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九十二章 批准条约

大明帝国设计师 第九十二章 批准条约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04:22

第九十二章 批准条约

整个江南有大量的士绅在从事着海贸生意,尽管他们要给郑氏缴上不菲的买路钱,还是有能够有大量的利润装进自己的口袋。

这个时代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就是全世界的硬通货,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要有货就根本不愁卖掉。

若是开放大明与倭国的自由贸易,会有更多的普通商人加入海贸这个行列,这是江南财阀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别人从他们的碗里分一杯羹?

很快就有御史率先发难:“陛下!张总督之奏疏异常荒谬,岂不闻当严于利己,宽于律人。希望营只因些许倭寇骚扰营地,就对一个国家施以武力胁迫,让一小国寡民之国倾其所有给予赔偿。如此做法岂不是在伤我天朝上国之颜面,我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怎么能贪图倭国那每年区区的五十万两银子。”

“尔一派胡言,五十万两银子在尔等眼中竟然是区区的小数目,本官现在正在犯愁剿匪钱粮,前方的洪亨九与卢建斗可是一日三催向本官要钱粮。本官忝为户部尚书谁能在不扰民的情况下给朝廷弄来钱粮,谁就是朝廷的能臣干吏。若是尔等觉得五十万两是小数目,那就麻烦各位给本官弄来五十万两。”户部尚书毕自严第一个站出来驳斥御史的荒谬之言。

众臣也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反对的竟然是毕自严,被驳斥的御史当时就尴尬的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他这反对本来就是投石问路,没想到竟然惹出一尊神。

这些清流御史不用负责朝廷的运转开支,只负责站在朝堂上挑毛病,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五十万两就轻轻的推了出去,真让他解决问题马上就两手一摊:“吾言官尔!”

什么是言官?就是说什么都可以不用负责任的人,这就是科道言官的威力,可以肆意栽赃陷害,不用担心朝廷的制裁。当然言官也有怕的官,吏部尚书就是言官不敢惹的存在。因为吏部尚书掌握着京察的权力,得罪了吏部只要在京察之时被吏部抓住把柄,轻则罢官回家,重则还得吃牢饭,十年寒窗考取的仕途可就全完了。

可是户部尚书言官可不怕,户部尚书在朝廷属于位高权重,对言官却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御史只是愣神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道:“下官是言官,闻风奏事是下官的本分,毕大人欲堵塞言路吗?”

御史言官的风闻奏事之权就是一把利剑,说对了有赏说错了也不用受罚,本来督察院与六科给事中是行使对官员的监督纠察之权,到后来就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

“好一个风闻奏事,太祖定下御史风闻奏事之权是要御史满嘴胡说八道的吗?”

很快殿中群臣就着是否同意批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清流言官等东南官员一致反对这个条约的批准,甚至搬出了祖制这个大杀器,太祖祖制规定倭国是不征之国,希望营攻打倭国就是违反祖制。

赞成批准的官员多是做事的实权官员,如户部、工部、兵部等需要大量钱粮的部寺。以这些官员的眼界还看不到这样的条约对大明未来的好处,他们看到的是条约批准后每年都能进账的五十万两银子。

以目前大明的岁入,连粮食等实物算在一起,一年的岁入也不过是不到二千万两,真正能进入国库的银子连二百万两都没有,这么大一笔银子一下子就等于多进账四分之一。

两方之间互不相让,辩论很快就进入白热化,一些冲动之人已经开始撸胳膊挽袖子准备上演全武行。这在大明朝堂早已见怪不怪,在朝堂上用大汉将军的金锤锤死人命的时间都发生过,更遑论打群架了。

温体仁一直老神在在的看着众人辩论,他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出手的时候,他必须要把握火候,一出手就必须一锤定音。

丹陛之上的崇祯看着下面的群臣乱哄哄的就像是进了菜市场一般,心中一片悲凉,这就是自己的中兴之臣吗?指望这些人能够中兴大明吗?

历史上也正是这一年崇祯对文官彻底失望,开始重新启用中官,然而宦官虽然对皇帝忠心,却因为身体残缺,正常官员对他们百般蔑视,使得他们行为更加的偏激,一方面极度自卑一方面又极度自大。结果就是中官监军之后,不但没有改变无官不贪的现象,而且还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更加的每况愈下。

崇祯看了一眼一言不发的温体仁,用眼神示意他出来说话。收到皇帝暗示的温体仁不敢怠慢,赶紧咳嗽一声:“咳咳!”

听到温体仁动静的众臣停止了争论,都把目光看向温体仁。温体仁慢条斯理地向皇帝作揖行礼,然后转身看着众臣道:“诸位!老夫问大家一个问题,眼下我大明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望诸位如实回答。”

“大明如今外患已除只余内患,一曰天灾,二曰**,天灾者北方大旱,流民遍地,黔首百姓饿殍满地,易子相食。**者流寇也,流寇裹挟流民穿州过县,所过之地抢掠一空,士绅大户诛杀殆尽,黔首百姓为了一口活命的吃食只能被流寇裹挟。”兵部尚书熊明遇执掌兵部对流寇问题认识的很深刻,温体仁的话音落下,第一个接过温体仁的话头。

“本兵大人说的好,眼下大明的最大威胁已经变成了流寇,流寇如今越发壮大,已经成了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两件事其实又是一件事,皆因大明没有钱粮赈济,才让流民铤而走险,只要流民问题不解决,流寇就不能剿灭,所以说流寇问题其实就是前两问题,如今谁能够在不扰民的情况下为朝廷弄来钱粮谁就是大明的能臣干吏,谁若是不服气,谁去给朝廷每年弄来五十万钱粮,别说五十万,就是三十万也行,老夫给他向陛下请功!”温体仁看着群臣冷笑道。

这时候再没有人敢于接这个话题,一众东林党人暗骂温体仁无耻,这老狗张嘴钱粮闭嘴钱粮,满嘴铜臭也配称为读书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