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四十九章 海贸利益

大明帝国设计师 第四十九章 海贸利益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04:22

第四十九章 海贸利益

范守富终于明白张三所说的军火贸易才是最暴利的交易,区区五千二手火铳和二十门半新的火炮,竟然卖了二十万两银子。

看样子郑氏还觉得是占了大便宜,郑氏是亲眼看到过希望营火器的威力。对于希望营所使用的定装药包和定装子弹更是赞不绝口。

郑之凤感叹: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咱们就没有发现呢,单凭这一个定装弹药的发明就能值二十万两银子。更别说说还有这么多质量上乘的火器,希望营的张大人还真是讲究人。

有些发明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没什么稀奇的。郑之凤可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儒生,他太清楚在战场上多射出一发炮弹,多打出一发子弹,可能就是改变战局。

这第一场交易郑氏在天津花了足足有价值二百万两的粮食和银子,全部按照希望营给出的上限采购。

双方各取所需,算是宾主尽欢。交易完成之后又约定好下次交易的时间,希望营在天津这边提前将货物备好。临走之前郑芝龙又凑到张三近前低声问道:“大人!下次能给郑某挤出多少火器来。郑某对大人手里的火器非常满意,大人有多少郑某就要多少。”

张三狠狠瞪了郑芝龙一眼,怒道:“你想害死我吗?这东西哪是说挤出来就能挤出来的,若不是中原缺粮,我又负责辽东防御,又怎么拿弟兄们手里看家的东西换粮食。”

“大人的苦衷郑某晓得,你我都是大明官军,何必太分彼此呢!有了大人支援的武器,郑某也能为大明守好海疆不是。”

“哼!说的好听,谁知道你是不是拿去倒卖,这些军器若是流落到叛贼手中,你我可就真是罪该万死。”

“大人原来担心这个,郑某向大人保证,一粒子弹都不会从郑氏流出去。”

“也罢!你下次来的时候张某试试能给你凑出多少,多了你也别嫌多,少了你也别嫌少,还是老规矩,武器装备必须用粮食兑换。”

“大人放心,船队北上肯定满载粮食而来,冒昧问一句,大人要这么多粮食,不仅仅是为了治下子民吧!”

“怎么?郑将军怀疑张某囤积粮食意图不轨吗?”

“大人说笑了,哪有意图不轨之人往外卖武器的。”

张三盯着郑芝龙看了半天,二人相视哈哈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着郑氏船队扬帆起航,范守富低声对张三说道:“这郑氏真是豪富,二百万两银子拿出来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张三冷笑一声说道:“不过是挖大明的墙角罢了,你知道他郑氏从我们这里采购这些商品,运到海外转手能挣多少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保守估计至少能够翻一倍的利润。”

“这海贸尽然有如此之利,为何我们不做海贸,把利润白白让给郑氏。”

“你可知郑芝龙为何要与红毛夷在料罗湾大战一场吗?为的就是独占东南对外贸易,郑氏将东南对外贸易看做自家的禁脔,谁敢往里伸手,郑氏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伸进来的手剁掉。红毛夷如此,许心素亦是如此。盘踞广东的刘香也是郑氏的眼中钉肉中刺,郑氏这么急着购买武器,应该是想要对付刘香了。”

“先生!那刘香不是海盗吗?郑芝龙身为海防游击将军,剿灭海盗不是他的份内之事吗?”

“没有利益朝廷能使唤的动郑芝龙吗?不要以为他招安了就真心实意地为朝廷着想。你可知道他给东南出海的船只发放令旗之事,在东南沿海不买郑氏令旗之船只,一律拦截,不是击沉就是俘虏。郑氏一年下来发令旗就能收入千万。

这就是海贸的利益,你当朝堂那些人为何拼死挡住,不让朝廷开海,若是朝廷开海做海贸生意,那些靠着海贸大发横财之人,还能继续发财吗?

朝廷禁海只能禁普通百姓,那些人可挡不住,他们可是该出海出海,该挣钱挣钱。

郑氏之所以发达起来,同样是沾了禁海的光。郑氏就是那些走私者的中间商,要不然那些人会委托郑氏来找我们的麻烦。”

“朝廷有识之士难道看不出来海贸的利益吗?国家税赋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便宜了那些国之蛀虫。”

“怎么看不出来,可是你看看朝堂上当官的哪里人最多,站在朝堂上的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保护伞,同时这些人也是这些站在朝堂之人的背后金主。

这些人如同疯狗一般,谁要敢提出开海、收商税等利国利民的主张,这些人绝对会群起而攻之,他们虽然大多数人职位不高,声名不显,架不住人多啊,大半个朝堂都是他们的人,皇帝根本扛不住他们的群体直谏。不管对错,一旦他们发起群攻,最后妥协的绝对是皇帝。”

范守富本分商人出身,背后也没有好的背景,不然也不会被晋商挤兑的差点破产,若不是张三因缘际会拉了他一把,这个优秀的商业人才很可能就因为生不逢时而泯于世间。

范守富哪里知道朝廷里那些勾心斗角之事,希望营虽然现在官僚主义已经开始抬头,但是不管你端多大的官架子,你的本职工作要做好。每年的预算要做好,该是你的任务你绝对跑不了,除非你不打算干了。

有了郑氏运来的粮食,原来不敢放开招募流民的工作,现在可以为来年的移民招募工作做准备了。

情报部门开始在中原地区散播消息,天津盐场有粮食,只要百姓能够走到天津盐场,就能吃饱饭活下去。

在情报人员的努力下,天津有个叫盐场的地方能够吃饱饭的消息,迅速的向中原扩散。

离天津最近的山东和北直隶流民,在消息散播开十多天后就陆陆续续的赶到了盐场。

希望营迅速在盐场外围搭起粥棚,为流民施粥,让流民先暂时恢复体力。等到体力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便装船运往旅顺,旅顺现在的军港建设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