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73章 百事纷杂事悠悠

隆庆中兴 第173章 百事纷杂事悠悠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汪道昆其实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由于铜料被这些大商人所垄断,朝廷由于铜料缺乏,铸造质量大大下降、铸造数量锐减。在投机心理和财政需要的情况。广铸大钱。而且,在制钱愈少的情况。国家愈发广开铸局,希望多铸制钱。以此广募匠人,一旦停铸,此类人员全部遣回。 这反而让秘密的铸钱技术和程序全部泄露。

高拱最后说道:“至于钱法不通,则由指点多端,事体不一所致。盖小民空手无资,日觅数钱以苟朝夕,必钱有定用乃可通行。今旦议夕更,迄无成说。小民恐今日得钱而明日不用,将饥而死。是以逾变更逾纷乱,逾禁约逾惊疑。人情汹汹,职此故耳。臣惟钱法之行当从民便。试观当年未议钱法而钱行,近年议之而反不行。外省不议钱法而钱行,京师议之而反不行,其理可知也。行钱但从民便,不需更为多言,乱民耳目。如此则人心自定,人心既定,则钱法自通,小民各得以为朝夕矣!”

汪道昆也说道:“夫官钱之不行,罪岂独在百姓哉?”

其实私铸铜钱最多的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大明的这些王府,按照官局铸钱则例,每百斤铜料可以铸钱小平钱一万六千文。工本、工食等计银九两依时价每七十文值银一钱。则一万六千文该值银二十三两,一本将及二息。换言之,官铸之钱每百斤铜料可以获利两倍。然而,私铸之钱每文只重六分,而铜铅相半,则一本将五息矣,也就是说私铸可以获利五倍。

这样的利润,就不仅仅是民间小民百姓从事私铸,当然还会有宗藩、戚蜿势要之家这样的特权阶层参与私铸了,或者从事私钱私钱贩卖活动,因为获利同样可观。

这些豪强,国家的法律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地方州县根本拿他们没办法,就算是普通百姓,官府一样也把他们没办法。

民间小民百姓虽然不像特权阶层那样,可以获得一定的国家权力关照。为了获得私铸利润,他们甚至结合起来,集体公然对抗国家私铸禁令,地方性冲突事件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国家私铸禁令难以执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事情朱载坖和讲官们也只是感慨一下而已。其实大家都很明白,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根源在谁身上?就是朱重八。

政府一再降低铜钱的地位,但由于铜钱的发行量少,购买力远高于宝钞,人们自然会重钱轻钞,选择接受和使用铜钱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这在朱重八看来是民心刁诈,人们在阻坏钞法,白白浪费了国家造钞令与铜钱相兼行使,本以便民的良苦用心,洪武二十七年下令,禁用铜钱,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

说白了,朱重八就根本没想过通过好好铸钱,大明国家根本不掌握铜矿资源,这些铜矿都被地方的豪强所控制了,国家想要铸币,根本没有足够的铜矿。此事也要从长计议,再说他们几个,现在都不掌握实权,也只不过是自己说说罢了。

朱载坖和讲官们讨论一会钱法,最终又聊回了现在的局势,朱载坖问道诸位讲官:“现在倭寇情况如何?”

李春芳说道:“总兵汤克宽督邳漳等兵击南山沙倭,败绩亡卒四百余人!”

朱载坖不禁失色道:“汤克宽号称名将,为何失机?”

汤克宽号称东南名将,没想到这次大败,损兵折将,现在东南的倭患恐怕又要复起了。

西苑,汤克宽战败的消息传到西苑,嘉靖当即召集阁臣和兵部尚书聂豹商议此事,嘉靖有些无奈的说道:“汤克宽号称名将,这次损兵折将,如之奈何?”

这次汤克宽大败,震动整个南直隶,现在江南江北又是一片骚动。嘉靖对此当然极为不安,有更易总兵的打算。

聂豹连忙劝说道:“陛下,南直隶兵败,只是小挫,不伤官军大体,且汤克宽率兵刚刚攻灭师尚诏逆贼,不可因小败而令其去职,下旨申斥即可。”

嘉靖三十二年九月三日,师尚诏到达永城,随后进入安徽,一举攻克皖北重镇宿州。起义军在宿州取高墙罪宗奉之,准备拥立大明宗室与嘉靖分庭抗礼。听闻这个消息,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东南张经大为震怒,严令汤克宽、俞大猷从速剿灭师尚诏。

师尚诏还打算继续南下,攻取凤阳,汤克宽、俞大猷一路率兵追赶,起义军进发到五河县,为汤克宽部追及,师尚诏统领农民军与官军大战,这时的师尚诏已非昔日可比,不仅有了步兵、骑兵,而且还建立了水军。在五河战役中,师尚诏以水陆两路同时迎击官军。

兵备曹邦辅率兵攻其南,汤克宽攻其东、北,俞大猷攻其西,经过大小许多次战斗后,师尚诏伤亡渐重,水陆大营皆被攻破。

此战官军歼灭贼寇一千五百余人,斩获颇丰,师尚诏在东南已无立足之地,师尚诏决定率余部开到鲁西南去,利用 那里良好的群众基础,重振反抗大业。但在进发山东途中,流贼先后在安徽蒙城县和河南商丘县十字河两次遭到官军伏 击,猝不及防,大受损失。贼首大部分被俘,队伍锐减,已难以成军。

现在除了师尚诏率领小股流寇逃窜进入山东以外,基本已经被官军荡平。汤克宽是刚刚与师尚诏大战后,又率领疲敝之兵,前往南直隶备倭,猝不及防之下,为倭寇偷袭,才招致败绩。

严嵩也说道:“汤克宽毕竟立有大功,现在只是小败,加以申斥勉励即可。”

嘉靖见师尚诏这一心头之患已经解除,便说道:“如此内阁、兵部行文申斥汤克宽,若再备倭不利,朕必从严究治。同时令山东州县及藩、臬二司严加防范,务必要将师尚诏拿获!”

几位阁臣赶紧领旨去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