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七十九章 盐业公司(四)

大明帝国设计师 第七十九章 盐业公司(四)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04:22

第七十九章 盐业公司(四)

张三去天津可不是轻车简从去的,他是带着一个庞大的团队,有官员、工匠、士兵和商人,还有大量的物资,为了不引起朝廷的忌惮,提前给朝廷做了报备,这是驸马都尉的做生意的车队!

过居庸关时张三又一次仔细打量一番这座雄关,看着高耸的关墙,林立的剁口,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出了居庸关过昌平州,直奔北通州,在张家湾渡口上了前往天津的大船,前后两世张三都是第一次坐帆船,看着竹竿竹席编织的硬帆在船工的操作下左右摆动,以找到合适的风位,大船在运河上被纤夫拉动,缓缓离开码头,渐渐的纤夫的不用纤夫的拉动也能正常行驶,撤掉挂在船舷上的纤绳,船借八面风,不大功夫就行到漷县,这是一个州辖县,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边上冬日里灰黑色的田野,北方天寒不像是中原地区冬麦常绿,田地的冬麦已经枯黄,要等到来年开春才能返青。

这里还是京畿之地,现在还是一片平静,到了明年的现在,这里将成为人间地狱,建奴十几万八旗、蒙古、包衣从潘家口、龙井关越过边墙,大掠京畿之地,整个蓟镇、永平府,顺天府都成了人间地狱,建奴在京畿之地横行近五个多月的时间,才从容撤出关外,饱掠而归!

这一次的入关大掠是大明走向灭亡的导火索,整个朝廷上下应对失措,错失各种良机,由于后勤混乱导致多支勤王大军哗变、溃散,这些逃兵害怕朝廷追究责任,不敢回到故乡,一小部分落草为寇,大部分加入了流寇阵营,有了这些有些丰富作战技术的老兵加入,流寇的作战水平大幅提高,各部流寇首领手里都有了一个叫做老营的精锐核心。依靠核心裹着活不下去的百姓,四处劫掠给明朝的地方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损失,从而更进一步的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当张三与巩永固雇佣的帆船队到了香河县的时候,从来没有做过帆船的张三很可耻地晕船了,看着张三抱着船舷栏杆大吐特吐,巩永固不厚道的笑了,他端了一杯水递给张三漱口,然后说道:“没想到三哥还晕船啊!”

“洪图这是何意?我就不能晕船吗?”

“小弟一直以为三哥无所不能,没想到今天栽在这大船上,这样才对,让我知道三哥也是食人间烟火的!”

“我又不是木雕泥塑,怎么能不食人间烟火,这是岂有此理!”

经过巩永固的一番转移话题的调侃,张三忽然感觉晕船的感觉好多了,不由笑道:“洪图!看来你这嘲讽还挺治愈的!我不晕了!”

巩永固撇撇嘴道:“那是我转移你的注意力了,以前我常跟着我爹四处游历,坐车坐船在所难免,那时我也晕,后来遇到一个同行的客人,是个名医姓吴,叫做吴有性,他告诉我克服晕船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晕船的时候做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把注意全集中在做事上,不再想着晕船,那就不晕了!”

“吴有性!”张三听到这个人名感觉非常耳熟,感觉在哪里听说过,好像是前世逛论坛的时候,听别人讨论中医的时候提到过这个名字。便顺口问道:“洪图可知此人现在在哪里?”

“这我还真不知道,这人不慕名利,一心潜心医学,四处行医寻找疑难杂症,谁也不知道他云游到了哪里!”

张三一听有些惋惜,希望营的医学发展,正缺少这样一个医学领域的宗师,带领希望营的医学发展。

坐船行走确实要比陆路要便捷许多,沿着运河一直汇入海河,前行至三岔口天津卫城,天津之名源于靖难之役,朱棣在这里上船驶入南运河直下山东,因其后来靖难成功,给这三岔口之地取名天津,为天子津渡之意。

张三一行人并未进城,而是顺流而下继续前行,他们此行的目的的是大沽口,那里将是大明新式海军的诞生地。

张三一到大沽口就发现这里有军队驻防,不过这些军队看起来比乞丐强不了多少,一见到有大船停靠在了他们的营房附近,有一个身穿千户服饰的武官带着几个人过来询问:“船上的什么人?”

“我乃驸马都尉巩永固!你是何人?”

问话之人一听,这船上竟然是个大人物,竟然是个驸马爷,虽然驸马都尉没什么权力,但也不是他这样的小武官能惹得起的。这驸马爷不在京城享福跑到这大海边上干什么来了?这千户马上换了一副谄媚的笑脸问道:“卑职是天津卫大沽口千户所的千户,名叫周炳利,驸马爷来此可有什么贵干,不知卑职可有帮得上忙得地方?”

“周千户是吧!你对这附近可熟悉?”

“卑职从小就在这海边长大,那是再没有比卑职更熟悉此地之人!”

“那好!你带我等去寻一处能泊下大船的海边,要用心做事,做好了我在陛下那为你说上几句好话,必然够你受用终身!”巩永固一番话连打带拉,一下子就把这周千户压服了。

“是!卑职这就带驸马爷去,卑职知道大河如海向南行驶一段有一地方名叫塘沽湾,那地方的海边不用修整就能停靠大船!”

旁边的张三一听塘沽湾三个字,心中就是一片火热,难道那地方就是后世的长芦盐场吗?虽然长芦县在沧州长芦,但是后世的食用盐可并不在长芦,整个渤海湾到处都是盐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长芦盐场。

只要在天津站住脚,不断开辟新的盐田,以希望营的工业能力,生产的食盐必然会以质优价廉占领整个大明的市场,让吃盐不再是百姓的负担。

有了地头蛇的带领,整个船队很快便找到了周千户所说的塘沽湾,这里是一片大滩涂,因为海水倒灌的侵袭,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不说寸草不生,重庄稼那是一点希望都没有,这样一处在老百姓看来毫无用处之地,在张三眼里却是白花花的盐和白花花的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