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 第八百一十六章 吞星巨构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第八百一十六章 吞星巨构

作者:政泓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7:38

第八百一十六章 吞星巨构

采集者们错误的预计了集群的构建速度。

由于大毁灭的干扰,采集者们想要构建的吞星巨构并不顺利,在遭遇了第二次大毁灭超新星打击以致于还未建成的吞星巨构残骸毁灭与超新星爆发中后。

思考再三的采集者们决定分开构建,并且让集中全力构建每一个吞星巨构的组成部件都具备超光速能力,这样在大毁灭打击到来的时候,组成部件可以和集群一同超光速离开,采集者不必再重复制造。

吞星巨构的体量是非常庞大的,这样的结构自然不可能是像一般的巨构生物那样是一个整体。

它更接近于涟漪巨构,由多个大尺度巨构组合而成。

按照采集者的最初构想,这种巨构最起码能把所有行星都迅速吞噬掉,不仅是固态星球,连‘虚胖’的气态巨星也要能够一口吞下。

为此,吞星巨构的尺寸决不能小于质量1.5912x10^29kg的天体,这个质量是个分界线,在此之上的是恒星,在此之下的则是各类行星以及未能核聚变的气态巨大星体‘褐矮星’。

那么1.5912x10^29kg质量的非恒星天体体积具体是什么程度?大约相当于木星体积的84倍。

以这个为标准,吞星巨构的容纳星体量必须大于木星的84倍,而且考虑到浮动误差值,容量初步定在了木星的90倍体积。

采集者首先构建一个相当于两倍地球直径的行星级引力环,然后在往后延伸的一段距离中构建起存储负物质的环状管道。

由此,这个引力环初步具备了扭曲自身周围时空超光速远航的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吞星部件构建完成,环的直径决定了吞星巨构的吞星容量,因此,按照原先的计划,引力环的直径必须相当于木星90倍天体体积的直径。

只是地球直径两倍尺寸的引力环,显然和木星90倍天体体积的直径差了很远。

以这个引力环为基础呈圆面向外延伸,构建好支撑的结构后,采集者又构建出一圈加速管道,加速管道收缩,在原有的引力环更外圈形成一圈更大尺寸的引力环,并且于后方,同样构建存储负物质的环状管道。

在构建第二个引力环完工后,大毁灭再次找上门。

所幸这次采集者们是早有准备,集群与正在构建中的引力环一同前往新的目的地,在新的恒星系统中继续吞星巨构的构建。

当圆面向外延伸,更外层的引力环构建完毕,这个由三道引力环组成的圆盘显露出来,但同样的,这直径相当于木星直径90倍的圆盘,结构强度有些不稳,虽说是三圈引力环的组合,但圆盘面垂直方向没有引力环能够提供支撑。

这个时候,就轮到长条引力环出马,提前架设好支撑,以激光来保证加速管道的笔直,长条引力环的一根加速管道穿过圆盘的正中心,沿着圆盘半径的方向向外延伸,迂回到圆盘的另一面,与加速管道连接,形成闭环回路。

当加速粒子运作,长条引力环收缩,两条笔直的引力管道就会给圆盘提供一个圆盘面垂直方向上的支撑,结构强度得到保证。

类似的长条引力环总共有四条,让这个直径相当于木星直径90倍的圆盘彻底成为一个稳定结构。

说起来有些梦幻,如果地球上那些信仰天圆地方的人站在这个圆盘结构上,一定会大呼小叫,惊喜不已的告诉其他人,他们一直坚持信奉的真理是多么的正确。

由此,吞星巨构的其中一个部件总算是构建完成。

然而这个结构的体积……若是把这个比作是一个盘子,那地球就是这个盘子中的一粒黄豆。

采集者们马不停蹄的开始着手准备构建另外的吞星巨构部件。

为了保险起见,即便恒星系统内的恒星没有变化,采集者们还是决定超光速离开该恒星系统,前往新的目的地恒星。

抵达新恒星系统的采集者再次构建起引力环,直径同样是相当于地球两倍直径的行星级引力环,与之前的那个巨大尺度部件的初期构建如出一辙。

但不同的是,并没有向年轮蛋糕那样,一圈套一圈的引力环组成圆盘,虽然同样是圆盘,但那是类似蜗牛壳结构的环状管道。

这个庞大的环状蜗牛管道以引力环为地基,一圈圈环绕的向外延伸,构成一个圆盘面,圆盘的直径与此前构建的圆盘部件直径相等。

最内圈二层的管道被一圈圈小型引力环,固定在最内圈的引力环上,起到加固的效果。

建造期间,采集者给内圈管道填充了一些负物质,用来对抗来自上层的结构压力。

和前一个圆盘遇到的问题相同,这个圆环在圆面垂直方向也是同样出现结构不稳,因为没有什么能够维持这个方向上的稳定。

所以采集者采用了与前一个圆盘结构相同的扣环式设计思路,通过扣环长条引力环,让圆面垂直方向结构强度得到保障。

这个圆盘结构往后延伸一段距离,存在着一圈环状管道结构,通过将负物质注入到这个环状管道结构内,可以让这个部件实现超光速。

这个圆盘部件的体积虽然大,但综合质量却不如前一个圆盘,因此,根据质量来平衡负质量的公式,超光速所需要的负物质量并不多。

由于引力环需求的稀少,后一个圆盘的建造时间要比前一个快上很多。

筹备好两个最为重要的部件后,采集者们开始了对吞星巨构的组合。

组合并不复杂,安排两个吞星巨构的圆盘部件,圆面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彼此保持两千五百万公里左右的距离,通过激光校对,减小误差。

然后在再两个圆盘部件的长条引力环延伸出来的部分,两端分别扣环上一个小型引力环,而后,再通过扣环小型引力环的方式,利用长条引力环将两个圆盘连接成一个整体。

没错,外观结构与锁链有些相似,只不过锁链是通过电磁分子材料来实现的扣环连接,而巨构部件是通过引力环来实现扣环连接,把小尺度的结构放大到了更大尺度上。

甚至,利用引力环一环扣一环还可以纠结成一串跨恒星的锁链。

当然,考虑到引力环本身的引力问题,这样的锁链两端连接的物体,质量必须要大于引力环锁链本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