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602章 名正言顺大义重(三)

隆庆中兴 第602章 名正言顺大义重(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徐阶走后,朱载坖和讲官们商量起来此事。朱载坖担心的是,最后这把火还是会烧到他身上来,那这样的话对于朱载坖来说就不妙了。

说实话,朱载坖对于所谓的太子身份并没有多大的向往。朱载坖很清楚,加对于此事肯定是极为反对的,所以嘉靖本人不愿意,此事就很难办。

朱载坖就此事询问讲官们,李春芳就说道:“殿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不能动摇圣心也!”

对于李春芳的看法,无论是朱载坖还是讲官们都十分赞同,眼下的局面就很不错了,要是逼迫嘉靖立太子,才是可能使得嘉靖掀桌子的事情,所以对于王用宾这次的做法讲官们并不赞同。

长嫡承统,万世正法,这不光是大明的祖制,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朱载坖现在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考察历代先帝,除武宗绝嗣之外,其他所有的先帝都册立或追谥自己的长子为皇太子,大明在皇储的选立上是严 格遵循嫡长继承原则的。

当一种制度或法则深入人心,尤其是被人们奉为圭臬,当作不可更易的教条时,它所产生的舆论威力是超乎寻常的,具有不可挑战性,哪怕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嘉靖可以掀起大礼议,但是在储君的问题上,却不敢违逆祖制。

就在朱载坖和讲官们商量此事的时候,无逸殿内,嘉靖也在召见严嵩商量此事。

嘉靖问道:“惟中,此事现在如何了?”

严嵩说道:“回陛下,虽有些许小臣上疏,但是总归无甚风浪。”

嘉靖对于这点还是极为满意的,经过嘉靖这么多年的整顿,群臣很清楚哪些是嘉靖不能容忍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去招惹嘉靖,因为大家很清楚,万寿帝君的庭杖可不是开玩笑的,而议立太子之事显然就是嘉靖的雷区,王用宾是吏部尚书,了不起丢官罢职了事,但是其他官员要是跟着掺和,就要先看看自己的屁股够不够硬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官员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是面对这些可能激怒嘉靖的事情,轻易不要上疏,嘉靖这里可没有什么法不责众这一说,你敢上疏,锦衣卫的庭杖就敢打你,所以大家对于此事都没有发表意见。

虽然如此,嘉靖还是担心此事发酵起来,到时候会搞得嘉靖很难收拾,所以嘉靖还是继续要求严嵩将此事处理好,免得再生事端。

严嵩就向嘉靖阐述了具体的办法,将此事按下去的办法最好就是制造一个新的热点来转移朝廷的视线,而这个热点严嵩已经给嘉靖找好了,就是黔国公沐朝弼的案子,朱希孝已经前往南京将沐朝弼抓获了,而嘉靖派往云南的锦衣卫也将沐昌祚带往京师了。

而且在沐朝弼走后,云南当地的官员爆出了沐朝弼的猛料,据云南抚按官员的参奏,出于某些原因,也许是陈氏无依无靠,也许是迫于沐朝弼的淫威。原本还势如水火的叔嫂二人关系反倒暧昧起来,甚至发生了通奸之事。而且从云南和北京官员接二连三的上书来看,有司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察觉。

此事绝非空穴来风,极有可能是真的。这可就是猛料了,不仅仅是叔嫂通奸这样的花边新闻,更是事关之前两位黔国公神秘死亡的大案,此案一出,必将震动朝野。

而且无论是嘉靖还是严嵩都很清楚,这事不可能就派锦衣卫去审理此案,必然要派遣朝廷重臣前往处理本案。而严嵩的意思就是派王用宾主审本案。

一来王用宾作为吏部天官,级别绝对足够审理本案,二来就是给王用宾找点事情做,免得他无事生非,同时用此事来扰乱朝堂的风向。

嘉靖将云南抚按官员的弹劾奏疏下内阁及部议,云南的官员可以说准备把沐朝弼弄死,弹劾他斩罪四条,充军三十条,徒二十五条,杖三十一条。按照这个坐实的话,沐朝弼就算是有丹书铁券也保不住他的狗命。

但是嘉靖对于最劲爆的叔嫂通奸一事,却专门下旨:朝弼与嫂通奸事情,再行体勘。诏朝弼已有处分,以前暧昧事情不必深究,以存朝廷保全勋旧之体。

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好拿出来深究,否则的话朝廷勋臣的体面就全没有了。所以嘉靖将此事按下,不准备处理。

但是严嵩劝道:“陛下,此事若不处理,反而传的沸沸扬扬,到时候朝廷会更加被动的。”

嘉靖想了想,下旨遣宁阳候夫人张氏亲至滇中,就陈氏办验情实,另行议处。毕竟是勋臣,还是要保全一点体面的。

为什么要选宁阳侯夫人呢,因为黔国公夫人陈氏是出自宁阳侯陈家,陈氏生于嘉靖三年,是第六任宁阳侯陈继祖的女儿,而被派往云南的宁阳侯夫人张氏为第七任宁阳侯陈为藩之妻。从家丑不可外扬的习惯来看,张氏以长嫂的身份去云南调查一下她这个小姑子也很合适。

嘉靖已经是尽可能在维护国朝勋臣的体面了,让张氏去查,就是准备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张氏总不可能真的把陈氏和沐朝弼的烂事翻出来吧!要知道此事一旦暴露了,虽然是黔国公府的丑闻,但是陈氏毕竟是宁阳侯府出来的,对于宁阳侯府的名声,一样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张氏一定会千方百计的为陈氏遮掩,也就算把此事了解了。

严嵩就准备借此事转移朝野的目光,嘉靖是赞同的,但是对于具体的人选,嘉靖并没有听从严嵩的建议,而是指派裕王朱载坖、定国公徐延德、吏部尚书王用宾、左都御史周延、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会同审理本案。

嘉靖说道:“此事解铃还须系铃人,让裕王和王用宾说去吧!”

嘉靖的想法很简单,你朱载坖不是要避嫌吗?朕就给你机会和王用宾接触,看你们两人能整出什么花活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