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4章 山雨欲来满楼风(三)

隆庆中兴 第124章 山雨欲来满楼风(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陆炳领旨后,立刻赶到景王府,向朱载圳传达了嘉靖德旨意,陆炳还说道:“殿下贵为亲王,富贵已极,不该还有他想,否则一旦祸生不测,殿下何以自处?不是逼陛下行不忍言之事吗?”

景王大惊,陆炳这位锦衣卫帅,可是凶名在外,他的这种警告不可谓不严重,毕竟其他人朱载圳可以不理,但是陆炳可是执掌锦衣卫的。

朱载圳干笑的说道:“陆少保说笑了,孤岂敢有非分之想。”

陆炳笑着说道:“殿下莫不是以为臣手下校尉都是摆设吗?臣今日来见殿下,肯定是有所凭据的。殿下好自为之!”

说罢陆炳就离开了,只剩下朱载圳呆立在当场,冷汗淋漓。

陆炳跨上战马,来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陆炳进入大堂,一众锦衣卫的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等赶紧过来行礼,说道:“都堂好!”

陆炳淡淡一笑,坐上堂去,面色威严的说道:“召各千户以上堂参。”

随着锦衣卫中的高级军官们唱名报进,在大堂里按照品级站好,最后一个进来的是掌南镇抚司指使兼管带大汉将军朱希孝,朱希孝进来后,向陆炳行礼说道:“下官朱希孝,见过都堂大人。”

陆炳指了指自己的座位,笑着说道:“朱指挥,此位可还坐的习惯?”

朱希孝赶紧惶恐的说道:“都堂折杀下官了,下官岂敢僭越。”

陆炳笑着说道:“玩笑之言罢了,朱指挥不必放在心上,这几日本都堂偶然小疾,这缉捕散布谣言之辈的事情,朱指挥辛苦了!南司和大汉将军那里事关重大,朱指挥要多用心啊!”

朱希孝赶紧领命,他哪里不知道,陆炳这是在敲打自己,幸亏平日里朱希孝事奉陆炳常常谦逊卑下,所以陆炳无意加害朱希孝。否则就算是他哥哥成国公朱希忠一样也保不住他,陆炳的手腕,他是见识过的。

随后各个千户所的正任千户依次上前向陆炳汇报缉捕散布谣言之徒的情况,怎么说呢,这种空穴来风的事情,很难禁止,人们口耳相传,根本无从查证,就算是锦衣卫严厉禁止,也很难制止这些流言的传播。

陆炳很清楚,嘉靖现在对于这种流言的真实性和是谁散布的根本没有兴趣,嘉靖需要的是立即制止这种流言的传播。陆炳对这种事情已经是颇有心得了,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就是制造一个新的事端来,将此事揭过去就好。

陆炳这么多年的锦衣卫帅可不白当,他豢养了一大批为他刺探情报的线人,陆炳任用势豪恶吏为爪牙,广布眼线,铢两之奸悉知之。富民有小过者即搒掠,文致成狱,没其赀产。其所夷灭者不可胜道。

靠着这些线人,陆炳聚敛了巨额的财富,在各地置办良田、府宅,像临清、 扬州、南昌、承天等处都有田庄、店铺,富甲天下。

当然,陆炳的这些行为也会招致言官的弹劾,不过陆炳很有分寸,从来不把事情做绝,只图财,不害命,陆少保还算是个厚道人。

现在既然难以制止这种流言的散布,那么就制造一个事端来将此事掩盖过去,陆炳有一本册子,详细记录了京师富户和他们的违法行为,现在就是用到此事的时候了。陆炳将这个册子拿来,分派缇骑拿捕,一时之间,锦衣卫缇骑四出,整个京师风声鹤唳。

我们陆少保一身入局,胜天半子,勤于王事,忠君爱国,何其令人感慨!才不是为了一鱼两吃,勒索钱财呢!陆少保都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不得已而为之,只能苦一苦富户们,骂名都是陆少保的承担。

果然,随着锦衣卫大肆抓捕京师之中的富户,整个京师一下子人心惶惶,科道言官们纷纷上疏弹劾陆炳,一时之间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嘉靖得知后,笑着对黄锦说道:“还是文孚有办法,这下此事总算消停了。”

黄锦也是说道:“陆少保确实是有办法的。”对于陆炳借机敛财的事情,嘉靖并非不知道,但是嘉靖听之任之,并非没有原因的,嘉靖采办各种珠宝、龙涎香等物,很多时候也是通过锦衣卫办理,这钱,当然也是陆少保也出,故而嘉靖也要让陆少保回回血。

这时候文书房太监送来了欧阳德的奏疏,嘉靖有些好奇的说道:“欧阳德不是卧病在床,为何上疏?”

文书房太监说道:“欧阳尚书,请景王之国!”

嘉靖笑笑说道:“他倒是乖觉!”嘉靖知道,欧阳德很清楚嘉靖的禁区就是二龙不相见,但是他另辟蹊径,要求景王之国,把朱载圳赶出京师,不也就从另一个角度确定了朱载坖的储君地位吗?

嘉靖打开奏疏,看看欧阳德写了什么。

欧阳德直接写道:臣惟中外今日人情所最急者,莫如景王之国一事。祖制难违,国典当重。其事之万不容缓者也!外间议论,皆以宫闱之中留恋难割,此臣子之所仰体。然向来诸王分封,向无久留京师之理。

陛下虽有爱子之心,即多留时日,终须一行。若早得一日,人情早安一日。何必多留此一年半载,而招中外之疑义乎?

昔日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遂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庞公家贫,人问何以遗子孙,庞公曰:“吾遗之以安。”今陛下早遣景王之国,乃所谓遗之以安,为景王计长久,亦莫过于此。此其理之所以万不能缓者也。

臣受陛下深恩,份虽君臣,情同父子。苟可以自效于君王,何所不尽?若王尚可留,臣何苦欲劝其之国?惟度其理势如此,不可不言矣!此乃臣之爱王与忠君之一念也。若陛下圣心慈爱,未能遽遣,则俟圣寿后称贺完毕,而后之国可也。仍择定吉日,明示中外,昭告天下,以安人心,亦一策也。

臣备位礼臣,不敢不言,恭候圣裁而行。

嘉靖看完欧阳德的奏疏,笑笑说道:“既然礼臣上疏,那就下内阁商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