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39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七)

隆庆中兴 第1239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朱载坖对于这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办法,于是召集阁部重臣们商量应该怎么分配,朱载坖的想法是尽快让朝廷的银钱进入市场流通,查看反映。

朱载坖和重臣们首先查看了这次铸造出来的银钱,由于使用的是钢模铸造,铸造出来的银钱字口清楚,密押也容易识别,尤其是因为使用的是钢模,没有翻砂法铸造的钱币的各种缺陷。

翻砂法在铸造时需要砂子和铜质亲密接触,因此最初铸造好的铜钱,往往能清晰感受到砂子的颗粒感,而用钢模铸造的银钱,光洁如一,翻砂法在铸造钱币的时候,子钱往往会比母钱小,钱型愈大,这种情况愈明显。用钢模铸造,显然没有这个问题,银钱大小一致。

这些银钱,要想仿制,对于现在的民间来说,还是不太容易的。

这次铸造的主要是一两和五钱的银钱,高拱认为,应该将这批银钱分成三份,一万两给山西的钱庄票号,一万两给两淮盐运司,用以从盐商手中兑换银两,一万两给日升昌,散给京师的百姓兑换。

朱载坖予以准允,令少府施行。

日升昌收到银钱之后,当日就开始予以兑换了,同时少府还发布了识别银钱真伪的密押方法,便于百姓识别银钱的真假。

而严世蕃则是向朱载坖进献了文思院新改进的燧发火铳,朱载坖将火铳收下之后,召集在京的勋臣,还有顺宁侯俞大猷、提督蓟辽军务戚继光还有兵部的相关官员,内阁阁臣一道准备验收文思院的新产品。

严世蕃为朱载坖和重臣们介绍文思院研制的燧发枪,在上次的燧发枪基础上,听取了戚继光、俞大猷等建议和朱载坖的改进意见之后,文思院进行了改进,生产了十支样枪,上呈朱载坖和重臣们查看。

和上次相对比较简陋的燧发火铳相比,这次严世蕃进呈的燧发火铳已经是比较完备了。从外形上说,根据朱载坖的意见,设置了准心和缺口,方便士卒瞄准,同时使用护木将枪管全包,防止枪管锈蚀。

半定装的弹药也已经制备完成了,同时根据戚继光俞大猷的建议,配置了可拆卸的刺刀,长为十七寸,采用螺丝固定的刺刀,形制类似于官军所用的破甲长枪,有利于近战。

这种燧发火铳口径六分,弹丸重八钱,用药五钱八分,同时按照朱载坖的指示,文思院改进的引火药的成分,增加了硫磺的含量,使之便于引燃,由于采用的锥形弹丸,燧发枪的射程和精度有所提升。整个火铳重七斤十两,全长六十五寸。

射速比之火绳枪提高了一倍,经过文思院的测试,在一百步上对人形目标的上靶率可达一半,但是到了一百五十步,上靶率就不足二成了,虽然射程可达二百五十步,但是最好还是在百步内使用。

朱载坖对戚继光等人说道:“口说无凭,试试再说。”

于是命人携带这些火铳,到宫内僻静之处,取来一面重盾,作为靶子,由戚继光等人试验,在三十步的距离上,基本是弹无虚发,就是官军所使用的重盾,也无法阻止弹丸,就是到了七十步,仍然可以轻松了击穿官军的重盾,也就是说,官军现在装备的所有盔甲对于这种燧发火铳来说在百步内都是无用的。

在一百步上,精度确实下降的很明显,到了二百步,虽然还有相当的杀伤力,但是能否命中,确实有些抽奖的意思了。

几位武臣们试用之后,认为相当不错,比之现在的火绳枪要好多了,但是高拱等人关心的是造价问题,张居正问道:“严少司空,此物造价几何?”

严世蕃说道:“现在一支三两,若是能够大批量装备,可以降到二两八钱左右。”

张居正说道:“太贵了,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银子。”

大明现在官军近七十万,就是装备一半的燧发火铳,也是三十五万支,光火铳造价就是一百零五万两,而且火铳等火器不同于冷兵器,不是一造就了事,要训练,要消耗弹药,这也是一笔开支,火器也是有寿命的,到期还要更换,又是一笔费用,对于朝廷来说,就是无形中增加了一笔军费开支。

作为分管财政的大学士,张居正认为这玩意太费钱了,大量装备对于大明来说负担太重。对此,俞大猷等大将都看向了朱载坖,毕竟他是皇帝,这些事情还是要他来做主才是。

朱载坖说道:“事关山河宁定,官军战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装备官军,朕先从内承运库中拨银钱三十万贯,用于兴建厂房,招募工匠,设立专门为燧发火铳制造弹药的工场,今年之内,先造五千支出来,装备国子武学,京营、亲军诸卫、蓟镇边军,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再定型之后大批量生产,装备官军。”

严世蕃等人赶紧领命去办。

朱载坖回到文华殿办公,朱载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银钱的推行,尤其是在陕西和东南的推广,只要能够在这两个地方推广,银钱就能够站住脚跟,所以朱载坖命令厂卫严密监视这两地的情况,尤其是当地的豪商巨室,他们对于朝廷推行银钱态度是很重要的。

晋商的态度要相对积极一些,他们还是基本履行了杨博和朱载坖的约定,帮助朝廷推广银钱的使用,但是还有一些钱庄票号,暗地里以成色不足拒收朝廷的银钱,甚至宣传这些银钱银九铜一,是朝廷拿来搜刮民财的。

和晋商的态度不一样的是,东南的商贾则是采取了消极抵制的办法,他们很清楚朱载坖的风格,一旦直接和他们对抗,必然遭到朱载坖的打击,所以他们这次选择了消极抵抗,不主动使用银钱,像盐引这样的必须使用银钱的物资,才能兑换相应的银钱去购买,在交易中仍旧是我行我素,继续使用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