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 第906章 因为何故

奏折不长,但说的话很要命。吴越再次老调重弹要求补官且规模更大。除了低等级官吏,还包括州郡的属官。

吴越现在躺平了,不管纯洁与否,先把官派来,但凡敢闹事有样学样让人“重病”一遭便是。

乱军未平,再有十个倒霉鬼作前车之鉴,只要符合品级要求的人人畏之如虎。

两地通讯不易,虽不知具体情况如何,但人人皆知新立的三州绝非善地。

再次被敲打的吏部表现如何?吏部疯了!

明知事有内情,可明面上的老大骆闻借着辞职,在家装死,万事不管不问。

陆德业所作所为瞒得过旁人,时日日久瞒不过部中同僚。暗流涌动之下,哪怕不相干人都知道得五五六六,吏部信使、河东的渠道……吴越未曾下令不得外传,经过一段时间发酵,隐隐约约的消息传入长安。

最初的版本是陆德业言行不检触怒吴越,连累了其他官员。

再过一段时间,辞职的留任的官员人虽未回来,但他们的信件通过不同途径送回长安,各人说辞侧重不同,但有一条是一样的,陆德业“卖官”,将一干官员卖得干干净净。诸多官员官职虽微却不堪忍受如此轻贱,愤而辞官。

在可能留下的把柄的书信中,少有人将矛盾直指吏部。更多的愤懑之言,留待私下说。

谁没几个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寒门官员的朋友多非显赫出身。从字里行间窥出一丝半点真相,由不得不脊背发凉。

愤懑、仇恨、不甘……种种情绪在长安寒门官员内部发酵却无从发泄。因为他们的声音传不到最上层去。

皇帝只不轻不重地的当朝下旨让吏部再度遴选官员,没人在乎公平与公道,先前去文城公干赴任的二十余位官员成了不折不扣的炮灰。

总有人心怀正义求一个公道,没有家眷拖累,轻车简从一路快马奔回长安,要将遭遇的不公揭露于人前。

可回来才发现,长安的风依旧轻柔,长安的云依旧泛着富贵锦绣,朝堂诸位天官没人在乎几十个寒门士子遭受的不公与委屈。他所有的愤懑都成了私底下可笑的牢骚话。

“一个九品官售价数千贯不等,陆德业受人托请,寻摸好目标,借着公干之机将人全派出去,空出的位置留给亲近人等。一到行营即刻翻脸,请求世子让我们就地转任地方亲民官。公干变外任,所有人一个不留,一个不留啊!”

他连官身都不要了,私底下说发几句牢骚又如何。

这并非冤枉,范成明小半夜没睡,从当事人嘴里撬出来的。人家递了辞呈只想要个公道,让仕途死个明白透彻。范成明适当透露几分,反正到了长安和朝堂上,他不会承认这话是他说的。

正巧需要有人将“真相”散播出去,别到时候某些人打着高贵的世家做派来求情,实在恶心。什么人会比“苦主”更合适,自然不吝告知。

范成明审出来时都惊呆了,旁人卖官鬻爵卖的是空职虚职,陆德业技高一筹,拿实职正干活人的官职来卖。

说起来是排除异己,见不惯寒门庶族的穷酸气,只贬出朝堂太浪费,和吏部传统技能卖官一结合,既拿了钱财又得了人情。文城一行是第一次实践,不曾想踢到铁板。

若说钱财全进陆德业的腰包里是污蔑,毕竟人家也要上下打点。而且为求风雅,陆德业不收钱帛,只收古董字画。

吏部诸多高官中,陆德业的喜好最容易打听,喜欢谁谁谁的字画、哪一朝哪一类的古董。懂行人眼里价值千金,不懂行的看来就是烂铁废纸。为了风度,有些事不好说的太直白,总要讲究点神秘感和世家子的矜傲。

结合诸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和陆德业过往的做派,这个说法有**成真。

谁能想到惯来穷追猛打的吴越,给吏部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杨守礼听跪在厅中的仆人学舌,嗤笑道:“这会倒会做好人!”遇上吏部、小妾的亲戚知道留颜面。

记恨吴越不留情面鼓动皇帝削了一支男丁官职做警告,但也确实将他打疼了,有些话只能憋在心头,愤恨地将手边的酒杯掷于地上,千金难得的琉璃杯顿时化作数枚残片。

皇帝宠归宠,但只将杨守礼当做一个晚辈。他可以凭借宠爱在皇室和杨氏获得独特地位,旁人一辈子求不来的爵位,他刚会走路时就有了。

吴越手握重兵,真计较起来,皇帝还不是舍杨守礼保吴越,还将弘农杨氏这一支全敲打一番。

说到底皇帝的外甥再金贵也是杨家子,和宗室亲王不能相提并论。皇帝时常召外甥入宫宴饮荣宠依旧,但威风被煞了一回,说话就是没从前管用了。

吴岭当堂说一句吴越年轻气盛,始平长公主就得巴巴地带着不懂事的儿子和做木偶的夫婿,携上丰厚的礼物去河间王府赔罪。当然明面上只是一场普通的侄女带家小拜访叔父温馨场面。

杜和儿身份不够,还得吴岭百忙之中抽空回王府专门接待侄女一家。

这事就此翻页,吴越出了气,杨家丢的官职也找不回来,唯一的好处就是握手言和,偃旗息鼓。

杨守礼可以在皇帝面前谈笑无忌,但在威严板正的吴岭面前,只有和他爹一块缩脖子扮鹌鹑的份,反倒是始平长公主撑住了体面。

杨守礼心想,这就是兵权长出来的底气,他手握重兵横行于外的时候,也意气风发。

杨守礼年幼尚未分府,一直随母始平长公主吴华光居住。

吴华光一身雍容步入花厅,见儿子颓废的场景,地面上来不及收拾的琉璃残片诉说他内心的愤怒。面上没露出半点心疼的模样,身后的婢女轻轻抬手,将花厅内原侍候的人,包括杨守礼的亲随都打发出去。

单看皮囊杨守礼精致漂亮,从小到大一直如此,不然皇室外戚中那么多子弟为何独他得皇帝头一份恩宠。

他的好他的坏,吴华光作为母亲都一一知晓,温言道:“三郎,母亲一直不曾问过你,为何要参奏七郎?”

弹劾的奏章是杨开宇上的,但背后授意的却是被骄纵坏了的杨守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