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389章 诏下事起风波骤(三)

隆庆中兴 第389章 诏下事起风波骤(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说白了,这个周如斗就是和是什么沆瀣一气的疯狗罢了,借所谓奏请蠲免税粮,捞取名声,生祠、民谣等成为周如斗宦途的工具,这些载体共同塑造了他想要的官场美誉。

他和东南士绅之间肯定是有一些纠葛的,否则他一个浙江余姚人,真是威名请命啊,朱载坖才不相信呢。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朱载坖当即叫来陆绎,令他查访有关陆绎、屠仲律等人与苏州豪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周如斗,因为他就是南直隶巡按,可是朱载坖到了苏州后,他反而不见来,这就令朱载坖疑窦丛生了。

朱载坖说道:“孤住的,还是他这个巡按御史的衙门,这个按院大人,身为主人,不来此地,怕是有些不合适吧。”朱载坖于是命人给周如斗送帖子。

朱载坖隐隐觉得,周如斗、屠仲律到时候和苏松的士绅们恐怕到时候基恩定会给朱载坖一点惊喜的。

在陆绎的侦查下,很快就有了一些结果。

陆绎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回来向朱载坖复命,陆绎查到,屠应埈曾经评价吴山:俶傥魁梧,声洪若钟,为人峭直,不与物狥,接其谈笑,充充然如重获也。

而吴山是吴寀的父亲,屠应埈是屠仲律的叔父,也就是说,吴、屠两家本是世交,而这次吴家在这次朱载坖追缴欠粮的行动中,除了大血,吴家完全有动机也有能力利用这种关系把朱载坖请走。

朱载坖问道:“这个吴江吴氏,除了吴洪、吴山父子之外,还有什么人物?”

在朱载坖的印象中,吴家就是出了这两位刑部尚书,也不至于成为苏州的顶级豪门,要知道,这可是苏州,号称尚书满地走,侍郎多如狗的苏州,父子尚书,固然厉害,但是不足以支撑吴家成为一个大家族。

陆绎将吴家的情况给朱载坖介绍了一下,吴家的起家,其实在吴洪的父亲吴璋上,这位号称全孝公,是当年名动天下的孝子。

吴璋幼孤,由母抚养成立。以锻工为生。永乐二十一年,诏选天下节妇,给役内廷,母陆氏名列簿册。宣德四年,淮靖王朱瞻墺出封广东韶州;正统元年,徙封江西饶州,陆氏皆随行。吴璋弃家奔走,求母二十年,上书四十次,情词恳切,终得淮靖王后嗣康王朱祁铨允许,入宫见母。

当时母已病重,吴璋割股和药,母病稍有间断。康王即赐金币于吴璋,促其负母出宫。至旅舍三日,母即去世。吴璋遗母骨归,潜置舟中。行至江,遇大风,舟将覆,舟工搜得其母骸骨,投于江。吴璋跃入江中,抱母骸骨,浮于水。同舟者感而救之,其母骸骨遂得归故土。吴璋葬母骸骨于先祖之墓,旦夕展拜,凄动路人,时值正统十二年。

吴璋寻亲廿载,千里迎母,负骨归葬,堪为孝子的典范。英宗皇帝亲笔题词:寻亲廿载,迎母令终。负骨归葬,曰全孝翁。

难怪不得吴家能够迅速发家,靠着英宗皇帝的庇佑和吴家后人的苦读,吴家现在可是苏州大族。

有这样的家世,吴家与东南各家之间,互相联姻,在官场已经是盘根错节了。吴洪后任南京刑部尚书,忤刘瑾,致仕归。平时喜作诗赋,曾与礼部尚书吴原博等四人结“五同会”,即同时、同乡、同朝、同志、同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吴洪的儿子吴山官至刑部尚书,以论翊国公郭勋事触怒世宗皇帝,免官归里。吴岩官至四川布政司右参政、督粮储,卒于任。吴昆,即吴昌时曾祖,官至严州知府,吴家三代以来,已经在官场上积攒了足够的人脉和能量,能够发动南京的言官们弹劾朱载坖也不稀奇。

现在朱载坖就坐等周如斗到来了。

在朱载坖亲自给周如斗发了帖子后,这位巡按大人才姗姗来迟,朱载坖也就在按院接待了他。

朱载坖说道:“在按院接待周绣衣(巡按御史别称),孤倒有些鸠占鹊巢了。孤闻周绣衣在苏松官声极好,苏州百姓还为周绣衣建了生祠,故而好奇。”

见朱载坖提到生祠,周如斗脸都要笑烂了,这可是他仕途中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了。

生祠被赋予的循吏传统,受到现在的大明官员追捧,他们认为地方建立生祠,虽没有受到朝廷官方注意得以进入国家祀典,但是地方对他们治理政策的认可,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亦可以实现他们作为一名地方官的最高追求,也是对自己为官生涯的慰藉。甚至成为地方官员合法性乃至权力来源的追求。

更加重要的是,祠祀则通过一个长时段的祭祀活动向更多的人传达祠主不朽的功业、崇高的品德,同时此后的祭拜活动也表现出对祠主的重视与报偿。自己年纪轻轻,就已经达成这个成就了,日后在官场,那就更是如鱼得水了。

因为生祠对于官吏来说就是一笔丰厚的政治资产,一旦获得生祠,对于官吏之后的晋升可谓有如神助了,生祠具有的文化内涵符合朝廷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朝廷对被建生祠官吏此后的表彰、迁转等成为官方默认的颂扬德政的方式,也以此向社会暗示朝廷选任的地方官可以有效的治理地方,是朝廷良吏。

所以周如斗费尽心力,就想为自己弄个生祠,如今得偿所愿,当然是极为开心的,眼下朱载坖竟然亲自问起此事,周如斗当然是极为开心,向朱载坖介绍了自己在苏州所作所为,还那话讽刺了一下朱载坖,说自己能被苏州百姓建生祠,是因为自己能纾解民力。

言下之意就是朱载坖这个催征的亲王没什么好名声。

在朱载坖看来,周如斗还是太想进步了,他一个巡按御史,苏州百姓就给他立了生祠,让苏州知府怎么看?南直隶巡抚怎么看?浙直总督怎么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都不懂,周如斗还真是人如其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