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一百八十章 船厂(二)

大明帝国设计师 第一百八十章 船厂(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04:22

第一百八十章 船厂(二)

黄八公在天津卫安定下来之后,渐渐对希望营的事情了解的多了起来。

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原来现在这片产业的东主是一个被大家尊称为先生的人,这位先生带着一群快饿死的工匠闯出了一个大大的家业,对于张三当朝廷的官员之事,黄八公到是并不在意,他以前效力的船厂,大东家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海寇。

活了大半辈子的黄八公,更看重的是个人手里的实力,黄八公最佩服的是张三白手打下的基业。

听到沈英杰提醒他真神来了,黄八公马上就想到东家来了,一直听人们说先生他老人家,黄八公认为张三是个年龄大的人,看到这伙人里就孙传庭年纪大,赶紧冲着孙传庭扑通一声拜倒在地上:“小人叩见大人,大人安好!”

孙传庭吓了一跳,赶紧躲开不受黄八公这一礼,摆手向黄八公示意道:“你拜错了,正主在这呢!”

黄八公一听自己拜错了东家,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没栽倒在地,这大半年在船厂的日子,可以说是他这这辈子过的最舒坦的时候。

这希望营薪水高,待遇也好,关键是重视手艺人,自己的大儿子也学到了自己的手艺,等自己老了完全可以接自己的班继续给东家效力。

没想到东家来了,自己却没认出来,东家一定很生气,黄八公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了。

“黄师傅你起来吧!咱们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叫做不知者不怪,你又不认识我如何能知道哪个是我,这事是你们长官错了,他不给你介绍,你怎么能知道?”张三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里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

“老黄咱都这么熟了,这都怪我没给你引荐,晚上我给你敬酒赔礼!”

“可不敢让沈将军给老朽赔礼,是老朽眼拙认不出真神!”

“行了!都别客气了,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张三说道。

“请东家问,老朽知无不言!”

“好!见过西洋大船吗?”

“先生是说红毛夷的夹板船吗?”

“具体什么船我不知道,只知道西洋船只兼顾耐用,而且承载火炮能力强大。”

“老朽只见过一次红毛夷的夹板船,不同于我们福船的上阔下窄,红毛夷夹板船是下阔上窄!老朽一直都在琢磨这种船的构造,可惜没有能够亲身体验一回!”

说着黄八公从他条案上拿起他画的图样,递给张三后说道:“先生请看!这是老朽画的红毛夷夹板船图样!”

张三不懂船,两世加起来也没有接触过任何的船只知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提要求。

他看了看黄八公画的抽象的帆船图,根本就看不懂任何图形的意义。

张三把图纸还给黄八公说道:“黄师傅!这造船你是师傅,我们都是外行,但是海军根据需求给你提要求,那就是跑的更快,更加的坚固能够装载的火炮更多!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黄师傅参考,这是我从锥子上得到的启发,那就是尖细的东西容易前进,船在水中航行必然也是越细阻力越小!黄师傅在设计船只的时候是否考虑改变长宽比,以减小水中的阻力,当然你要兼顾平衡性!这一点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西夷方面更专业。等有机会弄几个西夷的造船匠,你们在一起互相交流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先生还说自己不懂船,就先生刚才所说就已经切中造船的要害。造船的难点就在于兼顾速度与稳定性,想要稳定性就得把船的宽度增加,可是船太宽就跑不起来,所有造船匠都在找这个最合适的长宽比。”

“这需要数学专业知识计算,所以说造船匠也是需要学识的,未来我会安排读过书的少年来船厂跟着黄师傅当学徒,黄师傅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你每成功带出一名合格的徒弟,希望营会给你一笔教授费,这是你的教授手艺应得的报酬!具体多少需要军府讨论决定。”

“是!先生!”黄八公听到张三让他带徒弟,而且还是倾囊相授的教会徒弟,有些不乐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手艺教给外人有些亏了?”

黄八公点点头说道:“咱们匠人的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即使是传授给外人,也要长时间考验这个人的人品,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把压箱底的手艺教授出去的!”

“正因为我华夏的匠人都是抱着这种想法,所以有太多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失传了多少,秦汉时代就有的连发强弩技术,现在可还有人会做?敝帚自珍只会让好的技艺失传,当然这跟以前不重视匠人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希望营最重视匠人的发展,我自己就是铁匠的儿子,深知工匠的重要性,想一想我们永乐年间就能造出五千料的大船,现在你们可还能造的出来?这是为什么?你们可有思考过?”

技艺失传那是朝廷不重视,朝廷重视什么,什么技术就会发展的快。这些朝廷的弊端黄八公根本不懂,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张三见黄八公无言以对,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便对他说道:“四书五经是春秋时代的着作,为何能够流传的今天没有失传?”

“那是因为朝廷要用经书治国,优待读书人!”

“朝廷重视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四书五经有文字传承,每代读书人都在给这些微言大义注释,不然先秦时代的文字我们现代人能够认识吗?可见文字的传承才是经书经久不衰的原因!而匠人的技艺口口相传,历经年代久远之后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由于没有文字,要么就是需要高明的匠人琢磨出来,复原老祖宗的技艺,从此成了新的技艺继续口口相传下去,要么是彻底无法做出而失传,成为某一部典籍中的一个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