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639章 盐法事关天下安(四)

隆庆中兴 第639章 盐法事关天下安(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对于王国光所说的,朱载坖深以为然,盐引的滥发确实是极为要命的事情,不光是皇帝,大明这些藩王们,一个个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盐引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盐引的超发、滥发。而哪个群体的盐引最多呢?无疑就是这帮藩王们了。

成化时期,德王、吉王、徽王等多次奏讨淮盐,多者千引,少者也有百引;到了孝宗皇帝的时候,几千引盐已经根本满足不了藩王们的胃口了,弘治时期,王府奏讨盐引更趋猖獗,如靖王奏讨10万引,益王、兴王等动辄亦有万引,孝宗都一一答应。

看到兴王等人索要盐引成功,其他的藩王们也有样学样,纷纷向孝宗奏讨盐引,或五万、十万,至二十万引,并无限制,孝宗也都一一答应了。数以万计的盐引就这么被滥发了。

除了藩王之外,另外一个索要盐引的大头就是这些死太监们,他们也经常利用自己和皇帝的特殊关系,索要盐引。成化二十年,太监赵阳、 黄沉、刘关和李泉分别奏讨两淮盐3万引、2万引、2万引和1万引,几个没卵子的阉人,居然奏讨盐引数以万计,他们准备换了盐把自己的大宝贝(小螺蛳)好好腌制一下吗?

还有借办所为皇差大肆侵吞的,还是孝宗时,朝廷拟赐太监王敬盐7000引,用于赴江南采买药材和书籍,王敬却实得盐1.55万引,朱载坖有时候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孝宗对于滥发盐引毫无警惕。

谁来给朱载坖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弘治中兴!

孝宗的一通骚操作之后,盐引的信用几乎完全破产,与盐商中盐相比,这些藩王、太监们可不需经过户部开中榜文,而是直接向皇帝奏请盐引。重要的是,他们获得盐引,非但没有用实物上纳边方,而且大肆进行盐引的买卖交易,即所谓的占窝转卖,实则等同于私盐兴贩,其危害在于,造成纳粮与报中的关系脱节,边饷不足,而市面盐引泛滥,价不敷物,最终致使大明盐法大坏,开中法无法推行下去。

和王国光聊了这么多之后,朱载坖深感大明盐政积弊之深,确实是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朱载坖对王国光说道:“王铨郎可将这些写成奏疏,由孤转奏陛下。”

盐政事关大明的财赋大计,即便是朱载坖也不敢多言,只能转奏嘉靖,先取得嘉靖的支持,才好进行下一步操作,王国光当然明白朱载坖的意思,当即应允下来。

而此时,李朝观府上,一众晋商们正面色凝重,各自思考起来。李朝观将朱载坖的提议告知了在座的各位晋商大佬们,他们都开始思考朱载坖的这个提议了。

晋商,原本就是以开中起家的,盐的暴利,他们是很清楚的。自太祖皇帝下诏实行开中之后,晋商凭借着地近九边之便,积极参与到输粮换取盐引的活动中,晋商的盐业贸易由此而兴起。

对于盐,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之前实行纳粮开中的时候,甘肃、延绥、宁夏、固原四镇的盐引对应淮、浙两大盐场;山西镇除淮、浙盐场外,还有部分盐引对应山东盐场; 蓟州、宣府、大同三镇对应两淮盐场和长芦盐场。而两淮盐场是晋商深耕的地方。

实施纳银开中之后,那些继续留在边地纳粮报中的土着商人成为边商, 而在各有关运司纳银领取盐引的商人则成为内商。除了边商、内商外,还有水商,他们从内商处买引盐行销于各地,即所谓边商报引,内商贸其引以支盐,而水商运之。晋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两个部分。

成为内商的晋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晋商的大团体,他们大多举家搬到淮扬地区,与当地的世家大族联姻,融入东南士绅集团。而留在山西河京师的这些晋商,则大多成为了边商,他们和九边各镇的军官们关系极好,家中子弟也多是行伍出身,以军事擅长,边商和内商的区别可见一般。

面对朱载坖这时候抛出来的橄榄枝,这帮晋商们都在紧张的思考权衡着,从他们的本心来说,当然是愿意恢复实物开中,这样的话,他们又可以利用自己和九边军官的良好关系,在入中的时候得到照顾,同时在开中支盐的时候,他们就占据了主动,可以利用同出晋商的淮扬内商,占据盐窝、优先支盐,攫取食盐的巨额暴利。

但是这么做,无异于虎口夺食,东南的盐商视食盐为自己的禁脔,现在晋商配合朱载坖去恢复开中,对于东南商人们来说无疑是挑战他们的地位,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打击晋商的,东南商人在朝廷的势力可不小,上至内阁次辅徐阶,下至科道言官,都有大批的东南官员,一想到此,不少人还是心中有些惴惴。

这时候一个看起来有些儒雅的商人说道:“既然有裕王殿下牵头,为何不做,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点道理还不明白吗?”

说话的是大盐商王崇教,他家中世代经营盐业,尤其是长芦盐场。王崇教的父亲王瑶贩盐淮浙苏湖间,往返数年财资渐丰。到嘉靖元年时,王瑶又独取长芦引数千赴长芦守支,盐业贸易的积累使王家成为富商。王崇教当然想光大祖业,成为大盐商。

而且别人怕东南盐商,他可不怕,他的哥哥就是现任南直隶巡抚王崇古,他娶的可是杨博的女儿,他的侄子就是现任翰林修撰张四维,后台极硬,根本不把这些东南盐商当回事,他反而觉得李朝观畏首畏尾,根本不配做晋商的领袖。

李朝观思虑再三说道:“还是去信虞坡公问问再说吧。”

见李朝观将自己的岳父拿出来,王崇教也不好多说什么,而且杨博也确实是现在晋党的领袖,此事也非他拍板不可。于是李朝观将这些情况写成书信,快马送到蒲州杨博家中,询问杨博的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