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 第1244章 河间烈王

这段时间吴越的表现,就是一个大号的木鱼,敲一下响一声。

除了处置吴岭的身后事,再未主动插手过其他事务。

反常即妖。

吴越独坐花厅上首,照理说这种四面透风的地方,夏天最适合,冬天过来简直是遭罪。

但吴越遭逢大变,行为异于平时,可以理解。

段晓棠见他衣裳穿得厚实,身前点了火盆,也就不多话了。

冬天要保暖,也要透气,祖宗是这么说的。

吴越的手指轻轻掠过案头的几封密函,开门见山道:“朝中已议定父王的谥号。”

简短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声惊雷,震醒了在场所有人的思绪。

段晓棠觉得虚名不重要,但其他人显然不是这般看法。

因为这代表朝廷对吴岭一生的盖棺定论,更是吴越与南衙未来行动的风向标。

范成达忐忑道:“哪个字?”

吴越轻启薄唇,吐出一个字,“烈!”

往后称呼吴岭,就该是河间烈王。

吴越的心绪没有波动,比起一个烈王,他更愿意要生疏却活生生的吴岭。

段晓棠见其他人隐隐的激动神色,唯独自己和范成明一脸迷茫。

总不能是说吴岭脾气暴躁吧!

杜松面对两个绝望的文盲,扶不起来也得扶,解释道:“以武立功,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是个上等的美谥。

段晓棠脑子转了好几圈,隐约明白,这个“烈”字,肯定了吴岭一生为国为百姓立下的赫赫战功,还褒扬了他高尚的品德与对国家的忠诚。

段晓棠不认为,在世俗意义上,吴岭是个品行高尚的好人,但站在他的立场上,一生为国为民的确无愧于心。

范成达问道:“朝廷是否派遣官员来并州?”

吴越平静道:“礼部和宗正寺官员,不日将来并州,提前将馆舍收拾好吧!”

逝者已矣,生者当自强。

吴岭的一生已尘埃落定,而吴越的未来,将翻开新的篇章。

吴岭留下遗言,吴越灵前继位,到底要经过朝廷的正式册封。

所以吴越现在只是嗣亲王,故而不主动对并州事务发表看法。

礼部和宗正寺前来,一是为了拜祭吴岭,二也是为了册封吴越。

礼仪可以俭省,甚至回长安补办,但名号越早定下来越好。

名不正则言不顺。

皇太子或许希望皇帝驾崩,自己独掌大权。

但吴越一点没这个心思,吴岭为他遮风挡雨,父子之间配合良好,他完全没有上位亲王的想法。

以前还能忙里偷闲,现在只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从此后,他就只有一个人了。

他没有父亲了。

自家的大事说完,吴越略微放松一些,歪靠在迎枕上,缓缓说道:“并州大营的主将议定了。”

这个人选,不仅南衙,并州大营的将官们私下都讨论过。

南衙的猜测相对靠谱些,讨论的都是的符合入围资格的人选。

并州直接把官谱翻出来,把朝中官员依照爵位官职从高到低一个个排列。

全然不管对方从文从武、年纪长幼……实在抓瞎。

韩腾、李弘业官职爵位够格,但他们能来吗?

并州大营名声在外,一般人可不敢往上凑。

肖建章连吃了几日药,背不痒心底痒,好奇地问道:”世子,是哪一位?”

吴越淡淡道:“梁国公。”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惊讶的涟漪。

这个人选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白隽因为各种原因,总在第一轮出局。

照理说吴越杵在这儿,加上并州大营的险要位置,最该安排一员猛将。

范成明五官皱成一团,撇嘴道:“这下老少病弱凑齐了。”

吴越:少、弱。

白隽:老、病。

吐槽得十分贴切,成了这段择官过程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注脚。

其他人竟连一个反驳的字都说不出来。

并州大营只有庸才,没有将才。南衙将官只能顾上自己,新主将的谋略、眼光就十分重要。

范成明当初被殷博瀚坑得太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心有余悸道:“梁国公领过兵吗?”

段晓棠笃定道:“领过。”

范成明将信将疑道:“真的。”

段晓棠:“应该是很早以前,那时候好像还没孩子。”

那确实有些年头了。

范成明只想问一句,多年不征战,手生否?

动辄二三十年的往事,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资历最老的杜松。

杜松先回忆二三十年前自己在作甚,然后发现和白隽没有交集点。

摇头道:“实在想不起来。”

段晓棠补充一句,“好像是在南方。”

并州却是典型的北方战场。

段晓棠:“梁国公说他年轻时英俊倜傥不让徐大,勇冠三军,一手箭术出神入化。”

范成明第一次见到比自己还能吹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梁国公和你说的?”

段晓棠摇头失笑,“怎么可能,和儿女追忆往昔。”

范成明追问,“白家姐弟几个信了?”

段晓棠:“这种时候除了捧场,还能做什么。”

吴越:“梁国公早年箭术的确超群。”但现在拉不拉得开弓都是个问题。

并州人不清楚内情,但长安人知道另一件事——白隽身体不好。

这也是为何众人第一轮就将他排除的重要原因。

吴越对段晓棠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慎重问道:“梁国公的身体,究竟如何?”

段晓棠深思熟虑片刻,“不作就不会死。”

白隽的身体自该好生保养,和吴越当一对饭搭子。

但真到战时,哪顾得上那么多,急行军、饮食无度……

对白隽而言,都是在赌命。

但排除这两个不利条件后,白隽简直赢在起跑线。

并州大营是白家的老底子,现在也是其中最大的一方军头。

他本是并州人,有利于安抚并州上下。

同时深受皇帝信任,多年屹立朝堂不倒,手腕纯熟,有利于修复并州和长安的关系。

吴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南衙为了收拢军权,才会在诸卫中施行回避制度,地方大营可没这规矩。

吴越:“白家二郎可造。”

河间王府庆贺吴越成为世子的宴会上,白湛露过一骑射功夫,风头无两。

察其言观其行,是个机灵好武的。

父亲的不足,儿子可以补足。

段晓棠:“战事抵定后,白二想投并州大营,但被梁国公教训了一顿。”

不知道短时间内,白隽的态度为何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