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905章 虏骑临边烽烟起

隆庆中兴 第905章 虏骑临边烽烟起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隆庆元年八月,大同、蓟镇先后告急,俺答以三万骑寇边蓟镇,六万骑寇边大同。

吉囊率兵三万再次兵临喜峰口,朱载坖立刻给提督蓟辽军务兼蓟镇总兵戚继光下令,令其相机战守,勿使北虏寇边。同时再次向宣大转运粮饷,以供军用。

吉囊率兵来到喜峰口之后,发现蓟镇边墙坚固,官军军容严整,尤其是喜峰口等处,边墙被全部重新加固过了,喜峰口也是官军重点驻防的地方,以蒙古人缺乏攻城器械的现状,是根本不可能破口的。

俺答交给吉囊的任务也不是要在蓟镇破口,只要尽可能的吸引大明朝廷的注意力就行了,吉囊采取了游牧部落的惯用招数,就是将部队拆分成小股,在整个蓟镇沿边寻找官军设防薄弱之处,然后在聚集大军,利用自己骑兵机动能力强的特点,在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后集中优势兵力破口。

但是这次吉囊显然是打错了算盘,戚继光到任以来,首先做的就是巡视蓟镇沿边各关隘要塞,对于有兵力不足的,戚继光都安排了援兵,同时在整顿了神机营之后,戚继光将近三百浙兵军官编入神机营中,作为骨干,按照戚家军的规矩严加整训了近三月,虽然野战尚且不行,但是上城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神机营作为京营,并非是一无是处,京营的士卒经过多次清查之后,基本没有老弱,都是精壮之士,而且京营不存在欠饷的问题,军士们的身体素质比之一般的百姓或者是卫所军士们好得多了。而且京营士卒多是亲军诸卫的卫所官军,本身还是有些武艺底子了,而且京营平时要充当门面,对于军阵、金鼓倒是十分精通,所欠缺的就是武艺和实战经验了。

京营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驾驭,京营上至将佐,下到士卒,都是目空一切,自认为自己的天子亲兵,戚继光算什么,尤其是神机营中的一众勋臣子弟,虽然有朱载坖的严令,但是指望朱载坖一纸诏书就让他们对戚继光俯首帖耳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这些勋臣子弟怎么看得起戚继光呢?他们中虽然不少人都已经是没落勋臣,几代没有在京营或者五军都督府任职了,但是他们觉得戚继光不过一个世袭的指挥佥事,哪能和他们相比。尤其是他们中还有英国公世子张元功这样的大佬,那就更不可能看得起戚继光了,他们准备怂恿张元功和戚继光对抗。

最开始的时候,戚继光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戚继光很清楚,要想在神机营中树立威信,就要先收服张元功才行,不过这位小公爷倒是很好相处,作为英国公世子,他的消息可比那帮破落勋臣们灵通多了,戚继光是朱载坖的心腹爱将,和戚继光作对,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他一上来就表示自己听从戚继光的指挥。

至于那些破落勋臣子弟,戚继光可就没有那么客气的了,敢干犯军法。戚继光当即就遣人重惩,敢反抗?戚继光手上可是有天子剑的,宰了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京营这帮士卒,久疏战阵,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浙兵的对手,几次比试都被浙兵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了。

不仅是近身肉搏不及浙兵,就是神机营为引以为傲的火器,也是远远不如浙兵。

戚继光这才晓谕三军:凡武艺,不是当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 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 你武艺不如他,他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要求神机营将士按照浙兵的训练模式加以训练,同时戚继光派遣进入神机营中的军官们也起到了骨干的作用,经过数月的整顿,神机营至少勉强成军,上城防守不成问题。

这次吉囊将三万虏骑分成数股,在蓟镇试探官军的虚实,戚继光则将神机营一分为九,以营为单位,补充进蓟镇各关隘城寨之中,戚继光则自提浙兵和吴惟忠部,作为机兵,随时准备支援一线。

而吉囊则指挥北虏,在各处试探官军的虚实,面对北虏的挑衅,戚继光下令沿边守军以火器退敌即可,闭关自守。戚继光随即向朱载坖上疏,陈述自己的看法,戚继光认为,吉囊部绝非俺答的主力,而是偏师,俺答的目的不在蓟镇,而在大同。

不仅是戚继光,杨博、江东等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朱载坖立即传檄曹邦辅、马芳,要求他们严守边墙,痛击俺答。

隆庆元年九月,俺答兵分三路,大举入寇,从山西、 蓟镇、宣府三路进攻大明,黄台吉领兵二万袭扰宣府,吉囊与土蛮部合兵,兵力达到五万,再次向蓟镇发动进攻,而俺答则亲率六万骑,直取老营,意欲从山西破口,威胁大同镇的侧翼。

九月初八日,宣府和蓟镇的情形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黄台吉和吉囊在宣府和蓟镇同日发动大举进攻,黄酋窥上谷、土蛮逼滦河,宣府、蓟镇同日告急,令朝廷为之一震,连杨博也没有想到,这次俺答入寇的规模如此之大,超过十万北虏,分三路入寇,一时之间京师流言四起。

内阁建议戒严,但是被朱载坖拒绝了,朱载坖认为形势还远没有到这个地步,虽然俺答气势汹汹,兵分三路,但是实际上真正危险的只有山西,蓟镇到现在还没有战报传来,说明至少没有破口,黄台吉率兵两万,只是为了牵制宣府的官军,不使宣府的官军驰援山西和大同两镇。

朱载坖令兵部再次严令延绥镇援兵要加快脚程,同时向三屯营派出使者,向戚继光询问蓟镇的情况。

吉囊与打来孙这次聚兵五万,准备进攻喜峰口,戚继光闻报之后,立刻率浙兵驰援,同时传檄神机营左哨两营驰援喜峰口,上城协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