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700章 东制西怀百僚惊

隆庆中兴 第700章 东制西怀百僚惊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随着白莲教主吕弼一案的落幕,嘉靖也将一干人犯勾决,身送东市枭首示众,而且嘉靖还将下令将此案的始末编撰成书,同时重修修订钦明大狱录,将此案也一并纳入钦明大狱录中去。

所谓钦明大狱录,就是李福达案的始末,当年嘉靖下令编纂《钦明大狱录》来记录此案之始末。此书包含了具体的案情,官员的审理过程,皇帝针对此案所下旨意,证人证言供词等内容。阐述案件审理的六次流程与皇帝的答复与态度,对证人的前后供词进行比对,指出前后供词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案件最终审定的影响。详述对与案证人与官员的定罪与处罚,结合大明法律解释这些惩罚的合理性。

说白了就是嘉靖当年加强自己权威的的一种手段,李福达案的翻案,是嘉靖当年对朝臣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对于此案,嘉靖还是有些担心的,嘉靖的担心就是一旦他死后,这帮文官说不定就会将此案翻过来,反手把一个制造冤案的屎盆子扣到嘉靖头上。

说实话,嘉靖确实很了解大明朝文官们的尿性,日后确实又把此案翻过来了。嘉靖升天之后,徐阶手握嘉靖遗诏,根本不把当时弱小又无助的朱载坖当回事,这会徐阁老可不是讲三还的时候了,比严阁老还严阁老,徐阶以嘉靖遗诏为由,将涉及大礼与张寅案的官员也一律全部平反,涉案官员应此复职恤录。

隆庆二年十月至隆庆三年间,庞尚鹏煅铸\"李同\"冤案,上《以诛逆贼正国法以销祸本事》疏,称白莲教首领李同供为李午之孙,李午初名李福达,诈称张寅。由此而翻案。炮制冤案的屎盆子就这么神奇的扣在了嘉靖的头上。

但是现在嘉靖对此事不那么担心了,首先就是真正的白莲教主吕弼已经被朝廷抓获并处决了,吕弼也承认了张寅不是李福达,坐实了钦明大狱录中的说法,这也是嘉靖为什么要时隔多年再次修订钦明大狱录的原因,就是要两个案子互相印证,形成铁案,想要推翻李福达案,就得先推翻吕弼案。

而推翻吕弼案,那就是和朱载坖过不去了,毕竟领导侦破此案的,可是朱载坖,他是绝不会让此案被推翻的。而且为了保证此案不会出问题,嘉靖亲自指定了修订钦明大狱录的相关人员,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充总裁官,礼部右侍郎李春芳充副总裁官,翰林侍读学士高拱、陈以勤组织翰林院修订钦明大狱录。

这样就可以保证此案绝对不会被翻过来了。

而随着嘉靖三十六年的过去,嘉靖三十七年的到来,并没有使得朝廷的形势有特别大的改观,在大明君臣们看来,嘉靖三十七年也就是个正常的年份罢了。

嘉靖三十六年俺答遭受了重创,这就使得九边今年相对比较平静,俺答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但是辽东的情况依旧极不乐观,刚刚开春,辽东就再次遭遇暴雪等灾,而此时天寒地冻,就算是朝廷有心救援,恐怕也难以实施,只有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好救援。

而朱载坖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有关蒙古人的事情,现在大明面临着南倭北虏,总要有所轻重,在嘉靖和朝廷的衮衮诸公看来,北虏远远要比南倭重要的多,但是朱载坖很清楚,现在大明的对蒙政策是有极大的问题的。

自从庚戌之变之后,朝廷对于蒙古的看法就是绝贡断交,根本不和蒙古有官方上的任何往来,不论是俺答遣使致书,还是无力逼迫,嘉靖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就是置之不理。

朱载坖在查阅了大量的国朝史料后,发现了一段太祖有关蒙古的记录,当年官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但是失去中原的元朝残余,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负隅顽抗,利用漠北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官军精锐周旋,使官军远师劳军,难以实现彻底征服的目的。

徐达曾问朱元璋:“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

朱元璋答道:“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

太祖对于蒙古的认识是很清醒的,他意识到不可能依靠武力来根除元朝残佘,后来成祖的五征沙漠也证明这点,虽然成祖的北征打出了大明的赫赫军威,但是就如同时任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奏疏中劝谏成祖所说的: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灾眚迭作,内处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

虽然当时成祖大怒,将夏原吉下诏狱,但是后来榆木川弥留之际,成祖却不得不承认:夏原吉爱我。

事实上,从永乐以来,大明和蒙古始终就是时战时和,大明不可能彻底征服北部蒙古,而蒙古也不可能恢复往日的大元,双方在朝贡体制下处于一种时和时战的状态。

而蒙古的分崩离析也使得朝廷无法有效的制定对蒙古的策略,蒙古的这种状态,一方面为大明分而治之提供了条件,便于从整体上削弱其势力;另一方面则使大明无法形成整体的对蒙策略,找不到一个核心力量来钳制蒙古部众。这样,就使得大明的蒙古政策始终处于摇摆状态,因蒙古各部势力消长而出现明蒙关系的波动。

尤其是现在,由于庚戌之变俺答狠狠的羞辱了嘉靖,使得嘉靖采取断然措施,彻底断绝和蒙古的朝贡贸易,就北部蒙古而言,由于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以及很大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其不可能与大明隔绝,相反,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远高于自己的大明,蒙古对大明有更多的依赖。

蒙古渴望从大明获取自己必需的物资,以弥补游牧经济的不足,但是蒙古本身又是极不稳定的,即便是有时候大明和蒙古达成了短暂的和平,一旦蒙古内部出现问题,首领的更替使得他们再次以战争的方式来获取所需,所以说在大明看来就是虏不可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