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生剑气长 > 第1章 大寒时节是大喜

书生剑气长 第1章 大寒时节是大喜

作者:余墨一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4:36

“院主,我想去北方看看。”一位近四十岁文人装扮中年人开口说道。

听他的语气,不像是在征询背对自己之人的意见。

只是在说自己的决定。

“你已经做了决定,又何必说‘想’呢?我也阻止不了你。”

背对之人一身灰衣,一头白发,嗓音却不显苍老。

不知道是花甲老人还是人少头白。

更可能是前者吧,毕竟被中年人恭敬地称为院主。

中年人没有接话。

两人就这么沉默着,直到白发人再次开了口。

“你愿意放弃成圣列祖的机会?要知道这么多年来,你是最有希望走到那一步的人。”

中年人没有回答,只是沉稳地点了点头。

白发人依然没有回头,“那就去吧!”

中年人双手作揖,深深地向背影拜了一拜,毅然转身而去。

等中年人走远了,白发人才转过了身,生着一张出乎意料的年轻面孔,轻叹了一声,“但愿你还能回来。”

在那遥远的北方,也有着自己的故事默默地发生。

古有历法,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此地因处夏国,历法亦称夏历。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对于这个小村子里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的村民来说更是难熬,为什么呢?因为大多人都不富呀,或者可以说是穷!

不过今年还好,冷是冷了点,还没积雪,相对也就没那么冷了。

不过也愁呀,瑞雪兆丰年,到现在还没下第一场雪,明年的收成可怎么办?人活着总是有那么一点艰苦,现在不冷了又该担心明年是不是会饿肚子!

愁呀!

平日里,村里日子过得不那么艰苦的,靠着平时上山捡拾的柴禾取暖。更多的人平日里是舍不得烧柴禾取暖的,不还得考虑一日三餐吗?

所以呀,全村最有生气的时候就是大伙起灶做饭之时,远处看来,家家户户炊烟渺渺,好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

当然,这幅景色只有村里吃饱穿暖的富裕人家才有心情欣赏,穿着暖和的裘绒,房子里烧着红红的炭火,打开窗户从村里高处看向村下。

饿着肚子袖子里拢着双手相互取暖的人可没心思赏景。

所以就更希望太阳跑快一点,一来有了日头可以晒晒太阳取暖,一般人家省了柴禾,穷苦人家也能出出门借着晒太阳的机会与人闲聊几句;二来时间过快一点也能早点起火做饭,太阳晒得再暖和也不能当饭吃,吃饱了才是最重要的。

冬日里,对于不知世事艰辛的小孩有两大乐趣,一呢是帮着家里人起火做饭,可以烤火暖和暖和;二来就是把没烧烬的柴禾放在自家竹编的炭炉里,提着一边取暖一边找同伙满村玩,比比谁的炭炉烧得最久,甚至于可以在炭炉里放一个小小的红薯,烤熟了吃着可香了!

当然这点乐趣自然只存在于村下,村上的小孩自然是不稀罕与村下的孩子打成一片的。

这个村子叫古村,并不是说村子历史很古老,村里有很多先人古迹、古物。

古村就是村子的名字,至于为什么叫古村,连村里最长寿的老人也不知道,世世代代就是这么叫的。

当然也许有人知道,不过他们大多已经不怎么把自己看做普通人了,更喜欢别人叫他们仙人或者天上人,他们比村里最长寿的老人还要长寿,都不知道是两百岁还是三百岁了。有人貌如稚童,有人常年若少年模样,当然更有白发长飘、脸色红润、仙风道骨般的老仙人。

只是村里不知道有没有出过这样一位仙人呀!

大寒时节天才露白,村下的云家已经忙碌很久了,天还没亮就把邻村有帮人接产经验的婆婆请过来了。今天对于云家可是大日子。

古村很小,小得都没有专门的产婆,平时村里有人生娃都得去十几里外的浮楼村请,但总有那么一些小娃等不了产婆到来,就想提前看看这个世界。

这不,云家老二就是这么一个小娃。距离十月怀胎还有足足半个月呢,就等不及要降临这个世界了。

根据老一辈的说法,这种小孩由于在娘胎里呆的时间不足,先天气不足,不易养活呀。所以云家当家男人云华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第二个孩子总算要出生了,担心的是不知道这个娃会不会先天精气不足。

愁呀!

云华爱他的妻子,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云华年轻时家里穷,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好在云华自己争气,在外读了几年书,在村里教书的先生走了后,作为村里唯一在外读过书的人,为了方便照顾卧床不起的母亲,云华也就留在了村里成了教书的先生。

云华的妻子黄氏是从几百里外的长安镇嫁过来的,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反正最后黄氏是远嫁了过来,跟着云华一起吃苦受罪。

为什么说是吃苦受罪呢,因为在云家老大快出生的时候,云华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是黄氏的娘家从几百里外挑了米面蛋肉来给二女儿养身子,听说黄氏的父亲是手艺人,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也比云华家强。

其实,云华更为担心的是妻子,古时,女人生娃从来都是到鬼门关走上一趟。

更愁呀!

不知道是老天爷听到了云华心里的祈祷,还是邻村婆婆的经验发挥了作用,或者是黄氏及云家二娃的命好,顺顺利利的小娃就出生了。

孩子抱出来后,云华第一眼就看向了孩子的双腿之间,然后眼睛就笑成了一对月牙!

又是个男娃!云华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想法是:又是一个儿子,以后家里养的猪不用请外人帮着抬去卖了。

这个想法看起来可笑,但对于村下的人并不可笑。那时一般每家里一年也就只能养肥一两头猪,过年的时候把两头猪都送到山外卖了,买上三四颗甜甜的果糖或者一个糖人带回来给家里的小孩。

再给家里长期操持家务的妻子买双新鞋;钱多一些的还要给家里人每人买上一套好看的新衣服,这个年就算过得美美的了。

至于当家男人,也就算了吧,只要老婆孩子高兴,自己也就高兴了。

村里人是傻吗?猪不是有腿吗,可以赶着去山外呀,为什么要找人抬着,还享受一下老爷的待遇,虽说肯定没有老爷的轿子舒服。

洽洽相反,村里人都不傻,猪自己走到山外的话,称重的时候不就得轻上那么一点吗?要是运气还差一些,遇到聪明些的猪,知道自己走的是断送路给跑了,就亏大发了。

反正村里男人们的力气不值钱,也不在乎抬那么几趟,谁家没有求人帮忙的时候呢。

云华说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个教书的先生。村里读书的娃不多,村里人大多也没钱送孩子读多少书。只要能识字、能写自己的名字、卖菜、卖粮还有卖猪能识得价钱就可以了,不至于因为不识字而少卖几个子儿。

所以,云华每天只有上午教村里的孩子识字,下午还得忙自家的农活。

说到村里的教书先生,有那么一丝奇怪。以前都是官府派人来作教书先生,先生学问大,还有官府发的响钱,这可是一件令村下人羡慕的差事。

可上一位老夫子突然就走了,也没给村里的人留下什么话,自此以后,村里就没有了先生!学生高兴坏了,大人可就有点愁了!

村下人没什么见识,但看着村上人家的孩子都读书,也就跟着送孩子读书了,想着,村上人见识肯定比我高,他们的的孩子读书,肯定有道理,那我的孩子也读书呀,万一读成了村上人不好吗?

当然还有一点内心的想法,可能他们自己都没留意,自己的娃和村上人的娃一起读书,自己离村上人也更近了一步。

剪完脐带,云华抱着自己的孩子很是高兴,家里虽说没多少钱,但也按着例子给帮忙接产的婆婆和其余人封了喜钱。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虽说没雪,但怕孩子冷着,云华把衣服解开,把孩子贴身抱着。

外面天寒,但心里热乎着呢!

看着略微有点瘦弱的孩子,满脸疲惫的黄氏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孩子他爹,你给他起个名字呗”。

云华因为是村里的先生,村里孩子大多都让云华起名,比如老大就叫云安,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思索了一会,这个孩子出生在辰时,冬天太阳出得晚,正好是日出的时候,日出而远行,就叫云远吧。希望孩子以后能走得更远,至少要比爹娘走得远,能多多见识一下,总是好的。不是有位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村下的人不敢奢求以后儿女后代能够高官厚禄大富大贵,更不奢望某一天能成为天上仙人,对于古村村下的人来说,这就好比蚂蚁想爬上夏国的五岳山脉一样。

可谁又能说五岳山脉山顶没有蚂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