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让你监军,你反手灭了六国? > 第552章 皇权交替

现场朝臣们听了刘枭的话,也都纷纷点头赞同。

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武王说的没错。陛下殡天,我们大家都非常悲痛。但此时此刻,当务之急是要查清陛下的死因,看是否是有人谋杀。将这件事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去处理,是最公正也是最合适的做法。”

皇帝驾崩之后,虽然武王刘枭独断专行,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绝对的公心。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任何一丝的差错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动荡。

皇帝于江北回京的路上忽然驾崩,且今天早上还生龙活虎地处理着国家大事,这会儿却惨死在了龙床之上。

这其中的蹊跷之处,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这显然不是自然死亡,甚至不排除有人暗中谋杀的可能性!

皇帝之死,关系着整个王朝的权力交接和未来的命运。

稍有一丝的浑水摸鱼,都可能改变整个王朝的历史走向。

为首的宰辅宋云州,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关键之处,他猛地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余谦等同行的官僚,然后语出惊人道:

“余尚书,诸位同行官员,老夫斗胆问一句,陛下在此之前,可曾向诸位透露过,有意立哪位皇子为帝?!”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宋云州的身上,他们明白,这位内阁首辅提出的问题,正是当下最为紧迫且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平时或许会被视为大不敬,甚至可能引发一场**。

但在此刻,皇帝驾崩的悲痛与王朝未来的不确定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个问题变得不可回避。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皇帝一旦驾崩,新皇帝的人选就必须迅速确定下来,以稳定朝局,安抚民心。

而这个人选,无疑将从皇帝的几个儿子中产生。

如果皇帝生前没有明确立下储君,那么一场激烈的皇权争夺战恐怕在所难免。

但如果皇帝已经有了明确的立储之意,那么大家就必须严格按照皇帝的遗诏行事,奉新帝为皇,以避免无谓的纷争。

宋云州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为整个王朝的未来寻求一个明确的答案。

面对这个问题,在场的众人却都陷入了沉默。

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在回忆着皇帝生前的种种言行,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立储的线索。

宋云州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作为内阁首辅,自己必须承担起稳定朝局的重任。

皇帝虽然是忽然驾崩,但如果此前真的有过立储的意向,那么只要找到这个线索,事情就好办多了。

否则,一旦皇权争夺战爆发,整个王朝都将陷入动荡之中。

于是,他再次开口催促道:“诸位,请仔细想想,陛下生前可曾有过任何暗示或是明确的旨意?无论是圣旨还是口谕,都可能成为我们确定新帝人选的关键。”

随着宋云州的话音落下,几位皇子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余谦等人。

这些大臣们或许掌握着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信息。

这话问出,一时间几位皇子,除了在圣驾内的刘章之外,纷纷看向了余谦等人。

余谦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决定坦诚相告,他站了出来,声音坚定而实事求是地说道:

“陛下确实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诏书,明确指定要立谁为帝。不过,在前晚,陛下曾单独召见过卑职,陛下当时曾提及,他有意退居太上皇之位,安享晚年,并且口谕要传位给皇长子,立刘枭为帝!”

余谦低着头,声音虽低,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不容置疑。

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丝的隐瞒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此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皇帝的的确确在前晚召见过他,并且跟他说过这番话。

虽然当时并非正式场合,皇帝也只是口头通知了余谦几句,但余谦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他还纳闷,怎么好端端的陛下就突然有了退隐之意。

不过当时他也没多想,只是将此事默默记在心里。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唯一的观点了。

皇帝并非是仅仅立储那么简单,而是要直接让位于刘枭。

几位皇子闻言,都瞪大了眼睛,各自心中有着不同的猜想和盘算。

他们看向刘枭的目光中,既有羡慕也有嫉妒,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宋云州作为内阁首辅,更是急于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他急忙追问道:“余尚书,此事可有旁证?”

没等余谦开口回答,一旁的太监总管陈洪已经站了出来。

他声音尖细而有力地说道:“当时陛下召见余尚书时,老奴就在一旁侍奉。陛下的的确确说过,要让位于皇长子刘枭之言。老奴可以作证!”

现场朝臣们闻听此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相互对视着,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在经过一番短暂的交流后,他们齐齐负手而立,冲着刘枭拱手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

一时间,现场朝臣们都纷纷拱手参拜刘枭。

从这一刻起,刘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皇长子身份了,而是即将登基为帝的新君。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登基大典,但在他们心中,刘枭已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这可不是人走茶凉,世态炎凉。

在皇权更迭的紧要关头,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容不得半点差池。

皇帝驾崩,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震动。

但在这悲痛之余,更为紧迫的是要确定新君的人选,以确保朝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登基大典可以稍后举行,但新皇帝的身份和权威必须马上得到确认,以便他能够立即履行皇帝的职责,引领国家走向未来。

当所有朝臣不假思索地参拜刘枭时,站在他身后的刘江,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紧捏成了拳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