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961章 刁奸岂是苏松民(二)

隆庆中兴 第961章 刁奸岂是苏松民(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朱载坖和重臣开始商量怎么处理东南的诉讼问题,虽然现在仅仅是苏松地区官司风起,但是朱载坖很清楚,随着新政的铺开,这种官司会在整个东南都大规模出现的,所以朱载坖必须解决此事。

朱载坖首先问道:“先代法条,可有谈及此事的?”

先代的法律确实有谈及此事的,主要是永佃的退佃,宪宗时期发布过诏书,百姓退佃,要定立退佃契约,退佃者将租佃之田退还田主,从田主那里收回前银,田主不得留难,退佃契约有效地保证了佃农的退佃权。

有关永佃的租佃纠纷,也并非今日才有的,自宪宗起,这种纠纷就是非常之多了,故而朝廷也多次颁布法令,对这种租佃纠纷予以调整,总得来说,朝廷的法令还是倾向于百姓的,在之前的法令中,朝廷认为:佃户以履行交租的义务为条件,获得了世代永远承耕的权利;田主实现征收定额地租权利时, 履行不得私自撤佃、转佃的义务。

朝廷的各项法令也是相对保护佃户的,朝廷也多次下令,承认佃户的永佃权,只要佃户依照契约交纳定额地租,就能够永远耕佃,不限年月,地主无权任意增租夺佃,即使土地所有权转移,佃户的承佃权利也不会发生改变,即卖田不卖佃;佃农可以自由退佃。

这点朱载坖朱载坖也是支持的,但是现在不是是否增加地租的问题,而是由此产生的一田二主的问题。

佃户们认为,他们向地主缴纳了永佃银,从地主处承租土地,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进行耕种,待土质改良后,再典给新的承佃者耕种。 他们除转嫁向原业主交纳的地租外,还要收取烘粪土银,以作为自己首先承租土地而改良土质的报偿即所谓的工本,而且他们拥有永佃权,也应当分享一部分土地所有权。

实际上所谓的一田二主就是佃户们认为自己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地主仅仅拥有自己土地的所有权,朱载坖认为这点应该予以支持,朱载坖的看法是既然佃户们缴纳了永佃银,就意味着用地主手中购买了土地的使用权,官府必须支持佃户们的这个主张。

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地租的问题,因为说白了其实就是朝廷的赋税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的看法是一贯的,就是由地主承担,谁拥有土地,谁就承担赋税,这点毋庸置疑,佃户只用缴纳徭役折色就行了,但是也要保护地主的权利,打击部分刁民。

朱载坖和重臣们商议之后,得出了几个结论,其一就是苏松等处的租佃官司,属于民间间时常产生的相争小事,按照《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作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这种租佃官司,先由一般交由乡老调解,乡老依据租佃契约的约定公正处理,责令诉讼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以取得劝民为善、息事宁人的结果。

若对乡老调解不服,可以上诉官府。

但是针对诉讼到官府的官司,朝廷就要严格按照法条来审理了,州县官府务必以保障佃户权益为先,凡是要求违反租约,涨田租的,各级官府不得准允,一律驳回,若有无事生非,越级上告者,一概加以严惩。

有关一田二主的问题,朱载坖和朝臣们经过商量之后认为,永佃之后,佃户就拥有了从地主手中租佃的田产的使用权,可以转让租佃,但是不能以此为由,抗拒缴纳田租,更不能以永佃为由,行霸占、盗卖之实。在这点上,也必须要保护地主的利益,地主作为田产主人,通过田产获取田租,必须得到保证。

若佃户抗租,地主以此为由告到官府,要求解除永佃的,官府要予以受理,在判决解除永佃时,将佃户的租子和当时的永佃银、还有佃户改良土地的工本要一并予以核算,退还佃户。

第三,就是以朝廷的名义晓谕东南,重申朝廷新政是为了使得百姓得利的,大原则是地主减租减息,佃户交租交息,减轻地租,保障朝廷收入。

第四,就是针对苏松地区的奸猾小民,以争讼为业者,州县发现之后将其解送巡抚衙门审断,一经查实,视其情节之轻重,轻则流放,重则斩立决,不许借机生事,搅扰官府。

随即,根据朱载坖的意思,内阁会同三法司制定了租佃则例,通行全国,要求州县衙门在审理租佃官司时照此办理。其实这份租佃则例,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保护地主的收租权和产业权,佃户拖欠地租,地主可借助官府追索地租,亦可撤佃转佃,佃农不得自行将田地转卖他人;另一方面保护佃农的耕作权,在不负租的条件下,地主不得随意撤佃转佃,也不得随意涨地租。

同时,对于地租的上限,朱载坖这次也做了规定,现在大明南方一般是实行定额地租,由地主和佃户双方议定,佃户租种地主土地,不论丰欠,佃户要按契约议定向地主交纳定额地租。在南方,上田每亩定租三石,次田每亩定租一石五斗,下田每亩定租一石或七、八斗。北方地区租额,一般是上田每亩一石以上,次田每亩七八斗,下田每亩三五斗。

这个地租比例其实是非常惊人的,一般都是田地产出的四成到六成,这可比朝廷的田赋高多了,按照大明制度,官田的亩税为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两升,即三升三合五勺,重税则为八升五合五勺。即便是在苏州等地,朝廷实施重税,加上各种加耗,朝廷的田赋最多就占二成左右,而这些地主们一般要求的是五成。

不仅如此,据杨继盛等人的奏报,地主们为了盘剥佃户,套路多的很,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小租,就是指地主利用出租土地向佃户索取脚米、柴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以及命佃户从事抬轿、赶车、挑担、做饭、按节送礼、办婚丧差事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