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972章 天工神技总有凭(四)

隆庆中兴 第972章 天工神技总有凭(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设想,大臣们都大为震惊,他们本以为朱载坖就是搞几个传奉官呢,没想到朱载坖准备玩的这么大,他们觉得还不如搞几个传奉官。

朱载坖这是准备玩大的啊,面对朱载坖的要求,杨博觉得,自己还不如答应朱载坖安排几个传奉官罢了,葛守礼等人也是深感后悔,现在朱载坖有理有据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臣子们有些无奈。

从杨博、葛守礼等人的本意来说,他们不认为朱载坖现在这些措施能够平稳的推进下去,毕竟朱载坖现在想要推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臣子们一致认为贪多嚼不烂,眼下朝廷还是要以安定为主。

但是朱载坖现在想要推动的改革实在是在多了,朝廷很难立刻适应这样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阁臣们也都力劝朱载坖要谨慎从事,朱载坖当然知道现在自己做这些事情还是太早了,但是并不妨碍朱载坖将自己的想法先说出来,其次就是朱载坖现在也掌握了和朝臣们讨价还价的办法,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

反正就是动动嘴的事情,朱载坖肯定是能说多大说多大了,等着臣子们接盘再说了。

群臣们肯定是苦劝朱载坖现在不能冲动,现在新政刚刚铺开,凡事要以稳妥为先,稳步推进就行了。李春芳等一众阁臣更是力劝朱载坖将现在的重心放到东南上来,只有东南安稳了,朝廷才能彻底安稳下来,到时候朱载坖才能够大展拳脚。

朱载坖何尝不知道现在整个朝廷关注的都是东南啊,今年是朝廷新政之后第一次在苏松征缴赋税,今年的赋税征缴情况,可以视为朝廷新政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内阁和六部都密切注意着东南,生怕这个时候出什么幺蛾子。

朱载坖当然也就借坡下驴,提出其他的事情可以不忙,但是现在有两件急事要处理,第一就是国子监的算学要赶紧成立起来,培养专门的算学人才,用以帮助朝廷理清账目,摆脱小吏对政务的操弄。

朱载坖还认为下一步要扩大都察院和六科的权力,将十三道御史和户部、刑部十三司对应,对各布政使司和衙门的经费收支进行审计,发现有不合规矩的,就要予以弹劾,而不是向之前一样,风闻言事,朱载坖会赋予御史言官以侦查权,但是也要要求他们的弹劾必须言之有物。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太医院的扩大,朱载坖对于这些世袭的太医实在是有些不放心,要求各地举荐良医和医学生,有太医院使徐伟,太医院正李时珍等人考选,充任太医,一些有天赋的医学生也要留在太医院加以培训。

这两件事情,相对不是什么大事,即便国子监开了算学,左右不过是一个吏员出身,冲击不了朝廷的大政和科举出身官员的仕途,太医院更是主意为皇室服务的,朱载坖可以一言而决,不过是下道诏书的事情。

臣子们也都答应下来了,朱载坖之所以急于要解决太医院的事情,是因为李时珍多次向朱载坖请辞,李时珍认为现在太医院有徐伟、万密斋等一众医术高明的太医,自己再留在太医院没什么意思,他的理想是去着书立作,朱载坖当然不愿意李时珍走了,毕竟有他在还是多一分保障嘛。

朱载坖为了使李时珍留下来,答应会帮助他修书,同时还要帮他寻找有资质的学生,所以这次朱载坖下诏令天下举荐良医,同时各地举荐上来的良医还要携带当地的特色药物上贡,这样的话,李时珍不出京师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药物种类和药性了。

朱载坖有意把太医院变成大明的医学最高学府,不仅是为皇室服务,还要为百姓、官军服务,尽可能的惠及天下。

至于在国子监开设算学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阻力,毕竟圣人也说君子六艺嘛,而且算学出身也仅仅是在朝廷各部充当小吏,并没有太大的出路,不影响科举,所以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响,而且现在找算学的教授和学生还不容易,朝廷也只得下诏令各地举荐。

现在整个朝廷关注的重心也都在东南的赋税上,朱载坖和朝廷的新政是否成功,就看今年的赋税征收了,毕竟朝廷为了支持张居正在东南的一系列措施,朱载坖和内阁是排除万难,对张居正鼎力支持的。

现在就看东南这些赋税的征收情况了,首先就是征缴的赋税肯定是要比之以往多得多的,还有就是要维持东南的安定,若是因为征缴赋税,搞得东南骚然,那朱载坖的所谓新政也会破产的。

所以朱载坖在和阁臣们商量之后,决定预先有所准备,朱载坖召内官少监陈矩,命他携带内帑二十万两南下苏松,一旦商人们和士绅联手打压粮价,陈矩就要动用内帑,以三钱银一石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防止士绅借此机会盘剥百姓,甚至煽动民变。

同时朱载坖还和张居正、胡宗宪、杨继盛、卢镗、刘显等一众一众东南文武重臣们密疏商议,一旦东南出现动乱的苗头,必须采取断然措施,稳定局势,卢镗和刘显所部必须时刻做好准备,同时朱载坖还公开谕令南京守备恭顺侯吴继爵,命他整顿南京京营,以备不测,操江水师也要加强戒备,严防动乱。

朝廷的东南文武现在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朱载坖和内阁阁臣们都很清楚,士绅们决不甘心就此罢休,不光如此,朱载坖还派遣官员,慰问致仕的苏松元老重臣,如原内阁首辅徐阶、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严讷,希望他们心向朝廷,他们虽然已经致仕,但是在当地现在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是徐阶,毕竟是松江豪门,徐阶在当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严讷在苏州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