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041章 北虏媾和机谋深(四)

隆庆中兴 第1041章 北虏媾和机谋深(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按照廷议的规矩,参加这次廷议的一共有四十五人,主要包括阁臣、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和勋臣们一共四十五人。

照例朱载坖是不参与廷议的,由臣子们在左阙门内的东阁商议此事。

参加廷议的四十五名重臣齐聚一堂,先由兵部尚书霍冀宣布本次廷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俺答请求封贡一事,霍冀将主要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之后,就请各位参加廷议的臣子各抒己见了。

第一个出来发言的就是兵科都给事中章甫端,他说道:“下官以为不可,虏得封号,则众且益附,是假之翼也入我境,则窥我文物,是启其心也。且市虏先帝所禁,奈何驰之?”

对于章甫端的发言,给事中张国彦、宋应昌等加以支持。

随即吏科都给事中韩楫说道:“下官以为,呼韩稽颗,单于内附,自昔以为中国盛事。兹者不以兵革坐致纳款称臣,考之前代所希有者也!而论者皆有异议。彼之为疑,皆谓互市难以有终。然不知处置得宜,久当妥帖,在当事者善调停也!”

韩楫乃是高拱的学生,也是赞同和俺答接触的,见宋应昌等人反对,韩楫当然要出来阐述自己的主张,随即参加廷议的科臣们都互相陈述意见。科臣们陈述完意见之后,就轮到部臣们陈述意见了。

礼部尚书高仪不同意和俺答封贡,他说道:“虏向入寇每旋出塞者,虞西北诸戎踵其后耳。彼无我患,则专意诸戎,诸戎必折而入于俺答。是加之左右臂而益其强也。请乞之费,岁加月倍,客饷不己,必扣主兵;主兵不已,必及市贾;市贾不己,必及内藏也。则赏抚之费日增,边塞之军困,非圣人之道也。”

而左都御史葛守礼的看法就很微妙了,他的看法是可封不可贡,也就是可以册封俺答,但是不能立即允许和俺答通贡。要加以考察之后,等到朝廷认为俺答彻底恭顺了之后,再商量通贡的问题。

葛守礼说道:“夫封者,名爵之赐也,贡者,恭顺之赏也。俺答遽求封贡,不可骤然而允也!夷使止于边城候赏,督抚差官转进二三年后。如果恭顺无侵,徐议锡封开市。大要皆申严华夷大防,谨始虑终,以图久安长治之意。”

而在葛守礼说完之后,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王崇古出来陈述走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封贡一体,不可分割,要使得俺答能够恭顺,必须贯彻封贡。

王崇古说道:“诸位,夷狄来王,古今盛事也!而因以羁磨,实制驭长策。九塞诸虏,俺答最雄。自上谷抵甘凉,穹庐万里,东服土速,西制吉丙。先年以谢绝致愤,遂乃袭扰诸边三十余年,中原苦不支矣!今俨然听命于藩篱之外,是三十年所祷祀而求者,何惜稿街寻丈之地,而以隔虏情、隘皇化,失神灵之所想望焉?宜从其请。”

王崇古的话得到了李春芳、高拱等一众重臣的支持,李春芳以首辅之尊,出来说道:“老夫以为,封以王号之虚名而得其输诚纳款之实,盖真宗社之庆,生民之幸也。科臣所言,固是也,然我外与和市,而内修备。士有余力而虏不扰,斯亦闲暇绸缪之计也!”

按说李春芳以首辅之尊都出来支持此事了,应该还是有一些杀伤力。但是大明言官的头铁是出了名的。

宋应昌见李春芳这么说,直接出来大声说道:“首揆所言,下官以为不妥!”

高拱本想制止宋应昌的,这个宋应昌,也太不知尊卑上下了,但是被李春芳制止了,李春芳想听听他能说些什么出来。

宋应昌说道:“下官以为,一旦封贡,将帅恃此而驰警,士卒恃此而懈心,其不便者一也;滥赏之风既开,则各种诸酋动称以事到边,告求赏赉,则中国之财币有限,夷虏之贪嗜无穷,将应其求则势诚难继,不应其求则兵端遂起,其不便者二也;以有限之财帑,填无厌之诸酋,撤已成之我军,任悍桀之他众,守区区之信盟,忘中国之大备,其不便者三也。有此三不便,封贡不可行也!”

杨博听了之后,出来说道:“老夫以为,今既容虏通贡,则哨兵可免,烽燧渐息。每岁可保千人人之命,即可省优恤三五千金矣。各镇墩哨后可渐减三二百名,即可岁省行粮三五千石矣。既无斩获中伤之赏恤,每岁可免赏功数千金之费矣。而调遣摆边可免,则所积之客饷可出陈为主饷之支,而以主饷仍备客饷之积,数年之后则客饷或间岁可省,或年可半给,而节省内帑将不可数计。夫移各边恤赏之公费及量移客饷以充抚赏,既非靡费不经,亦非额外请给。”

杨博认为实现封贡之后,沿边各镇,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边疆之军费可省,而抚赏之费相较于此,其数目仍不多,可以大幅度的减轻朝廷的负担。

到了这个时候,该发表意见的也已经发表完了,就进入了廷议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投票环节了,有官员进来,给每位官员勋臣发了一粒黄豆,同时放了四只颜色不同的碗,分别代表同意封贡、不同意封贡、封而不贡、贡而不封四个选项。

官员们只需要将自己手中的黄豆投到对应的碗中去就行了。

最后的结果是内阁辅臣、吏部尚书杨博、协理戎政兵部左侍郎王崇古、兵部尚书霍冀、定国公徐文壁、新建伯王正亿、翰林侍读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张四维等二十人同意封贡。

英国公张溶、礼部尚书高仪、大理寺卿董传策及科道言官等十六人认为不能通贡。

左都御史葛守礼、工部尚书朱衡等七人认为可以册封,但是不能通贡。

刑科都给事中王之垣、刑部右侍郎朱大器两人认为可以通贡,不能册封。

主持廷议的兵部尚书霍冀随即将相关的情况整理成册,上奏朱载坖,请求圣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