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896章 触目惊心巨蠡贪(八)

隆庆中兴 第896章 触目惊心巨蠡贪(八)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京通仓的储粮被盗卖近四百万石,这事可不是小事,在朱载坖的严令之下,三法司和厂卫开始严审涉案的这些人员,要求他们退出赃款,朱载坖可没有这个耐心,直接下令将涉案的小吏、奸商、官员全部抄家,男丁遣戍,女的送教坊司,他们是太平日子过久了,不知道厂卫是干什么吃的了。

当然也有部分官员认为朱载坖这次诛戮太过,上疏劝谏朱载坖,认为圣君治国,应以仁恕为本,要求朱载坖对这些人予以宽大处理,对于这些奏疏,朱载坖只是御批了一句,卿当太祖成祖时上此疏也!

有种你在朱重八和朱老四在位的时候去说这件事,看他们赏不赏你。

不仅如此,朱载坖很清楚,他们贪墨的远远不止四百万石的储粮,历年以来他们贪墨之数,不知道是多少倍于四百万石,不仅仅如此,仓场中的一些弊端也在严查之下被暴露出来。

在整个漕运的过程中,受盘剥最重的就是运军,运军到达张家湾时,当地太监则强行给予他们布囊,让他们装米运 上太监所造的剥船剥运粮食,并趁机索要钱财。在各闸坝剥运时,因有经纪把持,如果不交纳足够的钱财,则故意拖延刁难。在京通二仓,从官吏直到军斗诸役,留难需索,蠡弊多端。

在这种情况下,运军大量逃亡,漕运难以为继,各地漕运官军起运漕粮抵达京通后,饱受各级官吏的勒索,不得不穷其所有甚至借债,以满足贪官污吏的苛剥从而完成漕运任务,大量的军士因此破产逃亡。

根据王国光等人的调查,运军缴纳漕粮,有部司之投批,有科道之挂号,有仓库之候收,各衙门逐一送验,胥吏需索百端,守候常至半月。仓场附近还有大量被这些小吏豢养的流氓,他们三五成群,专恃仓场收放,以为营生,号为楼扒,或称为光棍,或作为小脚等项名色,出入仓场,势如狼虎,榨取人财。是以收放之际,被其搅扰。

朱载坖这次整顿仓场,连他们也一道抓捕了,朱载坖下令,其中民愤大,恶行深的,就地正法,其余的这些流氓,一律罚作苦役,去疏浚通惠河,保证京通仓漕粮的运输。

当然,朱载坖在大刀阔斧的整顿仓场的时候,这帮人也不会坐以待毙的,不少漏网之鱼开始在京城散布谣言,说朝廷已经无米发给京营士卒了,说京通仓是空的,一时之间流言四起,京城米价陡然上涨。

面对这种形势,朱载坖一方面严令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在京城缉拿造谣生事的人,一方面从京通仓调运粮食,出粟平价,以纾民急,同时朱载坖还派人与李朝观等人沟通,要求京师的粮商不准随意涨价,作为回报,朱载坖会增加今岁开中盐引的数额,在多种手段之下,尽管这次引发了一些波澜,但是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而经过厂卫的三法司的审理,此案也很快告一段落,在朱载坖要求严厉追赃的指示下,这次仓场弊案的追赃数字创下了大明的记录,厂卫抄家达到五百余家,籍没的财产折合银两高达二百二十万两,还有从这些不法粮商手中追缴的储粮一百九十万石。

朱载坖下令,拿出一部分到东南、湖广购买粮食,补足账面八百余万石的储粮,再将今年的京运年例银发给九边,同时补充了一部分往年欠发的军饷。

而对于这些贪赃的小吏和奸商,三法司除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要求斩立决之外,剩余的都是拟的遣戍,朱载坖将三法司所拟定的判词驳回,明确要求,贪墨千两以上的绞,贪墨三千两以上的斩,一应奸商,全部斩立决。

刑部尚书黄光昇向朱载坖上疏,认为这样杀人太多,有伤天和,请求朱载坖宽恩减罪一等,朱载坖将黄光昇训斥罚俸,要求奉诏拟来勾决,除主犯在京师正法之外,剩余的罪囚,全部送京通仓正法,着京通仓全体官吏观刑。

在血淋淋的屠刀之下,京通仓新上任的这些官吏们终于知道朱载坖不是开玩笑的,当然朱载坖也很清楚,仅仅靠杀人是解决不了贪墨问题的,要是杀人能禁止贪墨的话,那老朱就禁绝贪墨的,尤其是仓场这种地方,天量的钱粮在此储积,而这帮小吏的工食银又极少,他们不去盗卖储粮才是怪事了。

经过和内阁、王国光等人的商量,朱载坖也增加了京通仓小吏的工食银,经过这次增加之后,即便是最底层的书吏,每月俸银加上工食银时二两,再加上月粮本色一石五斗,足够一家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了。

同时运军的待遇也要增加,在朱载坖的直接干预下,运军运输漕粮的两月,除了月粮和行粮之外,额外发给二两饷银,但是同时也要求运军不得在路上拖延,必须尽快将漕粮运输到京通仓缴纳,同时在缴纳漕粮的时候,都察院派出御史临场监督,有弄虚作假和欺压运军的,御史当即处置。

同时朱载坖还要求河漕总督朱衡保证漕渠畅通,严禁随意改兑,朱载坖严斥户部:漕运粮米,岁有常数,系祖宗成法。即遇灾伤,自有蠲省常便。近来内外官奏免,任意纷更。该部一概题复,不闻执奏,坐损国储,是何道理?嗣后概不许改折漕粮,四百万本色,务必实贮,以为军国之用也!

朱载坖即位以来掀起的第一件大案,仓场弊案,就算是到此落下帷幕,朱载坖随后开始自己即位以来心心念念的一件事情,就是南兵北调,尤其是戚继光部的北调,现在东南的倭寇稍微有所收敛,朱载坖决定将戚继光及所部戚家军调至蓟镇来,用以拱卫京师。

朱载坖向内阁透露了这个想法,但是遭到了徐阶等人的反对,兵部尚书江东也不支持调南兵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