙江免去了上供物料,可谓皆大欢喜。

朱载坖没有马上答应此事,而是要求将现在浙江的上供物料统计出来,条陈上疏,先由朱载坖看过之后,再行定夺。这与赋役折色的事情,是可以同意的,但是关键还是要清丈田亩,使朝廷的赋税得到保证,所以朱载坖要求谭纶采取强硬手段,将清丈田亩贯彻下去,必要的时候,效法苏松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