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758章 机锋顿起逞奇谋

隆庆中兴 第758章 机锋顿起逞奇谋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朱载坖也不多说什么,叫来了陈以勤,将此事告知和盘托出,陈以勤当然是对朱载坖和殷士儋千恩万谢,在官场上能够把晋升机会让出来的,那可真是比亲兄弟还亲了,君不见徐阶为了避嫌,自己的亲弟弟徐陟还在南京混个闲职吗?

摆平了自己的将官们,朱载坖当然将这事告知了王用宾,第二天王用宾刚刚上衙,吏部右侍郎陆光祖就来求见,最近陆光祖的日子可不好过。

面对王用宾和严讷两名上官的打击,即便他陆光祖是徐阶的亲信,一样吃不消,毕竟这里是吏部,王用宾又是出了名的强势,徐阶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陆光祖进来之后,向王用宾规规矩矩的见礼,王用宾问道:“陆冢宰有事吗?”

陆光祖其实是奉徐阶的命令来和王用宾沟通事情的,徐阶想要在工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这两个位置上安排自己人,当然绕不过王用宾,尽管王用宾极为不好对付,但是陆光祖还是不得不和王用宾沟通此事。

徐阶想让潘恩担任工部尚书,冯天驭任大理寺卿,陆光祖将两人的档案呈上,以供王用宾审阅,徐阶推荐的这两人,倒是资历深厚。

潘恩是徐阶的松江老乡,上海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历官山东按察副使、江西按察副使、浙江左参政,以御倭有功,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算是现在朝臣中的老资历了,升任工部尚书,也算是合情合理。

冯天驭是徐阶的心学同门,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改御史,巡视太仓。转南畿督学、御史。冯天驭和徐阶的关系就很亲近了,冯天驭是邹守益的学生,而邹守益和徐阶的恩师聂豹关系极好,聂豹和邹守益同属江右王门,徐阶和冯天驭之间的关系当然不错,所以这次徐阶刚刚当上首辅,就赶紧拉自己的小兄弟和心学同门上岸啊。

王用宾看了之后,并没有说话,而是用指节轻轻的扣着桌面,开始思考此事了。面对徐阶的请求,王用宾也是在思考着,徐阶难得软下身段通过陆光祖向自己示好,可不是什么好事,王用宾很清楚,徐阶和严嵩一样,都是极为阴柔的人,越是示好,越是有可能对自己下手。

王用宾很清楚,徐阶是绝对不会让自己长久的呆在这个吏部天官的位置上,王用宾有种预感,自己恐怕很难呆在这个位置上多久了,不如就趁机多为朱载坖捞点好处才是真的。

陆光祖见王用宾并没有第一时间拒绝,便上前说道:“不知大冢宰有什么要求,下官可以转达。”

王用宾想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王用宾只负责将潘恩和冯天驭列入廷推名单,但是不保证他们二人上正推,能否上正推,那是你徐阶应该解决的事情。

其次就是汪道昆和陈以勤的职务问题,汪道昆以破女真、兴六堡之功,应该加恩,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高拱升任礼部左侍郎,陈以勤升礼部右侍郎。

对于王用宾的这几个条件,陆光祖回去告知了徐阶之后,徐阶都答应了,于是王用宾拟定廷推名单,组织廷推。有徐阶的强力支持,高拱升任礼部左侍郎,离入阁一步之遥,陈以勤升任礼部右侍郎,潘恩任工部尚书,冯天驭任大理寺卿。

随着六部官员的补齐,大明的这一次内阁更易,基本上告一段落,严嵩的时代算是彻底结束了,现在是徐阁老的时代了。虽然更易了首辅,但是情况却并没有好转。

倭寇仍旧袭扰大明东南沿海,虽然在胡宗宪、谭纶、王崇古等人的指挥下,官军屡屡击败入寇的倭寇,但是这帮倭寇分散袭扰,官军疲于奔命,胡宗宪等人上疏,要求大兴水师,之前朱载坖就提过此事,在东南也整顿了船厂,修造了一批战船,但是显然不够,胡宗宪要求修造远洋战船,出海歼敌,将倭寇在海上歼灭。

而肆虐辽东已经数年的水旱灾害在嘉靖三十八年终于有所缓解,辽东的局势也开始好转起来。但是俺答在消灭了自己部落内部的异己势力之后,肯定又会卷土重来的,而漕运河道,仍然是大明难以解决的问题,朱衡和潘季驯因为治河问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双方互相攻讦,徐阶亲自下场调和也不行。

其实大明的种种问题,都是两个字,没钱,财政开支浩大,而朝廷的收入却一年比一年减少,虽然之前派鄢懋卿去总理盐政了,但是似乎也现在还没有看到成效。

更坑爹的是,严嵩之前为了满足嘉靖和朝廷的用度,早就把太仆寺、工部节慎库等处的银两挪借一空,现在就是徐阶想去挪用,也没得可挪了。当务之急就是搞钱。

徐阶责令户部尚书贾应春想办法解决此事,贾应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只能建议催征,也就是征缴欠粮,贾应春建议,凡事不能将朝廷赋税征收到七成的,州县官员就不能升迁,嘉靖准允了这个办法。

朝廷不仅要开源,当然也要节流,徐阶令百官上疏节流之策,来了一个大聪明,谁呢?南京户部尚书马坤和总督南京粮储户部右侍郎黄懋官,这两位负责整个南直隶的赋税、军粮、饷银等,可谓是位高权重,在得知徐阁老要求各处节流的之后,这两个大聪明就上疏朝廷,说要裁剪南京振武营的军饷。

按照规定,振武营士卒有妻小家庭的,每月粮米一石。无妻小的,减四成。春秋季节第二月,每石米折银五钱。马坤掌南京户部,奏减折色一成。督粮侍郎黄懋官又上奏请求革除有妻小之粮,这一减能省多少呢?

据马坤说能节省帑银每年八千两,等到朱载坖知道此事,准备上疏谏阻时,徐阶已经同意并且发文南京,要求施行了,朱载坖不由得气的破口大骂,一群蠢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