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 第350章 一穷二白的现状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第350章 一穷二白的现状

作者:三土剑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1-29 22:20:05

轮船载着粮食远行,可回程不出意外是空驶了。

没办法,现在国内没有像样的出口商品,除了茶叶。

现在国内出口商品四大类主要有农产品、轻工业产品、工业产品以及其他杂类。

农业产品有大米、小麦、玉米等;有茶叶、蚕丝、丝绸、棉花和棉制品;有杏仁、核桃等坚果产品。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缺粮还要出口粮食?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因为这是多种因素下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不但缺粮食,也缺钢材,要不然为什么要大炼钢铁呢。

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农具、纺织设备也缺。

这部分可以通过出口煤、铁砂、大豆、玉米、杂豆、盐、锡等物品,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向小日子换取所需要的物资。

相比于一些粮食糊口,加快工业化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向小日子出口这些物品被称作等价交换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建交,谈不上进出口,只能叫做交换。

之前提到过的万吨巨轮首航小日子,然后在寒国海域触礁沉没的事,其实就是载着一船的玉米去小日子换东西去的。

说回来,粮食进出口的另外一个问题。

当时和大毛关系不怎么好,我们提出要向毛方进口200万吨粮食,但被拒绝了,理由是他们粮食也不多。

只采用“借用”的方式提供了100万吨谷物和50万吨古巴糖。

借用那就是得还的,领导们研究后决定,不借了,只要那50万吨古巴糖。

我们向加、美、澳方来进口粮食的谈判聊的比较顺利,而61年一整年,我们总共进口了580多万吨粮食,其中小麦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缓解了饥荒。

而进口的稻谷、大米等这些价值较高的粮食,再加上国内生产的大米等,则又转出口,来创造外汇。

等于买来的粮食加个价再卖出去,赚点钱花花。

当时最高规定了进口顺序,

第一,粮食;

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

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

第四,正直性照顾性的物资;

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

总的来说日子过得是相当的难。

还有一部分,是向阿非利卡的一些兄弟国家做的支援。

为什么自己都吃不上了,还要支援其他人呢,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简单来说,就是你刚分了家,兄弟叫嚣着要打你,一些恶邻也要打你,但是你远房的表弟为你发声,说你是个好人。

虽然表弟的日子过得也不咋样,但是他为你说话了,你总不能看着唯一为你发声的表弟饿死。

于是你拿出了自家为数不多的棒子面去走个人情,毕竟有恩希玛吃也饿不死人嘛。

这向你其他的表弟、表外甥啥的也表示了,跟大表哥、表舅混,自己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50年至83年出口商品数量统计

事情就大概那样,反正破家值万贯,左倒倒,右腾腾,反正日子还是能凑合过的。

第二大类就是轻工业产品。

包含纺织品和服装、棉布、丝绸、毛纺织产品和成衣制品;鞋类有布鞋、皮鞋等等;陶瓷制品和手工艺产品;简单的木质玩具和塑料玩具;还有就是漆器、玉器、竹制品等等;

主打的就是物美价廉,初级加工,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低,外加竞争力低下。

这些东西在发达国家以价格低廉来获取市场。

第三大类就是工业产品了。

煤炭、钢坯、钢材(质量差,进口好的,卖出去差的,拉低成本。)、农业机械、轻工机械等简单的机械设备、基本化学品等等;

总的来说这部分出口商品,还是为了获取外汇做的一些努力。

第四大类就是一些杂项了。

比如矿石、包括铁矿石、铜矿石和其他一些矿物原料;中药材,比如人参、灵芝等药材和药物制品,主要出口对象则是小日子、寒国、东南亚一些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

还有就是一些文具和办公用品,比如纸、笔等等;

看出来没,什么叫一穷二白?

1960年我国出口额约为19亿美元,而同期大漂亮是166亿。

到了2023年,我国的出口额是2.34万亿美元,而大漂亮是1.75万亿。

过日子,如果不能一夜暴富,那就得得精打细算。

所以,这第一次的一船粮食,先去探探路吧。

那些商品实在是没啥竞争力,拉回来也没地方消化,周期要是长的话搞不好还赔钱。

本来这个买卖就是赔钱的,不能再赔上一些了。

至于茶叶,出港的都在长江口的上海港、宁波港,1.5万吨的船装茶叶差不多能装个七八千吨,而国产茶大部分也要销往欧洲,也是没啥赚头,回头要是有渠道了再说吧。

粮食是送走了,安排谁去京城是个麻烦的事。

现在还没严格封关,出行上还算是方便的。

从大陆来的这些人不能用,都是部队出来的,到时候说不清。

湾湾来的两个人也不能用,查到了更说不清。

再说他们俩人还没到呢,暂时指望不上。

几个巨头不能动,本来人手就少,他们谁离开这里都可能出问题。

在香岛的时间比较短,下面的人都不认识,而且也不好越级进行调人。

还是得找梁家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三个人中,只有他那里有个报社算是有文化的地方。

找出来个文化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借调一段时间去京城,帮忙出面收收古董,装修装修房子啥的。

于是在铜锣湾垚象大厦,又和梁家栋碰了一下。

“家栋,粮食算是运走了,但是去京城帮忙收院子以及收古董的人选还没有,我想来想去,只有你那个报社文化人多一些。

有没有那种既懂古典文化人又靠着得住的,去京城待一阵子,帮帮我的忙?”

“老板,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个人,不过年龄上有些大了,已经五十岁了,要是他肯去的话,一定是最好的。”

“哦?还真有啊,叫什么?”

“金良玉,一个老京城人。”

“约他过来聊聊,行的话就是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