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年计划(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年计划(上)

这么多年的劫掠,李自成更看重粮食,银子这东西是好,可是若是买不到合用的商品,就是一堆金属疙瘩。

五百万两虽然不是个小数目,但是与摆脱追兵渡过大江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于说李自成想没想过等到过江之后,再将银子抢回来,这事他还真就没这想法。人家单枪匹马敢来做他这笔生意,背后所拥有的实力就不能小觑,为了一点银子得罪一个潜在的合作对象,实为不智之举。

达成交易之后,这位姓沈的商人果然没有骗他,很快就有大批的大船停靠在了安庆江边的码头上,十万人马在几百艘大船的运送下,一天时间就全部送过大江,很快就出现在池州府的城下。

一进江南李自成顿时如同鱼入大海,江南承平多年,武备废弛。在面对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攻击之时那是一触即溃。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江南,就连大明的南都南京城都成了流寇的囊中之物。

流寇在南京对已经投降的官员进行了拷掠,所有在南京的权贵都没有得到幸免,上到魏国公,镇守太监、南京各部尚书等等,全都成了拷掠的对象。

一时间整个江南人人自危,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是否轮到自己,各地士绅开始募兵自保,与李自成的流寇政权形成对峙。

然而这些士绅你让他耍嘴皮子还行,你让他带兵打仗,那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对于流寇在江南的折腾,身在京城的张三众人也没办法,将流寇打败容易,可是打完之后该怎么办,还是任由士绅在乡下横行吗?那还与现在有什么区别。

只能先将江北安顿下来,好在这么多年,希望营在宣府山西与辽东培养了大量的新政人才。再配合新的科举选拔的人才,很快就在江北各地铺开。

整个江北的士绅基础已经被流寇破坏,这个时候是推行土改的绝佳时机。通过分田到老百姓手中,得到了广大失地百姓的拥护。

至于希望营在宣传中所说的,这些分到百姓手中的土地是属于大明朝廷的,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的权力。老百姓在意吗?当然不在意,老百姓拿到土地后谁也不会想卖掉土地。崽卖爷田那是败家子才干的事,如今朝廷新政给老百姓每人分地十亩,不论大人孩子还是男人女人都是一视同仁。

华夏的百姓是这个世界最勤劳,最知道感恩的百姓。对于朝廷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他们完全抛掉了朝廷曾经带给他们的苦难。

对于推行新政的官员承诺的只收一成赋税,不再收取其他任何的苛捐杂税,老百姓还是将信将疑。

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只收这么一点赋税,够给官老爷开销吗?朝廷不但给老百姓分了土地,还要给百姓提供种子耕牛。

虽然这些物资都是通过什么银行借给他们的,但是银行的官人竟然跟他们说利息只有一成,而且还不用利滚利,这简直就是良心借贷啊!这哪里是给老百姓借贷,这是在救老百姓的命。

将信将疑的百姓在收获了一季粮食之后,真正去交税的时候才发现人家说的都是真的,还真是之收一成的税赋,为了尽快还上银行的贷款,不让银行这样的善人亏得太多,朴实的百姓卖掉了除了种粮和将将能够满足下一季粮食丰收时的口粮,其余的粮食全部卖给了朝廷开设的粮库。

就算私人粮店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老百姓对这些吸血鬼恨之入骨,根本不愿意将粮食卖给他们。这些粮商在土改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只要家中土地不多,就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本来打算在粮食丰收季节压价收购一批粮食,待到来年青黄不接之时高价出售的粮商,却发现他们根本就收不到粮食。老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把粮食卖给他们,哪怕他们后来表示愿意出比朝廷粮库更高的价钱。

这些粮商恨透了与他们争夺生意的朝廷开设的粮库,一个个纷纷到衙门鼓噪:“说什么朝廷不体恤小民艰辛,与民争利。”

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官员对这些人的说法嗤之以鼻,反驳他们:“如今朝廷推行四民平等,只要是公平竞争朝廷并不干涉个人的经营。你们收不到粮食那是因为你们平时太过刻薄,伤了百姓的心,百姓对你们失去了信任。你们要做的是建立百姓对你们的信任,而不是跑到官府寻求官商勾结,甚至还想打压朝廷粮库的经营。”

进入冬季以后,本来百姓以为现在只能在家猫冬等待来年夏收。没想到冬小麦刚刚种下,村正就召集所有青壮向乡镇集合,开始了由建设部与水利部联合组织的道路与水利建设。

老百姓以为这是朝廷的劳役,没想到这劳役朝廷不但管饭还给钱,虽然每天只有十文钱,一个月下来也只有三百文,但是与来的时候认为是白干活还要搭上自己的粮食的劳役相比,已经是让人喜出望外了。

整个北方在流寇十多年的肆虐之下,早已是千疮百孔,如今希望营掌握了大明的权力之后,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江北百姓的生存问题,这么多的百姓,光是救济就让人很是头痛了,更别提还要组织这些百姓以工代赈,不能让人闲着,闲着闲着就闲出事了。

为了配合以工代赈,交通部开始了大规模整修官道的任务,水利部开始整修灌溉沟渠的任务。这些基础设施属于是投资大、收效缓慢的国家工程,没有国家层面的支撑根本就完不成这样的工程量。

好在这些年希望营在宣府山西和辽东经营,积攒下了大量的粮食,为的就是接管国家之后,应付这庞大的饥饿的百姓。这个时候投入国家工程可是代价最小的时候,交通部计划在十年内争取大明各个县城之间的官道地基全部垫高全部水泥硬化,使得百姓出行和物资运输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

水利部计划十年之内所有平原地区的土地都能实现水利灌溉,农业部则计划在十年内将不适宜生存的边远蛮荒之地的百姓迁到适宜居住的地方。

为了保障边境安全,防务大臣联合九大军事部门提出国家的边境线将极大向西延伸,至少要推进到盛唐时边境葱岭一带。与北边的乌拉尔山一带连成一片,准噶尔蒙古将是我们将来主要的敌人,我们要将准噶尔蒙古挡在葱岭以西,让他们跟那些白头巾去争夺生存空间。

为此要修一条从玉门关为起点一直到葱岭的战备公路,这条公路大部分都在无人区内,为了保障这条公路的安全,沿途的绿洲都要有军队设营驻守。这些绿洲可以适当的移民垦殖,为驻军提供补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