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 > 第73章 红安八尸案(四十六)

难道他们真的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恐怖场景吓得呆若木鸡,完全失去了逃生的本能反应吗?又或者说,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因为他们跟犯罪嫌疑人是熟人关系,觉得“他们有矛盾跟我们没有关系”。

犯罪嫌疑人可谓是胆大包天且心思缜密,在将所有人残忍杀害之后,竟然还逐一进行补刀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此需要特别留意的是,那个名叫吴梁波的孩子并非遭受棍棒重击而亡,其死因竟是被锋利的菜刀生生砍杀所致!

紧接着,这名穷凶极恶的凶手便展开了大范围地搜索行动,种种迹象表明他此刻正迫切需要大笔金钱来解燃眉之急。

就连冰箱这样看似不太可能藏有钱财的地方也未曾放过,搜查之细致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据推测,此人或许还翻动过一些以往留存下来的票据。不仅如此,无论是人们的口袋还是整个屋子,他所光顾之处皆为那些家境较为富裕之人,至于那几个囊中羞涩者,则完全未受其侵扰。

由此不难看出,这位犯罪嫌疑人对于石灰厂内众人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刘忠义经过深思熟虑后,愈发坚信这个罪犯就潜藏在红安一带。而且,可以推断出此人与汪家、吴小发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关系匪浅,想必经常出入石灰厂,是这里的常客无疑。

更进一步断言,他和石灰厂之间存在着某种经济上的往来联系。只要紧紧围绕这一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展开深入排查,那么让这个隐匿于暗处的罪犯现出原形应当并非难事。

刘忠义转头看向身旁的罗红新,面色凝重地说道:“通过仔细研读民警们的走访笔记,可以毫无疑问地认定那家石灰厂绝对是盈利颇丰的,据不完全统计,它每日的流水额大致在三千元至五千元之间。

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特殊关系,那位犯罪嫌疑人竟然与被害人家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往来。

根据现场留下的足迹线索来推断,这个神秘人物的身高大约在一米六八左右,而其作案时的年龄应该处于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样一个区间范围之内。

我心里非常清楚,在此之前诸位已经做过一轮细致的排查工作了,但此次再度展开排查行动,务必要紧紧围绕年龄、身高以及与石灰厂的经济关联等关键要素来进行全面梳理,绝不能出现任何遗漏之处!

毕竟咱们所在的红安县地域有限,人口也并非众多,所以一定要将排查工作做到极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案发之后匆忙搬离此地的相关人员,更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并深入排查走访。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果断摒弃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去重新审视整个案件,力求能够有所突破,寻获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这时,罗红新斩钉截铁地说道:“好!那咱们就再来认认真真地排查一遍。此前从房屋顶棚之中所搜寻到的那些单据,目前仍有一部分尚未完成核对工作,但愿从中能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崭新发现。”

紧接着,刘忠义转头看向刘持平,询问道:“刘老师,关于足迹这一块,您这边的研究进展如何?”

只见刘持平这位来自江苏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资深痕迹检验专家面色凝重地回答道:“经过我们一番努力,在案发现场成功提取到了整整四十五枚带有血迹的足迹。

其中较为清晰可辨、能够有效反映出个体特征的足足有十九枚之多。根据相关描述,目标人物的身高大致处于一米六五到一米七一这样一个区间范围内,其年龄则介于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

彼时,我们所划定的圈内人员牵涉到了足足四个乡镇之多,这些人员被细致地划分成了七大串,总计人数多达两万余人。其中,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就有五千多人,针对他们所有人,我们均已成功采集到了足迹信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经逐一对比之后,竟无一人能够与案发现场留下的足迹相匹配。

刘忠义面色凝重地说道:“大家注意看,现场照片上面曾先后五次惊现椭圆形的印痕,那么这究竟会是什么呢?我要求你立刻组织足迹方面的专家对此展开深入研讨。同时,你们需要将数据库里储存的所有足迹再重新仔细地比对一遍。”

要知道,发生于红安的这起案件可不简单,它可是由公安部亲自挂牌督办的重要案件啊!此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侦专家们已然对该案件进行过数次深入研究分析了。

只可惜,由于案发现场所遗留下来的关键证据实在太过稀少且薄弱,以至于每一次的努力最终都只能以徒劳无功而收场。

不过,即便如此,经过一番严谨缜密的研判工作之后,刘忠义依然坚信这起看似迷雾重重的案件仍然存在着被成功破获的可能性。

在他个人的观点来看,想要顺利侦破此案件,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难题便是错失了最为理想的排查时间段。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推测,那名犯罪嫌疑人日常活动的生活范围大概率应该就在案发地点周边方圆十公里以内的区域当中。

只要能够彻彻底底地将受害者汪世书以及吴小发两人的人际关系网全部梳理清晰、调查明白,那么挖出真正凶手的日子想必也就不会太远了。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已过去整整三个月。此刻,时间悄然来到 2018 年初,但令人揪心的红安案却依旧毫无头绪、停滞不前。

面对如此僵局,经验丰富且决心坚定的刘忠义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召集国内顶尖的足迹专家们,针对案件现场所提取到的那十九枚清晰无比的血足迹展开又一轮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为此,刘忠义亲自出马,诚挚地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位声名远扬的足迹鉴定技术精英参与其中。他们汇聚一堂,齐心协力地投入到这项艰巨任务当中。

从案发至今,陆陆续续提取的足迹数量高达惊人的五千多枚!而这次,他们需要对每一枚足迹都进行重新细致入微的比对分析。

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这二十位专家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地埋头苦干。他们全神贯注、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和细微差异。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而紧张的加班加点作业,五千多枚足迹的鉴定工作全部顺利完成。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竟然没有一枚足迹能够成功匹配比对上!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击中了刘忠义的心。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或沮丧,反而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沉思片刻之后,刘忠义果断拿起电话,拨通了罗春红的号码,并语气严肃地说道:“据我的了解,自案发以来的这么多年间,咱们总共组织实施过两次规模宏大的足迹采集行动。

第一次是在 2007 年案件发生一直持续到 2008 年 2 月份;第二次则是在 2008 年 4 月至 6 月期间。

现在,立刻下发通知给所有曾经参与此案侦破工作的民警同志们,询问一下是否有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部分足迹私自留存于手中尚未上交。只要现在能主动交出来,一概既往不咎,绝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