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8 > 第182章 :钓鱼

重回1978 第182章 :钓鱼

作者:一勺往事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4:58

第182章 :钓鱼

第182章 :钓鱼

谢虎山觉得可能是自己在中坪那种乡下地方呆久了,没办法理解燕京这种大城市流氓群体的想法。

程云飞一拳打躺下一个人,按照谢虎山看来,如果自己是程云飞的对头,那肯定第二个已经上来接着开打,自己一方的人还站着一个,那这件事就不算完,全躺下之后才算彻底输了。

可是燕京这伙流氓,这才刚躺下一个,旁边其他的流氓混混就站出来劝龙三儿那帮人别欺负外地人,然后龙三儿那帮人就真的借坡下驴,放了两句场面话就滚蛋走人。

在场的程云飞也好,刚才开口调解的其他流氓也好,居然觉得这事理所当然,不算丢人。

这还不丢人?在中坪要干出这种事,以后都没脸见人。

这就好比谢虎山带着韩老二,大喜他们出去找人打架,大喜上去就被人打躺下了,然后他和韩红兵把大喜架起来说两句狠话,加上旁边看热闹的劝几句,就灰溜溜撤回了中坪。

别说对方瞧不起,陈大喜他妈都得找上门骂谢虎山和韩红兵这些人,怎么都出去打架,就我家大喜挨打了?你们要认输为啥还要让我儿子跟人家动手?多半还得当面叮嘱陈大喜,以后不准再跟谢虎山他们这群人一块玩儿。

更让谢虎山觉得这些自称顽主的流氓智障的地方是,刚才开口劝架调解的顽主拍着胸脯跟程云飞,谢虎山,宋铁生,东子四人保证:“花子,你放心,让你三個外地哥们在燕京这些天随便玩,甭怕报复,如果龙三儿再找麻烦,那就不是冲你们,那是冲我,我肯定出面收拾他。”

谢虎山差点绷不住乐出声。

我他妈用你保证?对方都被打成那比样了,除了程云飞这个暴力狂之外,自己身边俩兄弟还是正经公安,他得多缺心眼还来找麻烦?这不就是下三滥凑过来拣便宜名声的货吗?

由着程云飞出面开口打发走了那些所谓顽主,谢虎山把陈敏给自己的门票卖了大半,留了四张,吃完晚饭四个人特意进了文化宫,欣赏惹得燕京市民买高价票来参观的时装表演。

不得不说,虽然谢虎山觉得这场时装表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相当业余,相当简陋,相当凑合,但对于这个年代的其他人而言,绝对充满冲击力,尺度都快赶上够判流氓罪了。

灯光就是普通的照明灯光,完全无法完美展示模特和服装的美感,舞台也就是木板拼接打造的T台,上面铺着红毡毯,模特的高跟鞋走在上面还能发出闷闷的空声回响,如同噪音。

模特的台步……怎么说呢,感觉就差迈着齐步走的姿势走T台了。

模特在T台上走一圈,摆两个亮相姿势,然后就要匆匆回后台抓紧换下一身衣服,因为参加演出的模特数量实在有限,整个演出就八个女模特,两个男模特。

可就是这种程度的时装表演,就已经让T台下的观众看得惊呼连连,模特身上的发型,服装,与台下穿着工人服的观众形成了鲜明对比。

男女模特的发型妆容已经开始了西化,顶着烫过的**头,大波浪,脸上画着浓重的眼影,红唇。

至于时装倒是有不少,男人的夹克,西装,牛仔裤,女人的鸡心领针织衫,蝙蝠衫,健美裤,还有就是长度刚到膝盖上方的各色时尚短裙。

谢虎山他们四个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T台的高度刚好与他们的胸口大约持平,可以说女模特穿着裙子走秀时,谢虎山稍稍抬头,就能看到一双又一双穿着丝袜或者白花花暴露在空气中的美腿,晃得人忍不住直吞口水。

后排的观众们不断朝着前面涌来,想看清楚点儿,一些腼腆或者没见过世面的观众,则表现得好像宋铁生和东子一样,整场时装演出都保持着犯罪分子被抓获归案接受审问的微微低头造型。

怕自己仰起头看一眼都被当成流氓抓起来,在宋铁生看来,这哪是时装表演,这是流氓聚会。

不过有很多观众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欣赏,有的男观众看到漂亮模特时不停吹口哨,有的年轻女观众则忍不住大声对模特询问衣服去哪买。

听着四周口哨乱响,鸭子开会的乱糟糟局面,再也没有之前参加集体活动那种严肃死板,让谢虎山忍不住感叹,改革开放硬件上的变换还不明显,但已经开放大家的思想。

……

程云飞自己还住在大杂院呢,但他在燕京城却到处都有朋友,本来谢虎山三人准备随便找个招待所住下,结果程云飞帮他们不知道从哪个旅游部门找了个关系,在燕京饭店给他们三人开了两间房,当然,房费还给了个内部价。

之后几天也确实再没人找谢虎山这三个外地人的麻烦,宋铁生和东子在燕京城内逛了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了,干脆白天睡觉,晚上就去跟程云飞跑去地坛公园的地下拳击比赛现场帮忙,打完比赛和程云飞等人在黎明时分喝顿酒再回来睡觉。

基本和谢虎山的作息彻底颠倒过来,谢虎山这几天则忙着穿梭在各大会议场所听各行各业开不完的报告会。

开报告会算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事,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哪怕是农民,可能都现场参加过报告会。

一般来说,开报告会的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开,必须得有非常耀眼的成就或者重要发现,重要心得值得报告才行。

比如个人要举办专题报告会,最少也得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起步,就这种大神,国家或者单位还未必能同意,还得再找补点儿别的荣誉才有戏。

之所以个人报告会不好开,主要是中国真不缺劳动模范。

如果是个人报告会的话,对公众开放,基本上谁都可以去现场听,只要入场者愿意花钱买票就行。

早些年,大寨,大庆一些劳动模范在燕京或者重要城市的个人报告会,经常被一些国有企业包场,让全体工人去学习,门票都能卖不少钱。

而好多人也确实不是为了单纯学习,去现场坐好几个钟头,其实心里想的是散会之后能找个机会跟劳模合个影握个手,有点儿追星的意思。

不过谢虎山没去参加燕京那些个人的报告会,他倒不是心疼门票钱,而是他更想听集体报告会。

这种报告会基本不对普通民众开放,属于邀请制,一般是国家相关单位安排召开,去现场赴会的也必须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如果是外地单位企业派人千里迢迢参加,可能搞不好举办的国家单位还要包他们的食宿。

其实就是等于国家花钱让各地企业来上一上培训课,希望他们能学习先进,有所领悟,回去努力办好企业。

但这种不对普通个人开放的发布会其实更好混进去,因为外地派来出差的人基本没人愿意去听冗长的报告会,都是同业者,首先内心就对作报告的单位不服气,其次,各外地单位一般都把这种公差当成来首都公费旅游的单位福利,恨不得拖家带口来逛燕京,哪有心思真的去参加报告会。

一般都是去发布会签个到,晃一圈没等正式开始就抓紧走人,等报告会完事,再跟其他开会的人借一下会议笔记,抄一份回去交差。

所以这种发布会,往往刚开场领导讲话时人还比较整齐,一旦领导结束发言,正式开讲,马上观众们就开始陆续出去上厕所借机跑路,能空出大半空位,这时候推门进去找地方坐下,绝对不会出现抢座占座的意外发生。

今年各行业在燕京举办的报告会内容基本都跟国外有关,很少提及自己所在单位取得的成就。

这是因为去年三中全会之后,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都组成了交流学习团,被国家一批又一批送去欧美参观交流,这次开报告会的都是参观交流回来的人在会上发言,无论哪个行业,其实会议内容都差不多,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

时代变了。

谢虎山在报告会上,真的亲眼瞧见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工人,老农民,老学者念着念着发言稿突然就声音哽咽起来。

那是他们去国外参观时被震撼的后遗症。

没有走出去之前,一直觉得就算比不上美国,比不上苏联,比不上英国,可是凭我们农民,工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再加上这么多人,这么大片土地,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劲头,谦虚点儿,在世界上排前十总行吧?等真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发现之前的谦虚还远远不够,差距让这些老一辈劳动者大到感到绝望。

别说美苏英法日这些老牌强国,西德,荷兰,瑞士,南非,澳洲……似乎国家派他们去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看见的都比国内厉害。

种了一辈子地,种成劳动模范的老农民在去美国见识那种农场模式之前,从没想过这个世界上,居然还能靠三五个人就能轻松播种收割几百上千亩地。

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双手一双眼练成了精密量具的高级车工没想过,在日本,只要按照说明书对着按钮操作几下,一个完全经验的人就能操作机床。

这种直观且有绝望的差距感让很多一辈子坚定的老革命内心产生了动摇,国家其实也想要这个效果,因为很多年纪大的老同志一直不肯相信中国与外国的差距。

所以这些参观团交流团回来之后,国家还要专门给他们开会,抚慰他们的情绪,打打气,让他们鼓起信心,中国早晚会追赶上去。

同时,也要让之前思想最顽固的他们亲自做报告,告诉同业者,差距到底有多大,到底要不要变革。

所以这些报告会上发言的人,几乎都在大声跟参加会议的人传达一件事:回去之后,一定要培养年轻同志,注重加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之所以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因为他们做报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已经正式施行,很多外国企业已经在进行前期接洽,时刻准备涌入中国,与国内企业或者组织举办合营企业。

到那时,大家不再是与国内的同业竞争,还要与外来者竞争,竞争之余,还要不忘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

这也导致这些天各种报告会上总是弥漫着两种情绪。

一种乐观,认为外国公司来中国开合营公司,会给中国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

一种悲观,认为一旦外国公司大量涌入,很可能国内同业会第一时间被蚕食掉,最终在商业层次上出现丧权辱国,洋人当家的局面。

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他们都努力的告诉着与会者,中国开放了,一个旧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必须与时代一样尝试改变。

一般来说,在台下参会的听众都不会发言驳斥,可能也是觉得自己没去过国外,反驳起来底气不足,偶尔有些质疑,也不疼不痒。

真正让谢虎山觉得面对改革开放反应最为激烈的,反而是他跑来郊区海淀中关村参加的一场文教方面的专题报告会。这场报告会是中科院和国家科协举办的,作报告的是今年刚刚从美国访问交流回来的一批中科院科研人员,主讲人叫做岑春先,身份是中科院核物理学家。

看现场的介绍,好像还是国内研发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的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以及去年三中全会后第一批国家审定的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刚满四十六岁,在中科院那群白发老先生中,已经算是非常年轻的存在。

这场报告会谢虎山是站着听的,全场座无虚席,也是这么多天他遇到的唯一一次满员甚至是爆满的情况,除了被邀请与会的科研单位相关学者,中关村附近的高校教授,学生也都涌过来蹭课,把本来只是七十多人的会议室塞进了三百多人。

如果真是科学研究,谢虎山才没兴趣听,别说他这一世小学文化,就算是抬出上一世的大学学历,他估计自己也听不懂中科院科学家讲核聚变,专业不对口。

可是今天的报告内容与那些国家秘密项目的高深研究无关,主讲美国科技转化与硅谷。

这地方他熟,毕竟上一世他自己创业之前还拿到过硅谷几家公司的offer letter。

只是这场报告会非常不平静,从这位岑春先教授刚开讲,下面就开始响起各种质疑声,言语激烈到甚至可以把质疑替换成批判。

其实岑春先的报告谢虎山听起来没啥问题,他说完自己在美国硅谷的见闻之后,阐述自己参观完之后的反思,他承认自己被美国硅谷的发展震撼到了,但他认为中国的海淀中关村可以与硅媲美,甚至可以效仿美国,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硅谷。

但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国家科协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是否鼓励中国的科研人员去创业,去把自己脑中的想法,知识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变成产品。

这样,能让科研人员通过民众对产品的需求来判断自己的发明是否伟大,是否能改变世界,而不是科研单位的评估考核。

这句话才是让台下一群科研工作者愤怒批判岑春先的真正原因,因为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分明是煽动国家的科研人员走资本主义道路,去做买卖当商人。

谢虎山倒是能理解这位岑教授的想法,他确实没有私心,单纯是为了中国。

而且报告中也说得很清楚,他觉得如今国内缺乏民营科技土壤,现有科技人员基本都为国家科研单位工作,根本不能去实现自己想要的技术转化,明明有不逊色硅谷那些人的天才大脑,可是在单位却只能做螺丝钉,没有决策权。

这样导致很多科研单位其实都有一批科技工作者在浪费国家的工资与自己的头脑,比如他主导的托卡马克装置研发工作,项目组有很多专业根本与核聚变没什么关联的同事,他们被上级单位调进来之后,确实也非常努力的补习核聚变相关知识,想要做出贡献,但实际上效果甚微。

因为核聚变根本就不是这些同事当初真正想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可能有人想研究航天,有人喜欢计算机,但单位组织项目组时,不会考虑他们个人的感受,所以他才提出建议,帮这些真正的聪明人解开桎梏。

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如同硅谷那些他见过的初创公司那样,肆意生长。

岑春先觉得,如果对这种科技工作者给予支持,让他们去创业,把自身掌握且擅长的技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转化为产品,就算没办法短期内在科学研究方面推动国家取得迅速进步,但肯定能出现一大批能改善社会生活水平甚至对其他工业发展有所帮助的科技产品。

然后会场内就炸了。

台下脸色难看的教授或者科学家们有一部分打断岑春先发言,怒斥岑春先去了美国考察之后,就被拉拢腐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他们表示社会主义科研工作者根本不会想用知识为自己赚钱,只想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另一拨教授则马上站起来支持岑春先,与对方开始辩论,认为岑春先只是如实说出了自己的见闻和思路供大家参考,反而是对方这些人上来就扣帽子,根本不是科研工作者看待问题的态度。

很快争吵就开始变质,从最初的问题转变为互相攻击,爆出彼此的糗闻。

有人说看过某教授于某天拍马屁,给领导送过两捆带鱼,有人说某科学家某天多领了单位发的一堆煤球,还有人说某大学校长躲在办公室偷看过手抄本……

听得谢虎山和一群特意逃课跑来,本以为能听到一堂精彩物理课的高校大学生瞠目结舌。

“各位老同志,各位教授,咱们安静一下。”组织报告会的科协几位领导汗都冒出来了,其中一个握着话筒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报告会支持大家参与讨论,但咱们最好还是围绕主题,岑教授也只是说出他的见闻和思考,国家也鼓励大家多思考,多发言,兼听则明嘛。”

等岑春先和几名赴美教授都讲完,下面一群学生都开始举手发问,这些学生都跟谢虎山一样,是来蹭听的,不过可能文教口对这种事不反对,哪怕互相爆黑料时,教授们也没把学生们赶出去。

等其他学生问完,谢虎山记录完会议记录,也举起了手。

他参加报告会,几乎每场都会发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就是奔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课的。

“岑教授,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岑春先以为谢虎山也是附近某个大学的学生,点点头:“当然可以。”

“您一直说中关村可以变成第二个硅谷,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我觉得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谢虎山站起身,看向岑春先说道。

一听这句话的开头,本来还竖着耳朵的在场其他人就都没了兴致,这问题问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谁都知道,别说硅谷和中关村,两个国家都有本质区别。

岑春先反问道:“你是想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不,我不想讨论那么宏观的问题,我从报纸和图书上了解过硅谷,也从头到尾听了您的报告会,听完之后,我觉得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硅谷的成功,没有依靠美利坚对它投入大量投资和政策倾斜,但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您口中拥有科技转化为产品土壤的中关村,它一直在接受国家给与的支持。”谢虎山翻动着自己的笔记,认真说道:

“中关村内无论是科学院,北大,清华还是其他科研单位,从建国开始,国家就一直供应养分,肥料,才把中关村培育出了让您觉得适合让科技工作者跳出原来单位去创业的土壤。”

“也就是说,美利坚从联邦政府层面来看,没有对硅谷投入过太多支持,所以那里的创业者需要自己去琢磨如何拉取投资,研发产品,盈利壮大。”

“可是在中关村,如果让汲取了国家养分的科研工作者去为了所谓自己的梦想创业,成为商人,这对那些继续愿意为国家科研贡献的科学家是不是不太公平,对国家也不太公平?”

“还有一个问题,您的报告中想象的未来很美好,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这里还缺乏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你看到了硅谷改变世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软件,邮箱之类,这里很多人也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想要改变,可是他们的前期研发经费从何而来?”

“我是一个有钱的人,为什么不直接买美国电脑,美国科技,为什么要把钱投资给你,等伱去慢慢研究?”

“所以,其实每个创业者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国家拨款支撑来度过枯燥且看不到成绩的初期研发阶段。”

“您觉得我这段话说的逻辑成立吗?”谢虎山抬起头,看向岑春先问道。

岑春先沉默思索了片刻,轻轻点头:“成立,的确存在像你说的局面。”

“好的,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您觉得如果存在像我说的这种国家拨款扶持的初期研发阶段之后,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局面?”谢虎山对岑春先问道。

岑春先这一次陷入了大概两三分钟的沉默,最后有些歉意的摇摇头:“不好意思,同学,我不是预言家,没办法肯定的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觉得未来会涌现一批科研技术不行,但脑子很精明的人听了您的话眼前一亮,顺势投入所谓创业,然后他们会把研究成果想办法从国家手里低价据为己有,再按照你想象的那样,把自己包装成脱离体制之后才获得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向世界展示他们的伟大。”谢虎山开口说道。

这句话得到了一大批现场刚才质疑岑春先的教授们响应,他们纷纷点头认可谢虎山的话。

“同学,你说的非常好,我能问一下,你是哪一所大学什么专业的学生吗?”岑春先脸上浮现一抹苦笑。

这个同学肯定不是自己想出来这番话,肯定是他的导师教他说出来的,这番话听起来没有攻击性,但比起之前那些同僚的攻击更凶猛,其他人攻击自己,只能是什么资本主义腐蚀之类的套话,这个同学说出来的话却很现实。

自己身边坐着中科院和科协领导呢,领导们不担心别的,就担心人才和研究成果流失,这位同学等于是主动告诉在场那些等着找茬的众人,想要质疑自己该朝哪个点上集火。

估计自己推动的民营科技发展又没戏了。

可再没戏他也总得死个明白才行,至少搞清楚这个青年到底是哪个对头的学生,能这么缺德的用自己没留意的问题堵死自己的路。

“我没参加过高考,身份是浭阳县中坪生产大队治保主任,谢虎山”谢虎山合拢笔记本,对岑春先说道。

生产大队治保主任?

全场不论男女老少鸦雀无声,看看会场悬挂的横幅,又看看谢虎山,确认自己没有走错会场,这是中科院举行的报告会。

一个台上陪坐的科协领导听到谢虎山自报家门,忍不住扑哧一下乐出了声,对同伴小声问道:“这个……能有基层生产大队的农民来与会,到底是该归功于农民的科研水平已经足够高,还是该夸咱们中科院和科协的科学知识普及做的不错呢?

“归咎于咱们单位警卫室缺人。”旁边的同事也笑了起来,随后开口:“哪位同学受累去保卫处把咱们焦师傅请过来,让他把这位从基层来,走错会场的谢主任带出去喝口水,别再跟咱们开玩笑了。”

岑春先则呆呆看向谢虎山,他没想过对方不是大学生,刚才这个谢主任问的问题,完全不像是农民能说出来的话,等听到身边领导要喊警卫把人带走,他才开口跟对方求情,随后对谢虎山说道:“同学,你可以坐下继续听完,会后我们再私下讨论刚才你提出的问题。”

谢虎山一屁股坐下,长出一口气。

他这些天连轴转,开了很多场普通人听着就犯困的报告会,不白开,就靠这身份和发言,钓上了不少大鱼,算上岑春先,第九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