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给历史名人当导游,祖国又惊艳了 > 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夫要为你写书

蒲松龄将手机一放,揉了揉干涩的眼睛,长长伸了个懒腰。

“苏姑娘,这些小说我差不多都看遍了。”

“不会吧?一个网站上的小说至少数万本,您这么快就看完了。”

“每本书我都大致看了几章,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嘛。”

“哦?怎讲?”苏嘉禾十分好奇,蒲松龄会对现在的网文有何见解。

“比如,那些玄幻仙侠的小说里,各类门派斗来斗去,降妖除魔,不都和《封神演义》《西游记》差不多嘛。”蒲松龄说道。

“的确,现代玄幻都有古代神话的影子。”苏嘉禾表示肯定。

“还有一类‘穿越文’,看起来好像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嗯……这个形容挺贴切的。”

苏嘉禾突然想起,几个月前三位大明皇帝驾到,朱棣魂穿朱由检时,被朱元璋称为“鬼上身”。

不知朱棣在崇祯年间过得怎么样了,还有点想他。

“有一本小说讲道,一个人被绑定了什么系统,别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能召唤,不就是‘家仙’嘛。”

“还有很多小说里,主角都有‘空间’,我还觉得眼熟,后来一想,这不就是道人的‘袖里乾坤’嘛。”

“哈哈哈”听了蒲松龄的解释,苏嘉禾笑得前仰后合。

“蒲老先生,您信不信,系统和空间我都有。”

“哦?难不成还真有这些东西,苏姑娘别诓我。”蒲松龄一脸不敢相信。

“先生,苏姐姐说的都是真的,不然您猜,她怎么把您带到三百年后的?”贺双卿在一旁说道。

“那这么说,苏姑娘还真有仙法啊。不知这仙法从何而来?”蒲松龄惊异地看着苏嘉禾。

“这个……就是突然出现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哦,那就是天授了,看来苏姑娘是天选之子。”蒲松龄叹服道,“苏姑娘,你那个空间能不能让我看看?”

“可以呀。”苏嘉禾意念一动,就带着蒲松龄一起进入了储物戒指。

空间里十分空旷,只有几个行李箱和背包放在角落。

“我还奇怪,咱们出远门为何没带行礼,原来在这里。”蒲松龄恍然大悟。

“确实,有了这个空间,出门方便多了。”

空间不受力学原理约束,人可以自由向上下左右移动。蒲松龄伸开双手,在空间里尽情辗转腾挪。

“蒲老先生,您慢点,别闪到腰。”苏嘉禾连忙在后面追赶。

不一会儿,蒲松龄体验够了,苏嘉禾带着他离开了空间。

“苏姑娘,你身怀仙法,一定经历不凡吧,能不能给老夫讲讲?”尽管已是深夜,可蒲松龄愈发兴奋,毕竟见到了活的“仙人”。

“好啊,此事还要从四个月前说起。那是个普通的上午,我在楼下看到了一个穿龙袍的人……”

苏嘉禾开始讲起了绑定系统以来,和历任游客发生的奇幻故事。

“老先生,苏姐姐,你们怎么还不休息,我都困了。”平日早睡早起的贺双卿打起了呵欠。

“卿卿,你先休息吧,反正这些你都听过了。”

贺双卿回了房间,苏嘉禾继续和蒲松龄闲聊,直到快天亮,终于讲完了四个月以来发生的故事。

“哈哈,果然有趣,果然有趣啊!”蒲松龄沉浸在苏嘉禾讲的故事里,久久没有回过神。

“苏姑娘,老夫想把你的经历写成书,你看如何?”

“啊?蒲老先生要为我写书?”苏嘉禾一愣,“那好吧,谢谢您了。”

苏嘉禾回房休息了一会儿,天就亮了,一行人前往车站,赶到了崂山所在的青岛。

崂山毗邻东海,白茫茫的水雾自海上而来,萦绕在山间,如同仙境。

“不知我一把老骨头,还能不能爬上去了。”蒲松龄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远处的山巅。

“蒲老先生,现在可以坐缆车了。”

三人坐在缆车上,山间风景尽收眼底。已是深秋,乔木半青半黄,与远处蔚蓝的海水相衬,如一幅色彩浓烈的画。

“蒲老先生,我记得聊斋志异里有一篇故事,就是崂山道士吧。”贺双卿突然说道。

“崂山道士讲的什么?我没看过。”苏嘉禾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我记得,就是一个姓王的书生,前往崂山拜师学道,道士教了他穿墙术,可他回家后,穿墙术却失效了,还磕了一头的包。”

“贺姑娘记得好清楚,崂山道士讲得就是这个。”蒲松龄点了点头。

“那个崂山道士不是耍人家吗?”苏嘉禾说道。

“可是那个王书生不肯吃苦,又急于求成,道士才用穿墙术糊弄他的,也算给他一点教训吧。”贺双卿发表了不同看法。

苏嘉禾愣了一会儿,随即长叹一声。

“苏姐姐,你怎么突然叹气啊?”

“大学考英语四级的时候,我怕自己过不了,就相信了学校里的小广告,和同学凑钱买了份押题密卷。卖家信誓旦旦地说不过退钱,可卷子拿到手,才发现被骗了。”

“上学期间本来就没收入,为了买卷子,我还啃了一个月干馒头。唉,想起以前的自己,可真蠢啊。果然,要想走捷径,必然要受骗啊。”

“苏姐姐不要自责了,吃一堑长一智,钱就当给骗子买药了。”贺双卿连忙安慰苏嘉禾。

蒲松龄却把脸别过一边,掩嘴偷笑。

“世上贪嗔痴之人有无数,苏姑娘能自省,已经难得可贵了。”

不一会儿,缆车就到了目的地。三人下了车,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山顶。最高的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座拱桥连接。

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连绵,白云悠悠,远处的苍翠之间,还矗立着一座古寺。蒲松龄见此情此景,有感而发,放声吟诵。

“深山秋日客重来,尘世衣冠动鸟猜。过岭尚愁僧舍远,入林方见寺门开。”

吟完四句,蒲松龄似乎还没想好下文,便停下了。

“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

贺双卿稍加思索,又吟了四句,补全了这首律诗。

听了贺双卿的续作,蒲松龄大为惊讶。

“哎呀,不料贺姑娘,竟有如此才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