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513章 锻兵冶铁事开端(三)

隆庆中兴 第513章 锻兵冶铁事开端(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朱载坖将自己的要求详细写下来,一份送遵化铁厂,一份送黄锦处,请他代奏嘉靖,在代奏嘉靖的奏疏中,朱载坖请求将正在研制的鸟铳定名为嘉靖三十六年式鸟铳,到时候装备官军。

嘉靖收到了朱载坖的奏疏,翻阅之后对黄锦说道:“黄伴,这鸟铳还没有见到一支,倒是把名字已经起好了。”

黄锦笑着说道:“陛下,这也是殿下的一片孝心嘛。”

嘉靖闻言只是笑着把朱载坖的奏疏合上,对黄锦说道:“裕王还不是有所求,想要河间府守备参将这个名头。”

黄锦笑笑说道:“陛下,殿下也是为了大明嘛。”

嘉靖说道:“朕也不管他是什么意思,让他在天津练五千兵看看再说,马芳身负重任,岂可轻易调动?大同乃九边重镇,须得名将镇守,方可安心,调马芳来京师附近,一旦虏寇大同,措手不及也!”

嘉靖作为皇帝,肯定是要通盘考虑的,虽然嘉靖也认为杨博预测的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嘉靖不可能把所有的宝都压在杨博身上,而且嘉靖现在并不想大胜蒙古人,只要能够击退蒙古人,对于嘉靖来说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至于朱载坖所说的什么歼灭一部蒙古人,嘉靖至少现在没想过。

当年宣大总督翁万达曾经上疏嘉靖,总结了蒙古人的作战的特点:鞑靼兵一支称作一股,内犯时皆为奇数,或三股,五股,或七股、 九股。内犯的时间,往往选择在月盛之时,月亏则退。

月如半规,入则深,如全壁,入则浅。 一兵止二骑,善于奔突。行军好登高望远,一便燎望,一防理伏。不走大路,防陷阱。畏入山口,怕险阻,畏过河,怕陷溺。畏敌人兵马四处布防,怕受打击。好野战,不结营阵,好野掠,不攻城池,即使攻城,如城中死守,则自动退去。好出奇兵,无堂堂之阵,志在掠夺, 人自为战。鞑靼以袭扰、掠夺为目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先锋受挫,后继者相继逃去。

所以官军只要谨慎设防,就可以将鞑靼人挡在边墙之外,他们也只有在防卫不强的情况下,才能得逞,防卫加强,不足畏惧。

嘉靖的目标也就是将蒙古人挡在边墙之外,不要烦自己就行了,他很清楚,一旦大动干戈,所费的粮饷以百万计,大明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根本无法负担,到时候自己怎么修玄,不但太仓要被搜刮一空,恐怕自己的内承运库也保不住,所以能不大动干戈就不要大动干戈。

与此同时,朱载坖也收到了戚继光从东南寄回的信件,之前他就遣人向戚继光询问有关蓟州防务的事情,希望戚继光为他出谋划策。

戚继光从东南给朱载坖的回信到了,戚继光首先坦陈,自己没有亲自到过蓟州,对于现在的蓟州防务,确实不甚了解,但是结合东南抗倭的情况,戚继光还是为朱载坖分析了一下倭寇和蒙古人的不同。

较东南海防抗击倭寇而言,有五大问题:一是倭寇大举进犯,一次不过二万多人,而蒙古入侵,动辄数十万,大明边防线绵延千里,兵力分散,只要对手集中兵力,攻击一处,就会突破;

二是倭寇作战以步兵为主,蒙古则控弦铁骑,卷甲长驱,疾风骤雨,气势汹汹,难以阻挡;

三是明军虽有火器,但北方风尘偏大,若是在下风向,则不能使用;

四是倭寇来去有特定潮汛限制,否则无法离开,而蒙古铁骑没有约束,来去自如,难以预料;

五是蓟镇、辽东、宣府、大宁等北方重镇各自彼此为疆,画地而守,互通性较差,遇到危险,不能相救。

同时,戚继光之前也是到过蓟州前线的,对于蓟州也是有一些了解,大明的九边官军,风气甚差,九边的将领们厚养家丁,漠视士卒,甚至任家丁私自差遣营军,使用马匹,而且任其扰乱军营而不顾,并用军粮供养家丁,导致家丁盛而军心离,在戚继光看来这是极为不妙的。

戚继光还认为官军太过依赖边墙防守之势,竟已成套路,而不懂主动进攻之妙,将领依赖摆边之势,士卒依赖将领一人之能,自庚戌之变以来,朝廷每岁都拨出巨款,修葺边墙,蓟镇年年春秋皆聚集万人修筑边墙,且又雇佣民工,朝廷亦不吝拨款,早就应该固若金汤,但为何蓟镇依旧战火不断,而边墙仍然防不住蒙古部落的铁骑南下呢?

戚继光在书信中写道:蓟莫善于守,然边地萦远,偏裨而下,分守一区,咸百数里,未必人人皆才;且数丈一人,即岳家军亦不足当万众聚攻之虏;而大将一身,不能遍及,总队威轻,何以制命?

戚继光认为,九边官军迷信边墙,将有限的边军均匀派拨到边墙上把守,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实际上不仅分散了兵力,又不能实现有效指挥,在蒙古优势兵力的集中进攻下,只能是陷入各自为战、寡不敌众的被动局面,最终难逃兵败墙溃的命运。

所以戚继光认为蓟镇的防御策略应该是: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即以重兵部队积极抵御、阻挡蒙古铁骑进犯,同时依靠边墙防御体系,进行有效预警和墙下作战。

戚继光的回信还是很和朱载坖的意思,戚继光日后在蓟镇经略,使鞑靼不敢南下,端的是厉害,所有朱载坖马上准备将戚继光的回信誊抄下来,上奏嘉靖。

正在此时,黄锦也到了裕王府,黄锦是来向朱载坖传达嘉靖的旨意,对于朱载坖上疏请求设立河间分守参将的事,嘉靖已经同意了,至于调马芳来的事情,嘉靖并没有同意,不过河间分守参将可以募兵五千,这个倒是可以由朱载坖做主。

对于嘉靖的决定,朱载坖已经很满意了,能够给自己五千军额,那都是不容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