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86章 旧土新归事难为(六)

隆庆中兴 第1186章 旧土新归事难为(六)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朱载坖笑着说道:“你们和戚继光多亲近亲近也是好的,勋臣子弟们要是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两分皮毛,朕也就能够开心了。”

朱载坖倒不是说笑,对于这帮二世祖,朱载坖实在是不敢抱有多大的希望,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多少遗传一点祖先的勇武,再被戚继光好好捶打一番,要是能从中选拔出一二可用之才,也算是侥天之幸了。

朱载坖和徐文壁、李庭竹商量了一下具体的办法,首先是主要以勋臣们的嫡子或长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因为他们大多是接班人,更容易团结,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勋臣们的支持。还有就是选拔的对象年龄要和朱翊釴相当不大,不能太大了,更不能太小。

朱载坖令徐文壁、李庭竹和英国公、成国公商量好之后,由三位公爵和临淮侯一道从勋臣子弟中拟定名单,然后向朱载坖具折奏闻就行了。

摆平了勋臣们,朱载坖才来得及翻阅赵锦的奏疏,赵锦去到营州诸屯卫,首先是清查军屯,这也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这些军官们役使军士,把朝廷的卫所士卒变成了他们的农奴,甚至放任士卒逃亡,因为只有士卒逃亡后,他们才能向朝廷禀报军屯荒废,借此逃避籽粒。

等到朝廷将逃亡军士的籽粒取消之后,他们就将这些土地租佃给当地的百姓耕种,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主,收取田租。

同时卫所内部也是贪污横行,各级官佐都可以用钱买到,至于什么军事训练,更是完全没有,除了各级军官的家丁尚且有一点战斗力之外,其余的士卒全部都成为了农夫,朝廷发放的武器装备也早就被他们变卖了。

赵锦在奏疏中陈述道:“一卫之内,披甲不足十一,刀枪不知所踪,此朝廷所以御敌者?将何以御敌也!”

这些事情,朱载坖早就有所耳闻了,卫所现在是完全指望不上了,这点不管是朱载坖还是朝廷中的重臣们都很清楚,现在除了九边的卫所尚且有一定的战斗力,还要进行一些军事训练之外,其余的卫所,几乎是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但是这次营州诸屯卫这帮军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敢直接和朱载坖对着干,朱载坖不收拾他们实在是说不过去了,朱载坖直接下旨给赵锦:“诸屯卫百户及以上军官,全部枭首示众,以为后来者戒!家人流放辽东极边充军,遇赦不赦。”

同时指令兵部、吏部,迅速从其他地方抽调军官,充实营州诸屯卫,同时将营州诸屯卫原本的军屯予以清丈,照民田起科,租予当地的百姓,免除三年的田赋。

而诸屯卫的士卒,准备迁移往辽东。诸屯卫有士卒和军余子弟一共二万余,加上家属等,一共有八万余人,怎么安顿这些百姓,是朱载坖和重臣们要考虑的问题。

赵锦在营州诸屯卫调查之后禀报朱载坖,诸屯卫的士卒基本上都是赤贫的状态,他们长期被各级军官所盘剥,根本没有什么积蓄,比流民好不到多少。

朝廷要想将他们迁移到辽东去,就要准备大量的物资,对于这点,朱载坖是早有准备,在和重臣们商量过之后,朱载坖决定,从太仓拨银八万两,凡迁移到辽东的,不分男女老幼,人给一两,从内承运库拨钱八万贯,也是不分男女老幼,人给一贯。

除了银钱之外,朱载坖命令遵化铁厂为这些军士们准备农具,户部准备种子、耕牛等物,用以支持军户们垦荒,同时还改变了军屯的起科规则,对于军屯,同样是五年免征,五年之后,照民田加一斗起科,减轻了军户们负担,同时这些去辽东的军士,男丁每人给田五十亩,老弱妇孺给田二十亩,不仅任其开垦,还要责令地方州县发给地契,以免再出现军官侵占军屯的事情。

军屯的钱粮征收,一样由辽东的地方官府负责征收,卫所军官只负责军事训练,在新收复的辽河河套,设立新民、辽中、定辽、台安四县,隶沈阳府,同时将大宁都司从保定迁往定辽县,负责辽河河套的防务。

同时为了增强新设立的大宁镇和大宁都司的实力,从辽东镇将广宁后卫和定辽后卫调归大宁都司管辖,从蓟镇调拨一个车炮营给大宁镇,用于加强大宁镇的实力。

而由于辽东苦寒,朱载坖以皇后的名义从内承运库出银,购买布匹和棉花,赏赐给这些士卒和他们的家人们,用以御寒,然后从兵仗、军器二局调拨兵器、甲胄给这些士卒们,补足他们在军器上的缺口,同时辽东镇和蓟镇也要对新成立的大宁镇予以帮扶。

对于新成立的大宁镇,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屋,毕竟辽东苦寒,要是没有房屋的话,对于这些军户们来说就是要命的事情了,所以朱载坖命令辽东镇,砍伐木材,为大宁镇的军户们提供建造房屋的原料,朱载坖从内承运库支给银两,给伐木的辽东镇军事每月一两的补贴。

还有就是粮食的问题,开垦土地,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就有收获,经过户部的核算,每月需向大宁都司转运粮食二十四万石,才能维持这些军户们和调入大宁镇的军队基本的生存,最少要到他们有所产出之后,才能够停止对他们的供养,现在大宁都司人员还太少,而且主要的任务是将新收复的辽河河套消化掉,后勤给养主要由蓟辽两镇的辎重营负责。

朱载坖晓谕汪道昆和戚继光,从蓟镇和辽东镇各抽调一个辎重营,用于接济大宁镇,朝廷发运的物资,从天津直接运抵辽河河口,再由辎重营向大宁镇转运。

为了加强朝廷对于辽东的控制,朱载坖调原应天府尹方廉为辽东布政使兼辽东营田使,专门负责接应安顿从内地向辽东迁移军户和流民,保证他们能够在辽东生存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