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463章 神器岂可轻易纵(三)

隆庆中兴 第463章 神器岂可轻易纵(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曹邦辅听了严世蕃的话,倒是对这位小阁老刮目相看,他对于工部的了解极深,对于其中关节都十分清楚,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朱载坖接着询问严世蕃有关大明军器生产的弊端,严世蕃倒也不讳言,其实,大明并非没有制定严密的制度来保证军器质量,只是随着吏治的**,政局的动荡,送些制度逐渐被破坏,原料也缺斤短两,滥竽充数,工匠大量逃亡,缺乏经验,军器空有其表,毫无实用,保存也极其糟糕。

自正德后,火器的生产就面临诸多的问题。在工匠方面,在中央从事火器生产的工匠数量不断减少,朝廷不得不大量使用其他行业的工匠甚至学徒来顶替从事生产活动;在原料方面,时估价格一降再降,商贾不愿售卖高品质的产品,再加上贪官奸商从中渔利,生产火器所需原料的品质难保证。除了上述二因之外,工匠本身也不愿意在技术上有所精进,监造人员更毫无责任之心,只想着从中捞取好处。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所造的军器尤其是火器质量极差,严世蕃就说道:内库所藏铜铸火器如灭虏炮、佛郎机之类,略一试用便即炸碎。这等质量堪忧的火器,怎么能让士卒放心使用?

严世蕃还指出,现在不光是火炮、火铳这样的军器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连铅子这样的东西现在也造不明白了。严世蕃说道:“殿下,官给铅子大小不一,子大而化口小,则子入不深,出口便落;子小而镜腹大,火药先铅子而泄,则化子无力,何从致远?或铅子溶液于腹内,则为虚发,南京军器局所造四十万铅子,内中合格者有几何?”

朱载坖有些不敢相信,他于是叫来马芳,作为九边名将,马芳肯定是熟悉各种军器的,朱载坖向马芳询问九边官军对于军器局火器的看法。

马芳说道:“殿下,军器局所造火器,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萍,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不堪击贼,徒为虚器。故虽虏畏火器,而火器又不足以吓虏,惟有支吾,不见虏面而已。”

现在九边将士都不愿意使用火器,因为朝廷配发的各种火器,尤其是各类火炮、火铳,身管粗细厚薄都不一,毫无工艺可言,质量堪忧。官军士卒使用这些火器,不但不能杀敌,反而被这些劣质火器所伤。故而九边的士卒反而不愿意使用火器,改用弓弩刀枪等冷兵器。

不光是火器,火药、铅子等物的质量都是极差,马芳说道:“殿下,军器局所造之火器等物,铸化无法,不请长短厚薄度数之节,不能命中致远,或横颠倒坐,及崩溃炸裂而反伤我军;造药无法,不语分量轻重之数,配合研捣之工,不能摧坚破锐,或损枪坏镜,及收惊失事,而延祸极惨。”

当然,这也不光是火器质量的问题,官军士卒素质极差,军饷又经常被克扣,操练无法,军士训练不足。刀枪等冷兵器尚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做到收放有度,高效杀敌。火器则更需如此,因为一旦装放出现失误,不仅无法射杀敌军,还会误伤己军。正确地使用火器必须要知道如何装放火药、如何使用火器、如何临阵运用,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而大明的火器质量极差,士卒都不愿意使用,况且火器的操练需要使用大量的火药铅子,官军个各级军官都忙着把这些铅子火药倒卖了,哪还有多余的火药铅子给士卒们训练用,能保证作战就不错了。

不要说九边的官军,就是大明的精锐京营,操练也是极为松懈,今京营将士教战之法,月凡三次操练。除祁寒、盛暑、工役外,月不过数日。通计一岁,不过数十日耳。

不光是操练的时间短,即便就是操练,也只不过是摆架子罢了,用京城百姓的话说就是:挟一无弦之弓,插二枝无羽之箭,或腰一无鞘之刀,或以竿而为枪,以帮为铳,即其器杖,真如儿戏。也无怪乎京城百姓将京营的操练称为儿戏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作战,怎么能杀敌?

朱载坖大怒道:“这帮蛀虫,如不重处,何以正国法,取孤天子剑来!”

曹邦辅和一众讲官赶紧阻拦朱载坖,他们担心朱载坖杀顺了手,最近朱载坖确实是杀气太盛,动不动就杀人,这对于一个储君来说是极为不好的,一旦被扣上嗜杀的恶名,对于朱载坖未来是极为不妙的。

严世蕃也上前说道:“殿下,杀几个不入流的小吏,何其容易?但是此举不过扬汤止沸,无济于事,纵然一时有效,但也并非长久之计。殿下还是要另寻办法才是。”

朱载坖说道:“德球,你是工部侍郎,这军器局是你该管,孤就命你把南京军器局这一干蛀虫给孤抓出来,让他们把赃银给孤吐出来,一文也不许短少!”

严世蕃当即领命,朱载坖向严世蕃询问整顿军器局的办法,严世蕃说道:“殿下,除了严明制度,防止贪污之外,还是要增拨银两。以军器局而言,岁拨工食银不过四万二千两,所调拨皆为生铁、劣铅,工匠尚且不能糊口,又乏材料,何以铸成良器。以铳炮而论,铜胜于铁,或谓铁省于铜,铜轻易运,铁重难举,故铜炮便于行军。铁炮用药太多,即恐炸裂,铜不患炸,故铜炮又便于装药。铜质精坚不费熔炼,铁质疏松必须烧煮。所谓铜胜于铁者此也。然探铁易探,探铜难,铁价贱,铜价贵,铁实省于铜也。”

听了严世蕃的话,朱载坖也只有默然,他怎么不知道铜炮和优势呢?就是到了十九世纪,战场的主流也是各种青铜炮,但是现在大明连铸钱的铜都筹措不出来,哪里去找铜来铸炮造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