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20章 唯才是举擢贤良(三)

隆庆中兴 第1220章 唯才是举擢贤良(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诏书通过大明的邮驿系统传达到每一个州县去,诏书明确说明,于隆庆九年三月初一日之前在礼部报名,参加制科考试的只需持州县开出的身份文牒即可报名。

为了这次的制科考试,朱载坖还真是费劲了心力,主考官的人选就使得朱载坖即位伤脑筋,这个主考官要有足够的威望,尤其是在学术上要具备足够的威望,才能够服众,当然还得是重臣才行。

朱载坖思索再三,确定了三名主考官,原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首辅高拱和吏部尚书杨博,李春芳自不待言,当过首辅,状元出身,心学巨擘,无论是学术还是职务,都是没得说的,高拱天子讲官,当朝首辅,礼记经魁,也是极具份量的人物,杨博吏部天官,长于军务,老臣硕德。

除了这三名主考官,还有同考官,朱载坖再三思考后,决定任命次辅张居正、文渊阁大学士陈以勤、礼部尚书赵贞吉、兵部尚书霍冀、户部尚书刘体乾、户部左侍郎总理盐政王国光、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王崇古、顺宁侯提督讲武堂俞大猷、征虏前将军提督蓟辽军务戚继光等九人为同考官。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安排,很多人都表示不解,首先是李春芳已经致仕,朱载坖还将其召回,担任制科主考官,这是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的,也可见李春芳在朱载坖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当然朱载坖主要考虑的是李春芳是状元出身,学问肯定是没的说的,再加上他已经致仕,很多时候就不必顾及朝堂上的事情,所以朱载坖选择了李春芳,为了防止李春芳辞谢,朱载坖还亲自给李春芳写信,执弟子之礼,请李春芳出山,担任制科主考官。

如果说用李春芳担任主考官官员们最多是表示不解的话,朱载坖还启用了两名武将俞大猷和戚继光担任同考官,这就使得官员们极为不满了,在他们看来,制科是何等神圣的事情,怎么能让两个丘八来担任考官呢?这不是有辱斯文吗?但是朱载坖认为,要考察制科考生的谋略,这些大将们的意见也很重要,尤其是戚继光、俞大猷并非粗鄙武夫,俞大猷现在又是勋臣,怎么不能担任考官。

在朱载坖的强势之下,虽然有些官员上奏疏反对,但是被朱载坖处理了一批之后,反对的声浪也就渐渐消逝了,朱载坖严旨要求各考官不得推辞。

同时礼部会同翰林院还制定了详细的考试规则,基本参照两宋制科考试的制度,制科考试,当然难度是极大的,朱载坖在之前的朝议中就说的很明确了,制科只考策论,但是要比科举的难度加大。

翰林院和礼部经过会商之后,还是决定以两宋之制,考察策论六道,出题范围在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元史》、《资治通鉴》再加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国语》、《荀子》、《扬子》、《管子》、《文仲子》和以上这些书本的注疏都是制科初试的出题范围。

在六道策问之中,应试者必须六论四通。所谓通,就是应试者必须在文中指出论题的出处,并全部引用论题的上下文,才能够进入制科的殿试。

不过在经过商量之后,朱载坖认为,能够通过初试的,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人才了,所以朱载坖认为,大明制科,在殿试阶段不用刷人,以示朝廷爱惜人才之意。

收到诏书和朱载坖亲笔信的李春芳立即从兴化老家出发,冒着酷暑赶赴京师,朱载坖得知之后,立即派太子朱翊釴亲迎,遣太医诊视,送冰块等物以消暑。

然后朱载坖召集所有考官和同考官一道开始商量怎么进行制科的考试。

制科的难度自然是毋容置疑的,朱载坖的想法就是选拔超乎常人的人才,所以肯定是要比科举难得多才行,不过戚继光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士卒军官是否可以参加制科考试,朱载坖认为是当然可以的,毕竟朱载坖的诏书中并没有限定士卒军官不能参加考试。

随即戚继光和俞大猷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如果说士卒军官也参加制科考试的话,在策论上是否应当偏重于军事,只从武经七书中出题,这样的话,更有利于选择知兵之臣。

朱载坖是赞同戚继光俞大猷的这个建议的,毕竟朱载坖要选拔的事深谋远虑,能征惯战的大将,又不是翰林学士,对于策论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但是此举遭到了李春芳等人的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看来,制科是多么神圣的考试,一定要从严从难,不能因为担心无人上榜就降低考试要求,即便无人能够通过,也绝对不能放松要求,以两宋为例,仁宗朝九次制科,一共才录取一十五人,大部分的科名都是无人上榜的,这并不稀奇,决不能因此降低考试难度。

朱载坖想了想说道:“不若如此,军籍报考制科的,虽然也在军谋宏远才寄边任科下,但是与其他人毕竟还是要有所区别的,军籍参考的为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考试范围相应缩小,以武经七书和历代战例为范围,上榜者亦授予武职。”

毕竟是朱载坖的决定,臣子们也表示同意,但是要求军籍参考的还要先比试武艺才行,武艺要超过武进士的标准才行,这点朱载坖表示同时,武艺的考校就由俞大猷、戚继光和定国公徐文壁担任。

商量完了这些事情,就是制科考试的具体内容的,这些事情朱载坖干脆交给李春芳去办理,商量好之后再上疏朱载坖御批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