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467章 銮驾南移士绅惊(三)

隆庆中兴 第467章 銮驾南移士绅惊(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他们走后,朱载坖询问讲官们徐鹏举可能会有什么反应。

按说这么多大员出马,而且朱载坖也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徐鹏举按说不会这么不懂事的。但是徐鹏举这个草包,确实有些令人琢磨不透,做事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徐鹏举身居高位,但是依然是个没溜的主。先是与同为南京都督府掌事诚意伯刘瑜争座次,竟然意气用事解散士卒操练。后又屡次侵占马场、草场;私役、虐待士卒;玩忽职守,平叛不力等等案件,弹劾的奏章如雪花一样。做事情完全不讲章法,讲官们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听话。

第二天,朱载坖就得到令他极为吃惊的事情,徐鹏举和刘世延果然是一对草包兄弟,智商相近,整出来的事情让朱载坖确实是哭笑不得。

徐鹏举对朱载坖的告诫还没有作出反应,刘世延就先跳出来了,刘世延反移牒至刑部,言已与徐氏世仇,未尝与鹏举废立议,辞甚倨悍。直接把此事捅破了。

之前虽然大家都知道徐鹏举想立徐邦宁为世子,但是毕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在刘世延直接把此事捅破了,反而搞得朱载坖有些被动了。

因为按说自己作为亲王,并没有权力处理此事,朱载坖之前让一众重臣去劝说徐鹏举,其实是通过私人的关系劝说徐鹏举,而现在刘世延把此事挑明了,反而让朱载坖难以介入此事。

朱载坖不禁大怒,这徐鹏举和刘世延,这是明摆着是和自己的对着干了。朱载坖不给他们两人一点颜色看看,恐怕他们是有些拎不清了,朱载坖一直没有对勋臣下手,恐怕徐鹏举觉得朱载坖没有对勋臣们动手本事吧。

朱载坖对讲官们说道:“这个徐鹏举,当真是个草包,利令智昏!”

讲官们也是极为愤怒,徐鹏举出身累世勋臣,按理说熟知朝廷礼法,怎么会不明白朱载坖此举的含义呢?这是故意再跟朱载坖唱反调了,讲官们纷纷要求弹劾徐鹏举,直接把此事上奏嘉靖,请求朝廷惩处徐鹏举、郑氏和徐邦宁、刘世延等人。

不过李春芳等人也认为,此事不可由朱载坖上疏,否则就太明显了,讲官们联系南京的官员们直接上奏嘉靖即可。这事情朱载坖也确实不好直接出面,于是放手让讲官们去办即可。

在李春芳的串联下,讲官们联合南京的官员们上疏弹劾徐鹏举和刘世延,连成国公和定国公都上本弹劾徐鹏举。朱载坖倒没有管这些事,朱载坖只是给王用宾写了一封信,说明此事,请求王用宾作为礼部尚书在此事上配合一下,事涉礼法,王用宾作为礼部尚书的意见非常重要。

朱载坖还找来严世蕃,此事和严世蕃也有关,因为徐鹏举曾经打算行贿严世蕃将郑氏立为正室夫人,再贿赂南京礼部尚书刘采,将徐邦宁送入国子监读书,以备夺长,但遭到刘采斥责未果。

朱载坖不清楚严世蕃跟此事是否真的有关,所以向严世蕃询问此事,严世蕃听朱载坖说明情况,只是笑笑。徐鹏举当时给严世蕃送了重礼,想通过严世蕃将郑氏立为魏国公夫人。

严世蕃多聪明的人啊,当然知道徐鹏举想干什么。同时严世蕃也知道,徐鹏举想干的这个事情,难度实在是太大,就想办法给郑氏弄了个诰命,但是魏国公夫人一事,严世蕃尚没有答应,因为,得加钱!

所以当朱载坖问及此事的时候,严世蕃也没什么隐瞒的,直接告知了朱载坖。严世蕃也不怕他们弹劾徐鹏举会牵连到自己,虽然帮魏国公的小妾争取诰命也是不合法的,但是这个小小的问题对于小阁老来说,没什么大事的。

既然如此,朱载坖也就不啰嗦了,送走严世蕃之后,朱载坖先传令唐顺之和赵文华,自己将会移驻苏州的事情。同时命人整顿车驾,准备出发,催促洪恩将银两送到朱载坖处来。

京师,南京官员们和裕王讲官弹劾魏国公徐鹏举的奏疏已经到了京师,嘉靖也没有多说什么,将这些奏疏下部议。

礼部尚书王用宾已经收到了朱载坖的书信,而且就算是朱载坖没有给他写信,王用宾也不能容忍徐鹏举的这种行为,他是礼部尚书,维护纲常礼仪是礼部尚书最重要的职能,徐鹏举废长立幼,有违礼制,王用宾断然不能答应。

所以王用宾言辞激烈的上疏嘉靖,要求重惩徐鹏举,立徐邦瑞为魏国公世子,褫夺郑氏的诰命。

嘉靖收到王用宾的奏疏后,召集内阁阁臣商量此事,嘉靖直接问道:“礼部所言,怎么不见内阁拟票?”

严嵩说道:“陛下,礼部所言,皆是正理,臣等以为,不必多言。”在这件事情上,内阁显然已经达成了默契,认同南直隶官员们和礼部的意见,要求重惩徐鹏举。

嘉靖问道:“国朝有过这种先例吗?”

严嵩、徐阶都是当过礼部尚书的,对于这些事情极为了解,严嵩说道:“陛下,若出现立幼不立长,必有缘故。”

其实不用严嵩说,嘉靖本人就是精通礼法的,怎么会不知道这种事情,一般是长支有不宜袭爵的特殊情况而幼支存在某些优势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宁阳侯和广宁伯袭爵案。

天顺七年七月,宁阳侯陈懋死,庶长子陈晟初任勋卫,后坐罪谪戍,庶次子陈润嗣。成化二年六月陈润卒无子,陈懋庶三子陈瑛成化七年嗣,陈晟争瑛不宜嗣。后来宪宗认为,陈润乃是借袭,将爵位还给陈晟。

广宁伯爵刘荣有三子,长刘湍、次刘淮,再次刘安。刘湍袭爵早卒无嗣,刘淮亦卒,其子瓘方幼,刘安乃借袭,正统己巳守大同以功进封广宁侯。

成化十二年,刘安死,刘安子刘璇与本应袭爵的刘瓘争袭屡上疏各自陈。成化十二年六月,广宁伯争袭事下吏部等所司议,判定瓘为荣嫡次子之子,当为祖后,而安之功亦在所论,故宪宗命以爵归瓘,授刘璇为锦衣卫正千户。

长支一方出现罪废和另立军功得世官的状况,使得幼支借袭,引起长支后代不满,进而相争。朝廷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维护长幼之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