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27章 条鞭法现商议忙(三)

隆庆中兴 第1227章 条鞭法现商议忙(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支持实行一条鞭法的官员们认为,实行一条鞭法之后,能够“定条鞭之法,民始舒息,减里甲之费, 民益乐业,此何异于解倒悬而置之衽席之上耶?”

他们认为,实行一条鞭法之后,合并了繁杂的税目,统一了赋役科征时限,对于百姓来说,之前地方官吏的任意加派和日日追征、几无宁日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同时将以往各种杂色实物税变为单一的货币税,可以改善百姓无法辨明折率而被里甲胥吏肆意剥削的情况,赋役折银也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税收征纳的成本,减少了实物在解运过程中的损耗。

同时,赋税的征收由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农民不再负担协助税收征解的义务,这也变相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所以他们认为一条鞭法是有利于百姓的。

但是葛守礼等人还是坚持反对实施一条鞭法,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主要是反对一条鞭法当中的一概征银,葛守礼认为这个条款实际上是脱离了大明的实际情况,大明的农民并没有太多的银钱,大明产银不多,多集中于福建、云南、两广等有限产银区,并且即使在上述地区,农民获得白银的途径也很有限,只能以自己所产出的米麦、桑丝或者手工艺品以交易的方式从商人手中获取白银。

葛守礼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实行折银,只会使得百姓遭到更加残酷的剥削,葛守礼说道:“陛下,夫树五谷而征银,是啬羊而求马也,岂可得乎?”

葛守礼认为,一旦真的实行一条鞭法,由于白银成为百姓纳税的必需品,这必然导致白银与农作物的兑率极不平等,农民无奈只能贱卖所产,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无所得银,地产率贱贸的情况屡屡发生。这和实施一条鞭法的初衷显然是违背的,而且葛守礼认为,以大明现在的情况,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因为大量的白银在这些富户们手上,只要实行折银,百姓不可避免的要遭受这些富户们的盘剥。还有就是南北方的差异问题。

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是,南方地区土地肥沃,作物一年两熟,且人口集中,人均占有面积较少但产出却多,而北方土地贫瘠,地广人稀,作物一年一熟,所以南北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北方往往田赋轻徭役重,南方徭役轻而田赋重。

而按照一条鞭法的要求,将徭役摊入田赋,对于南方百姓来说自然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南方农民以较轻的徭役摊入产出较多的土地,自然轻松简便,而北方农民以较重的役摊入本就所出不多的土地,自然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税负,只能放弃土地,举家逃亡,沦为流民,这是朱载坖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所以不仅是葛守礼,很多的北方出身的官员都不能接受折银,高拱也说道:“陛下,夫江南以地科差,盖田之收入既多,又十年始一应差,故论地亦便;若河之南北,山之东西,地多瘠薄沙碱。每亩收入,不过数斗,而寸草不生者亦有之,又年年应差,并之于地,无怪农民之失所也。”

这确实是朱载坖所担心的事情,一条鞭法并非对百姓友好,他所增加的白银收入,会使得百姓承担极大的风险。

而吏部尚书杨博也说道:“陛下,白银虽然重要,然粮食才是根本。大军调动,战马繁育,都需要天量的粮食,京师百万生民,京营、亲军,也都需要粮食,本色必不可少也。”

杨博说的也是正理,京师所需要的粮食是天量的,除了北方诸省的粮食供应之外,每年的漕粮才是维系京师和附近诸军的根本,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漕粮才能够保证京师的安稳。

但是一条鞭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朱载坖认为还是有的,就是规定官收官解,减少百姓的负担,这一点是所有大臣们都认可的,总分收解,责成有司,小民便于输纳,不受扰害,国家亦收实课, 不致缺用。朱载坖的意思是一条鞭法中有利的部分加以推行,有争议的暂且搁置。

比如全面折色,这在大明是显然无法立即实施的,但是官收官解是可以实施的,还有就是简化赋税科目,大明的赋役税目繁多,各部、各衙门都有自己的摊派,这导致赋税的征收极为困难,官吏倚税目之多,以无捏有,以少征多,盘剥百姓。

而在一条鞭法中,要求以县为单位,将各色税额并为一则,除田赋米麦以本色照常征收外,其余所有杂色赋役均摊与本县田地,然后得出税率,后每户发给由贴,民户依所载数额以及期限缴纳,同时各部院和户部要查实,将不该征收的杂色加派全部予以取消,避免重复征税,减少百姓的负担。

还有就是统一科则,将官田民田一则起科的课税方法,无论官田民田均按照同等的税率征收田赋,官田也不再因其租税一体的特殊性质而须负担额外的缴纳,依据田地肥瘠为标准,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则,统一税亩,将不同等则的田土实际面积转化为相应的纳税面积计算,一亩上等田折合一亩征收,一亩五分中等田折合一亩征收,两亩下等田折合一亩征收。

在朝廷清丈田亩的基础上,无论官田、民田、马场、草场、站地、屯地,凡一切夏税、秋粮、马草、驿传、盐课皆按照相应纳税面积科征,采取同等税率。这样的话,避免百姓被地方州县的官吏所愚弄,明确百姓每亩应当缴纳的赋税数量。

这些都是可以推行的,经过朱载坖和群臣会商之后,朱载坖以圣谕的形式批准,现在南北方各选择十个州府试验,若是可以推广明年开始就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措施。

臣子走后,张居正再次请求召见,朱载坖知道张居正为何请求召见,朱载坖于是在文华殿召见了张居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