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政府责任

大明帝国设计师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政府责任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04:22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政府责任

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饭食端了上来,果然是靠海吃海,店家端上来的是海鲜炒饭,白米饭里裹着虾仁、海带丝等海产品。

张三尝了一口,发现味道还说的过去。一顿饭吃完,会帐的时候店家每份儿收二十文,一行六人张三共夫了一百三十文,其中十文是给了烧水的柴薪钱。

张三会帐时将话说的很明白,店家千恩万谢,头一回有人喝水给钱,而且还不是居高临下的打赏。女人感受到了张三对她的尊重,感谢的话说很真诚!

出了食铺范平安不解地问:“先生!您觉得这个妇人可怜,为何不多给她一点钱财?”

张三看了范平安一眼,问道:“平安没过过穷日子吧?”

“回先生!平安随父亲自淮安老家来宣府之前的日子算是最窘迫的时候,那时候家里连肉食都不敢吃,但是像这个妇人这样的苦日子没有过过!”

“那你觉得一个穷人骤然得到一大笔钱财,他还愿意脚踏实地的劳作吗?”

“卑职想:那人一定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挥霍一笔,吃自己以前不舍得吃的,穿自己以前不舍得穿的,总之是满足自己从前的一切**!”

“这笔钱花完之后,他还能回到穷人的生活吗?”

范平安想到了前段时间的割麦,过惯了好日子,必然过不下穷日子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应该回不去了,没人愿意过穷日子!”

“我今天如果看她可怜就给她一笔钱,可能她拿到了这笔钱后觉得开食铺太辛苦,反正有这么大一笔钱,以后不用这么辛苦就能活下去了!当人习惯了不劳而获,谁还愿意劳作!平安要记住为政者看的是大局,而不是一家一户的疾苦,要做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是!先生!谢先生教诲,政府授人以渔是不是就是为百姓提供一个能够只要肯干活就能吃饱饭的环境,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让百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这是其中之一,政府最主要的职能是促进就业,让百姓有活干,干活就能养家糊口,而不是想干活而不得,甚至是拼命干活还吃不饱饭!同时要做好监管体制,制定好工薪标准,不然黑心之人是真的会只让干活不给钱的,想想各家商铺的伙计吧!”

出了小食铺,一行人一路向工业区行走,一边走张三一边指点范平安何为为政之道。孙传庭跟在身边听着张三话语,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少年所说的为政之道与儒家的为政之道完全是两回事,但是孙传庭却不认为这个少年的话是胡说八道。

这明显是另一套治国之道,如果这一套治国之道大行天下,儒家又将何去何从,想到这里孙传庭不寒而栗,难怪这少年明知道天下士绅无数,挑战士绅就是自寻死路,还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士绅的对立面。

孙传庭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张三的这套理论根本无法与儒家的治国之道并存,二者之间是生死存亡之战。

现在的士绅普遍都认为希望营对士绅得苛责与流寇残害士绅如出一辙,都是长期心理失衡所造成的报复心理,一旦这希望营的首领之人久在高位,自然就会成为士绅的一员。

这些话自己又该如何传递出去,虽然看起来张三与希望营众人对自己敬重有加,实际上对自己的防范无时无刻不在。

更为关键的是这话说出去是否有人会信,一个不到弱冠的少年就算是天资过人,又如何能自己独创出一套与儒家截然不同的理论。

孙传庭觉得自己跟在张三身边的时间越长,压力就会越大,这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可否认张三的这套理论目前来看生机勃勃,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儒家放在局部一地也能焕发如此生机,如果放到天下之中还能如此吗?这是孙传庭的疑问。

如果张三知道孙传庭的想法,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制度,要想保持永远向上的姿态,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还要因地制宜。

儒家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儒家本身的学术理论,而是在于其思想中保守成分,一旦思想保守,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与时代脱节。儒家理论放到汉代就是先进的制度,放到现在的大明就是腐朽的制度,儒家最缺少的就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儒家思想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政者提供一个合理的等级工具,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等级,在‘礼’的潜移默化中等级就很容易确立起来。当一个人从小就对另一个人顶礼膜拜,慢慢的这个人即使强大到超过了另一个人,依然会对其有自觉的自我矮化表现。

然而儒家确定了当权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又不甘心永远伏低做小,于是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应运而生,这套理论天生就是给帝王准备的。无论什么天灾**都能套到帝王头上,多少年来儒家就是靠着这套理论制约帝王。

刘汉代秦历经几世的休养生息国家的国库逐渐丰盈起来,可是刘季这个泗水亭长凭什么能够坐上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还是以臣代君,虽然刘季不过是个斗食吏,但那也是拿的大秦的俸禄,以臣伐君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刘季的登上帝位,打破汉之前几千年的贵族传统,这让看中出身的的先秦贵族们,心中及其不满,只是迫于无奈接受刘汉的统治,就是这样汉初的贵族造反也有好几起。

大汗此时面对的是根基不稳,急需一种天下都认可的理论统一思想,不然天下早晚还是会分崩离析。这时候一个叫董仲舒的儒生应运而出,他给正在奋发图强的汉武帝献上了天人感应,天下有德者居之的理论,同时还提出着名的三纲五常理论。

汉武帝对这套理论深爱之,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于是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罢戳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由此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