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545章 言辞侃侃老臣心

隆庆中兴 第545章 言辞侃侃老臣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严嵩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朱载坖上疏为王忬、李默求情,免死发落即可。

朱载坖听后,不禁有些吃惊,自己一个皇子亲王,本就位置很尴尬,这些朝廷上的事情,朱载坖最好不要发声才是真的,朱载坖躲都来不及呢,怎么会主动参与进来,李默、王忬死与不死,与他朱载坖何干?一旦朱载坖上疏,自己就就陷入这个政治旋涡之中。

严嵩接着说道:“殿下,这是陛下的意思。”

严嵩长叹一声说道:“殿下要体谅陛下的苦心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矣!陛下所谋划之甚远,老臣佩服之至!”

朱载坖当然知道这是嘉靖的意思,否则严嵩堂堂内阁首辅,也不会亲自到裕王府来了。只是朱载坖不明白这事嘉靖是什么目的,所以向严嵩请教。

严嵩捻着胡子说道:“殿下岂不知懿文太子与高皇帝之故事乎?”

朱载坖当然知道懿文太子朱标和朱元璋的事情,与朱元璋重典驭下、以猛治国不同,朱标更倾向于行宽通平易之政,因此与朱元璋颇多分歧,特别是在朱元璋在某些事件的处理上过于严厉的时候,朱标常予以劝谏,杀人过滥,恐伤天和,如其师宋濂曾卷进胡惟庸谋反案中,朱元璋要处死宋濂,经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被免除死刑。

所以在当时的臣子们心中,朱标的地位非同寻常,不少臣子都希望朱重八早日归天,好让朱标继位。

严嵩说道:“殿下,刑世轻世重也!陛下英察之主,睿智果断无人能及。殿下宽以待人,则不负陛下之深意也!”

朱载坖只是点点头,但是朱载坖却直接问道:“严阁老,孤还是想问问严阁老,真的就此作罢吗?”

严嵩说道:“殿下说笑了,老臣惟陛下之命也!”

朱载坖见严嵩这么说,便直接问道:“那当年夏言、曾铣之狱,阁老可有教孤的?”

确实,夏言、曾铣之狱,是严嵩最大的政治污点,从个人来说,夏言是严嵩的老乡,更是严嵩的恩人,严嵩是分宜县人,夏言是贵溪县人。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里,士大夫特注重乡谊,同乡是一种很紧密的关系纽带。夏言比严嵩年轻,但起家却比严嵩早,严嵩之进入京师这个朝廷政治中心, 并担任比较重要的礼部侍郎及尚书职务,都得力于夏言的大力提携和帮助。

夏言入阁后,将自己之前所担任的礼部尚书之职交给严嵩,这其实是对严嵩极大的信任。严嵩也是凭借礼部尚书的职务,才得以进入嘉靖的视线中。而严嵩对夏言的构陷,无疑是令人所不齿的,严嵩的人品由此为人所看不起了。

今日朱载坖直接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些冒失的。但是严嵩丝毫不以为意,说道:“殿下以为,夏贵溪是何等样人?”

朱载坖想了一下,说道:“孤听闻,夏贵溪为相,气度俨然,颇为跋扈。”

严嵩点点头说道:“殿下所言不假,夏贵溪之为相,尚书如走狗,侍郎若犬马,皆不在其目中也。”

关于夏言的嚣张跋扈,朱载坖也有所耳闻,但是此话从严嵩嘴里说出来,朱载坖还是有些吃惊的,严嵩本来就是极为强势的首辅,连严嵩都认为夏言当首辅时极为强势。

严嵩接着说道:“曾铣、夏言以复套言之,河套之议起,始言繇书生以片言合上意,骤起鼎贵,欲建立奇功名以自显,故居恒谓高皇帝制,文臣非出将入相不得封公侯,非谓文臣不得封公侯也。 文臣不得为丞相,非谓不得为三公也。以故于议抚大同,讨安南,平汝寇,皆自显露其策,不复托之代言,而犹未慊其志。”

严嵩的意思是夏言因为以议礼而得上宠,自我感觉不安,故而想要建立事功来证明自己是以真实才干获得首辅地位,增加自己的身份说服力。所以夏言积极的支持曾铣的复套主张,在严嵩看来,夏言慷慨以经济自许,思建立不世功,这点和曾铣不谋而合。

但是严嵩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严嵩当时已经和夏言决裂了,一旦夏言真的依靠曾铣咸鱼翻身了,那么严嵩就危险了,所以严嵩极为惶恐,决不能让夏言和曾铣得逞。

朱载坖问道:“严阁老,今日仍然认为复套不可取吗?”

严嵩说道:“复套本就不是可行之策。臣当日上疏曾言:套虏为患日久,祖宗时力岂不能取之而卒不果复者?盖有深意。 今兵力不逮祖宗时远甚,且中外府藏殚竭。一旦议出无名之师横挑强虏,诚有如圣心所虑者。且持论者非臣一人,夏言、曾铣之败,亦不在复套也。”

严嵩向朱载坖介绍了当时的情况,虽然兵部尚书王以旗等人支持复套,但是宣大总督翁万达坚决不同意,为此多次上疏嘉靖,而翁万达的上疏,才使得嘉靖对于曾铣的复套之议产生的疑虑,翁万达是本朝名将,杨博之前嘉靖在边事上最为倚重的臣子,翁万达的反对当然是极有分量的。

翁万达的奏疏称:若彼有其隙,我乘其弊,套地之复,此其时乎?谨我塞障,饬我戒备,和我行伍,固我元气。以俟其隙,计之得也。故曰:知彼知己,百胜之道也。若不察虏势之强弱,不审事理之难易,不揆我力之有余不足。使塞下之民迫于备边者,喘息不获定;沿边之卒伤于锋刃者,疮痍不获起。而复横挑强寇,以事非常,则愚所不解者也!

翁万达的奏疏显然比严嵩更加有力,正是翁万达的奏疏使得嘉靖对于曾铣的复套产生的怀疑。而这种怀疑,就给了严嵩机会。

严嵩也毫不讳言自己在曾铣一案中设计的事情,严嵩说道:“殿下,当时之事,若夏贵溪复起,臣阖家安有完卵哉?”

朱载坖也明白,严嵩说的倒不是假话,一旦夏言再次上位,以夏言的性格,肯定会狠狠收拾严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