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08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二)

隆庆中兴 第1108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受命之后的赵文华乘船迅速南下,赶赴扬州和陆绎汇合。

而朱载坖也和高拱等人商量盐政的具体解决办法,现在经过户部的统计,大明实行盐引制度的两淮、两浙、河东、长芦等盐场,一共正盐是二百二十多万引,对于开中显然是不够的。

但是现有的盐政还是能够有所改善的,比如长芦盐场,原额正盐只有十八万引,现在由于长芦盐场全部推行晒盐法,长芦盐场的产盐量大幅度提升,长芦盐场的正盐远远不止之前的十八万引。

朱载坖要求王国光、庞尚鹏等人厘清产量,重新规划正盐和余盐盐引的数量。

而兵部和户部也要根据清军的结果核算九边所需要的粮饷数量,朱载坖要求主要以本色呈现。

经过户部和兵部的计算,九边所需军饷,以本色计算的话,每年需要一千零二十二万八千九百三十石,这还是仅仅是士卒的本色军饷,还有战马的草料豆料,更是一个庞大的开支。

朱载坖为此召集了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商量九边粮饷的问题,朱载坖的意思就是要尽可能提高九边的本色供应,减少折色,同时增加军储,为战争储备物资。

朱载坖当然也很清楚,不可能全部本色,但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本色区间,就是士卒拿到朝廷的本色粮食,足以养家糊口,不必动用折色军饷去购买粮食,这是朱载坖的底线。

经过朱载坖和重臣们的商量,认为六成就已经是底线了,以九边的最低级的普通士卒们为例,月支粮一石,六成本色的话就是六斗,按照现在的情况,六斗已经足够士卒们和一家三口的食用了。

朱载坖认为最少七成本色,多余的本色要储存于各防区的军储仓库之中,一是作为军事行动的粮食支用,二是地方一旦发生灾害,朝廷能就近调拨粮秣予以赈济,防止出现民变。

要是按照七成来计算的话,就需要转运七百万石的本色粮饷,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朱载坖为此询问在场的重臣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七百万石的本色粮饷,这可不是什么好解决的事情,户部上疏马森认为,首先就是动用军屯的籽粒,支付士卒们的粮饷,这也本来就是重八哥设立卫所制度的本意。

马森向朱载坖汇报了去年的军屯情况,隆庆四年,屯田收入米217.1万石、麦216.5万石,合计四百三十万石,不过这四百三十万石的粮食,分布于全国的实土卫所之中,除了近边卫所好支用之外,其他的卫所的屯田籽粒并不好支用,据户部估算,能够转运到九边的,也就三百万石左右。

朱载坖问道:“军屯之前最多有多少?”

马森苦笑着说道:“陛下,军屯籽粒最多的时候是在永乐时,永乐元年,天下军屯籽粒二千三百七十五万石,是大明最多的一年。”

朱载坖不禁大为无奈,现在的军屯籽粒仅有大明初年的六分之一,倒不是说军屯没有了,土地还在,是这些土地出产的粮食没有进入朝廷的官仓之中罢了,至于进入了哪些硕鼠的腰包,其实在坐的臣子们都很清楚,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罢了,朱载坖现在也没功夫追究此事。

除了士卒的粮饷之外,最重要的战马的草料豆料了,马森接着向朱载坖汇报大明有关马草的征收情况,光禄寺、御马监、太仆寺等处草料收入2480.8万束,值银83.8万两,其中1066.6万束折银35.3万两起运,草场改耕地征银14.6万两,起解军马匹、折色银26.4万两,以上合计值银128.4万两。

本色马草需要解运九边,豆料等尚缺八十余万石,这些也都是需要朝廷解决的。

朱载坖令户部、兵部详细核算本色的差额,兵部、户部经过商议之后认为,离京师较近的蓟镇和宣府镇可以直接由京通仓转运本色,辽东镇可以通过海运转运本色,也就是说,真正需要开中的主要是大同、山西、宁夏、固原、延绥、甘肃这西北数镇。

经过核算之后,需要转运的本色粮秣总数为三百万二十万石,也就是说需要开中的也就是这三百二十万石,这些粮食的运输就是正盐开中需要解决的,朱载坖令高拱领导此事,重新厘定盐政细则,保障九边的军储。

而在扬州,赵文华一路南下之后,赶赴扬州和陆绎汇合,抵达扬州之后,赵文华对于盐商的宴请、馈赠一概不予接受,根本不和盐商打交道。

反而是和陆绎商量起来了,扬州现在可是大明的大城,百姓商贾,数以十万计,这些盐商在扬州经营多年,本地官场几乎早就被他们渗透殆尽了,无论是扬州府、盐运司、江北兵备还是淮安的河漕总督、漕运总兵,都早就被他们买通了,尽管陆绎带着数百名精干校尉,但是陆绎仍然不认为可以对盐商动手。

赵文华想了想,确实如陆绎所说,这些盐商可不是什么善类,他们豢养了大量的家丁打手,一旦闹起事来,就很麻烦,解决的办法有两个,要么向在南京的督师南京大学士张居正请求发兵支援,要么向朱载坖请求派兵。

陆绎拿不定主意,请赵文华决定,赵文华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直接向朱载坖请求派兵,他对张居正的态度并不清楚,万一朱载坖并不想让张居正知道此事呢?那自己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何况南京的兵是否可靠,尚未可知也。赵文华立即具奏,说明扬州现在的情况,请求朱载坖派兵前来。

随后赵文华在陆绎的护卫下,直接前往盐运司,将盐运司的账目给封了,开始查问盐运司的账目,从中寻找证据,准备办这些盐商。

盐在扬州城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盐运司被赵文华封了,在扬州城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不明白赵文华到底想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