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 第509章 议论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第509章 议论

作者:瓜叽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2 22:46:13

“唉,想不到这科举居然来了这么多人,要知道这位项开可仅仅只是一个二流国家的楚王啊,可想而知我们这些寒门百姓出身的入仕有多么困难。”

凌波城内的酒楼中,一个男子长吁短叹道。

“兄台何必唉声叹气,我观这位楚王殿下行事颇有大家之风,而且你可知道楚王从山贼到一人之下的一字并肩王用了多久?”就在此时,在他旁边桌子上饮酒的人缓缓说道。

“多久?”这酒楼也是整个凌波城里最大的几个,在其中来吃饭喝酒,参加科举的人数不胜数,当下便有人问道。

“仅仅三年而已。”那人笑着说道,随后他便将项开一些事迹简要讲述了一遍,这让众人惊叹不已。

只见之前长吁短叹的那人站起来拱手道:“不知这位兄台姓甚名谁,在下来自吴国,姓秦名松,只是一个庶民出身,听说南朝宋国居然有科举制度,不看出身来历选拔人才,这才来这里碰碰运气。”

“原来是来自一流国家吴国的兄台,在下来自北周,姓杨名文志。”

“原来是杨兄,幸会幸会。”秦松拱手道。

而这处酒楼的一处角落,一人正在奋笔疾书写着什么,此人正是项开麾下六扇门缉事密探,奉骆养性之命潜藏在各处客栈酒楼,目的就是要知晓这些参与科举之人的姓名、性格以及他们在凌波城所做的事情,好向项开汇报。

“秦松、杨文志,有意思,有意思,看来这所谓的科举确实将部分人才吸引过来了,即使我只是一个二流国家的楚王。”项开看着骆养性传来的消息大笑着说道。

项开想到这个科举可能会很好,但没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

这两个人自然都是历史留名的文臣武将。

秦松此人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也是东汉末年谋士之一,先后效力于孙策、孙权两兄弟。

只不过此人历史事迹确实不多,在赤壁之战中和张昭等人均为主降派,很早便去世了。

但他在孙策麾下跟张昭和张纮同为上宾又与张昭、张纮、陈端同为谋主,地位极高,所以他的能力肯定也不会差,只不过因为早亡才导致知名度如此之低。

至于杨文志此人在历史上就是北周时期大臣,此人将益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来病死在了蜀郡。

按照项开的推测,这两人虽然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但毫无疑问都是三流到二流的人才。

“盯好他们两个,如果他们两个因为某些事情想要离开凌波城,千万要拦住他们,不允许他们离开凌波城。”项开想了想说道。

“末将遵命。”骆养性连忙说道。

“明日就要举办科举了,便先文举吧,陈平、范晔、徐庶、鲍照和谢诲都到了吗?”项开沉声问道。

这五人都是项开精挑细选出来,负责考核文举的考官。

毕竟项开虽然来自一个科技感更多的时代,但要是论起舞文弄墨,项开还是自觉的放弃了,最多他要是看到哪张考卷上写着某位历史留名的文臣武将时,就算此人写的再差,这五个考官的评价再低,项开都会出手将这人留下来。

前期的准备十分充分,所以到了第二天,项开也没有跟这些来参加科举的人过多废话,只是简单讲了两句后,便宣布今日先考文举。

项开所开办的科举内容跟历史上的内容有些相似,但是因为文举只有一天的关系,所以其中内容删改了不少。

要知道历史上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那可都是要连考三天的。

项开的文举很简单,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张试卷,这上面有三种类型的题目,分别是诗赋、经义和策论。

大多数文人擅长作诗,最不济也要懂排版格式或者押韵,项开也是听了谢诲的意见,在张考卷里面放了三首诗歌。

一首是五言绝句,一首是七言绝句,另一首则是七言律诗,不过这个诗歌对于治国方面帮助甚少,一个好诗人能够治理好一县之地都是凤毛麟角,所以这三首诗的所占的比最低。

经义就是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的道理如何,虽然九州少了很多华夏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书籍,但是四书五经还是在的,所以项开索性让范晔和鲍照负责选取考题。

最后的策论都是项开本人出题,这也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只有三个题目。

1:科举制度有何好处,是否可以一直实行。

2:百姓和世家之间应该如何共处。

3:所谓士农工商,如果把商人的地位提高可不可行?

这三个问题确实剑走偏锋,毕竟没有任何假大空,这也是项开想要让麾下那些文臣所群策群力思考的问题,现在这些参与科举的人也是同样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些来参与文举的人来说难度确实蛮大的,看他们冥思苦想的样子便知道了。

项开站在一处高台上静静看着,在他身边的则是项羽、陈平和骆养性,至于来自吴国的秦松和来自北周国的杨文志,骆养性早就已经指给项开看了。

这两人倒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人才了,但饶是这样他们依旧在冥思苦想,迟迟不肯落笔。

项开现在实行科举制其实刚刚好,他还不是皇帝,无需顾及什么世家势力。

毕竟举办科举,那么势必将会彻底的站立在世家大族的对立面,而且两者之间还是不死不休之局。

这个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这等于彻底断了世家生存的根。

从今以后这所谓的世家跟平民百姓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有弊就有利,一旦将国考自始至终的贯彻下去,世家大族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被彻底的改变,这对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凡是有能力的人都会想来试一试。

不过现在项开只是楚王,他目前也不需要什么世家帮助,所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