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374章 四方云动姑苏城(四)

隆庆中兴 第374章 四方云动姑苏城(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唐顺之等人走后,就开始积极的准备起来了。

现在苏州的大军要开拔了,朱载坖也自觉了起来,老老实实在按院中不出去,同时他也和讲官们商量此行的收获了。

此行除了收获了大量的欠粮,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东南的情况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朱载坖知道,自己不可能每次都亲自前往苏松催征,要想办法制止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税收才是真的。

同时朱载坖还把海瑞叫来了,这让一众讲官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好歹也是翰苑菁华,海瑞连个进士都没考上,他们不明白朱载坖为什么会看重他。

人都到齐后,朱载坖问道:“苏松一行,诸位有什么看法?现在这事体又该怎么解决?”

看法其实很简单,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之严重了,再不想办法解决,恐怕到时候流民遍地,国将不国矣,在座的都是大明的人尖子,怎么会不明白这种情况。

海瑞当先说道:“殿下,现今贫户不堪差税,逃徙他方。 产业间有存者,里递占耕;可开垦者,富家修砌,因而据为己业;及诡寄飞洒,挪移界址,改换册籍。有力大户,山地开垦成田,厚收薄赋,积及今日。有田者无税, 无田者反当重差。逃户钱粮,洒派存户, 苦乐不均,民穷为甚。”

几位讲官不禁愕然,这是谁的部将,竟如此勇猛,一点不讲官场潜规则了,毕竟上面是裕王讲官,又是两榜进士,按照官场的潜规则,起码应该等进士们发完言你这个举人才有说话的资格,没想到海瑞竟然自顾自的发言了,全然不把几位讲官当回事。

李春芳脾气好,当然不会跟他计较什么,但是高拱显然已经极不开心了。朱载坖连忙说道:“海瑞就在地方,对于市井民情还是了解的比较多的,不妨听听。”

有了朱载坖的话,几位讲官才继续听海瑞说下去,对于东南现在实施均徭,海瑞一样毫不客气,他说道:“殿下,徭而谓均之者,谓均平如一,不当偏有轻重也。然人家有贫富,户丁有多少, 税有虚实。富者出百十两,虽或费力,亦 有从来。贫人应正银,致变产、致典卖妻 子有之。若不审其家之贫富,丁之多少, 税之虚实,而徒曰均之云者,不可以谓之均也。”

张居正问道:“那依海司理(推官别称)之意,应当如何均徭?”

海瑞于是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按田亩征税、按人丁征赋本是朝廷正理,海瑞则主张在征徭役时也要以田地多少而不以人丁多少征收,其本质就是要以重税打击富户,以宽税缓解贫户,把赋税的重点从无地的农民转移到有田产的地主身上来。

当然,要是海瑞仅仅就是这个看法,其实并不稀奇,之前的张璁也是这么想的,这种看法在大明内部已经有不少士绅是这么想的了。

但是海瑞就是海瑞,那是大明官场中不一样的烟火,海瑞的下一个看法就是,除了统一尺度、核实田籍、严查隐匿诡寄等清丈田亩的常规手段外,海瑞还主张在清丈田地后, 除道路、古墓、庙宇等土地外,明确其余不分宗室缙绅,宅茔园圃,一体派粮。

这下连讲官们都震惊了,还能这么操作的吗?

朱载坖也问道:“海司理为何如此看?”

海瑞直接说道:“园囿宅茔悉与除粮,其谁 不广园囿宅茔哉?不知此粮应加何人之身?”

好吧,海瑞这个思想确实很符合朱重八的思路,要是活在洪武年,绝对是朱重八的知己。

海瑞认为,现在在富户大量圈地修筑豪宅、耕地面积减少情况下,若只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征收田税, 则会激化富户改田为宅的行为,从而使贫苦的农民承担更重的赋税压力。

而由于宅院本身并无农业产出,若是对宅邸征税的话,改田为宅的富人事实上就承担着更重的赋税,这就有利于促使富人保全耕地而不盲目扩充宅院。

对于贫户开垦荒山所得的土地,海瑞认为,只可每年每亩纳租一升,充鳏寡孤独之用,原非正额,决不可摊派粮差,是为变相鼓励贫户开垦荒山,增加国家的粮食产出。

面对海瑞这么激进的看法,连高拱等人都勃然变色。

高拱直接说道:“此取乱之道也。”

现在士绅的势力如此强大,只可徐图,不可急取,否则的话,一旦士绅们反扑起来,朝廷肯定是吃不消的。大明对于地方的控制看似很强,但是州县庶务都把持在小吏手中,这些小吏不过是本地士绅在衙门的代言人了,朝廷派去的知县等官吏和士绅们本质上合作关系。

朝廷可以调整税赋,但是很多朝廷命令的执行,必须要靠士绅们的配合,没有士绅的配合,州县官吏将会寸步难行。

说白了,海瑞还是对三代之治无限推崇,想要恢复三代之治。诚然,现在社会秩序的动荡,财政亏空的严重,其根源在于对宗室、官僚的过分优免, 对豪强隐田的过分迁就,对平民的过分盘剥。

但是想要恢复所谓的三代之治,甚至像海瑞所言的劫富济贫都不是太现实的事情。现在唯一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清丈田亩,才能够尽可能的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高拱和海瑞都是急脾气,争的面红耳赤的,在李春芳和张居正的劝解下才罢手,朱载坖只是笑笑,看着若有所思的张居正,朱载坖还是先请各位回去,他自己也要好好想想此事。

什么井田制,那自不必再提,其实大明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两点,一就是国家的税收日渐减少,国用不足,二就是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一旦百姓负担不起,就得沦为流民,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

所以说朱载坖必须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可是这两个问题哪有那么好解决?大明历代君臣,无不想着解决此事,但是无不以失败告终,朱载坖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让讲官们先自己思量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