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241章 留都事起纷纷扰(二)

隆庆中兴 第241章 留都事起纷纷扰(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和冯保谈的不欢而散,张经只得回到住处,没有水师,这仗可不好打,但是很明显,冯保和徐鹏举都不同意此事,这让张经极为无奈。

内守备守护南京皇城、皇陵、坛庙,在南京守备中权势最为显赫,要是论起品级,内守备不过四品太监,而与其并受敕命,守备南京的外守备、协同守备多为公、侯、伯勋臣,参赞机务多为正二品尚书,只一任为正二品都御史,但是就权势而言,内守备可比他们两位大多了。

嘉靖甚至在上谕中公开抱怨此事,嘉靖八年的上谕中,嘉靖说道:朕惟南京我圣祖根本之地,今虽有文武重臣在守,闻事皆自守备内官出,夫何不用一宗室以掌其事?

但是抱怨归抱怨,虽然嘉靖一朝宦官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且嘉靖本人也极为厌恶太监权力的过于膨胀,宦官势力大为敛戢,可南京内守备仍然凌驾于守备同僚之上,不光是内守备与外守备、参赞等官议事,他官往往惟命是从,而内守备与其他守备官员同处重要场合时,常据首席。

就是南京三大营操练,内守备据中席,位居南京兵部尚书和外守备、协同守备之上。私下场合聚会,内守备亦常据六卿之上,可见其势压六卿已习以为常。

更有甚者,本职为负责监察官员的南京御史,竟然要求由内守备来考察南京官员,南京官员们对于内守备的跪舔姿态已经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

之前的南京国子监祭酒林文俊,也就是林庭机的父亲,为时任南京内守备晏宏写诗祝寿,诗云:清名俭德重当时,道路人传即口碑。全陕山川遗爱在,留官管钥旧臣宜。 门无杂客迹如扫,案有残书手自披。几疏乞骸恩未许,朴忠应结九重知。

诗中人物品德、名声、权位、学识一应俱全,这显然是在颂扬一位德高望重、通常是文人出任的朝廷重臣,如果不看诗题,很难看出这首诗所称颂的人物是被文人士大夫所不齿的宦官,而作者林文俊,翰林院编修出身,充经筵讲官,历两京国子监祭酒,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官终南京吏部右侍郎,是标准的文人士大夫代表,居然对一个太监不吝溢美之词。

张经也知道,南京内守备与武臣公、侯,文臣尚书、侍郎、操江都御史等高级官员常无故相争,对中下级文武官员特别是言官更是矛盾不断,冯保这次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都是和张经杠上了,但是张经也很清楚,若是其他文武官员,他大可以上疏据理力争,但是对面内守备,张经很清楚,自己就算是上疏,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但是此战若是没有水师,胜算是大打折扣,必须要有水师才行,他召来南京兵部侍郎李天宠,详细询问浙直等处哪里还有水师。

李天宠思考了一会说道:“除金山等卫水师外,就九江守备麾下有水师。”

所谓九江守备,是大明在长江上配置的一支水军,于安庆、九江“往来提督巡江”,麾下也有战船数百。

但是这些都是内河水师,根本不擅长海战,张经最想要的还是沿海的精锐水师,张经刚刚准备继续和李天宠商量调动水师的事情,仆人来报,兵部有军情塘报。

张经和李天宠赶紧回到衙门,原来是倭寇破了崇明。

嘉靖三十二年时,倭寇上海县,明军就发现了崇明的重要性,唐顺之到任以来,更是加强了崇明的防务,将原本由千户所镇守的崇明,升格为参将衔守备镇守,还调拨了水师,崇明的守军也增至三千人。戚继光之前担任苏松总兵时还上疏称:崇明孤悬大海中,尤为贼寇所必经之地,特设参将以为水兵各将之领袖。以扞蔽苏松。明军上下,对于崇明的重要性是有清楚认知的。

知县唐一岑到任后,更是修筑城墙,加强防御,三月中旬,抢在倭寇大规模进犯前,新县城建成。新县城方围七里三分,高二丈,城有四城门,东南有水门。怎么会轻易被倭寇得手了?

张经和李天宠赶紧查看战报,原来这次进犯是由徐海等人组织的,为了报复去岁明军在上海县大败倭寇,徐海组织起更大规模的入侵沿海地带,勾结和泉、萨摩、肥前、肥后、津州、对马诸倭寇一道入侵,倭寇一共七八千人,真倭更是有三千之多。

倭寇用炮轰城墙后攻入城内,知县唐一岑于巷战中殉国。现在崇明已经被倭寇占据,沿海各地同时告警,而且这次崇明失守,明军中还有内奸,原崇明千户所副千户翟钦叛国,为倭寇向导,没有他,倭寇根本不可能知道崇明防御的弱点。

现在倭寇放火焚烧旧衙和民房,杀戮平民,崇明岛变成了人间炼狱。

张经将战报扔到地下,怒骂道:“唐顺之、卢镗干什么吃的?倭寇横行,岂无半点准备?还不收复国土,他们在等什么。”

张经意识到,此次明军的重大失利,对自己可能并非好事,现在虽然是赵文华总督浙直,但是他刚刚上任,要把这么大的锅扣他头上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何况严嵩肯定会在内阁为赵文华说话的。

至于唐顺之和卢镗,固然有责任,但是唐顺之毕竟去年打出了上海大捷,嘉靖不会把他怎么样,卢镗肯定会被处分,但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大不了就让卢镗戴罪立功吧。

唯独自己,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赵文华为了推卸责任,肯定会把此事推到自己身上来的,到时候就是前任总督谋划无方,唐顺之等人为了自保,当然也会拼命甩锅。

张经都能够想象的到,他们弹劾自己的理由,无非就是纵敌失机,顿兵不战,为贼所称之类的。

张经知道,如今要想挽回圣眷,必须要打一仗了,张经匆匆交代李天宠后,立即返回嘉兴,在路上就调兵遣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