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 第七百八十五章 超光速实验(下)

第七百八十五章 超光速实验(下)

超光速实验进行很多次,持续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霍古它们总算是能够将超光速技术实用化。

期间它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

引力环的质量很大,虽然是动质量,但环内以接近光速圆周运动的粒子流可以近似的看作一个整体,挪动引力环所需要的能量等价于偏转粒子束所需要的能量。

而由于粒子束的引力,引力环的质子与质子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要挪动这样一个达到中子星密度的物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超光速生物体的转向能力,是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是涟漪巨构这样不移动的巨构生物,消耗的问题倒也没什么,因为随时可以补充消耗,但超光速生物体可是作为可移动单位,若转个方向都需要消耗巨量的能量,那就需要携带巨量的反物质。

不然转几个圈就把反物质耗尽,还怎么投入战斗?

好在问题可以解决,同样是利用负物质进行偏转,通过将前方引力环一侧产生的负物质释放掉,当斥力失衡,超光速生物体就能做到转向。

而且消耗的能量非常的小,毕竟产出的负物质并不需要超光速生物体去投入能量,所以只需要消耗开关阀的能量即可。

还有就是后端储存负物质的结构环,随着负物质的增多,斥力会增强,达到一定的峰值后,分子材料的电磁力已经没办法约束负物质,最初的实验生物正是因为难以承受这样庞大的斥力,导致后半段整体性撕裂。

这个问题很麻烦,直接关系到超光速生物体所能达到的超光速上限。

理论上讲,超光速的速度至少可以达到宇宙大爆炸时的超光速膨胀速率,在一个普朗克时间内跑出数万光年,轻轻松松,毫无压力。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封装起来的负物质容器能够承受如此强大的负物质‘万有斥力’,等价于接近黑洞量级的万有引力,万有斥力的排斥力最起码也不会低于黑洞量级。

采集者们能够运用的基本力就两种,一种是电磁力,另一种是引力,电磁力材料也就是分子材料,想要对抗黑洞量级的力量,无疑是有些异想天开,而引力与斥力相对,两者相遇只会互相中和,即万有斥力减弱。

这个问题困扰了采集者们很长一段时间,好在办法并不是没有,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

再例如彼此间的通信,通行媒介的电磁波运动速度是光速,可超光速航行时生物体的速度却是超光速,虽说同速同向是相对静止,但这种超光速并非是带有惯性的运动,因此不能作为惯性系参考量。

好比坐在火车上朝窗外投掷一枚石头,石头以车上人的视角是垂直火车方向,呈抛物线落到地上,可以车外人的视角,石头是以倾斜铁轨的角度,以抛物线落到地上。

因为火车在运动,运动自带惯性,但霍古它们开发的这种超光速不带惯性,光速的限制仍旧存在,因此横向给其他同速同向超光速的生物体递送无线电,等无线电到达生物体的位置时,超光速的生物体已经跑远了。

所以要想使用无线电构建信息交流,就要计算好提前量,朝其他超光速生物体的前方释放无线电,这样才能保证无线电信息的接收。

而随着超光速程度越高,这样的无线电通讯倾斜角度就越大,信息的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后,超光速技术趋向于成熟化,采集者们开始构建可以实用化的超光速生物体。

这一次,采集者们在太空中构建起四枚引力环,大小和质量都相等。

这些引力环是作为产出负物质的引力源,安置在生物体龙骨的前端,前端的首部是一面反物质护盾。

随后便是给这四枚引力环包裹,一如之前那样利用金属骨骼构建出管道,螺旋式扭曲朝着龙骨后端延伸,在后端构建用来储存负物质的环装容器。

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并不高端,就是一根笔直的龙骨前端罩上了一个圆筒,后端也罩上了一个圆筒。

这样的设计是霍古它们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的,复数的引力环和存放负物质的结构环,可以在不提升材料强度的情况下,让时空的扭曲程度增加。

复数的环整合到一起,便成了圆筒状的结构设计。

此外,这次结构环以及管道上,被套上了一圈圈的小型引力环,采集者们打算用引力环本身的强度来对抗万有斥力。

虽说万有斥力会和引力抵消,但如果小型引力环的引力效率负物质的斥力的话,那斥力还是会存在,然后就是斥力对抗引力环的结构强度。

引力环的结构强度自然是不用多说,即便是延展到恒星尺度,也不会轻易的被瓦解。

生物脉冲已经不需要了,超光速生物完全可以依靠负物质在宇宙中移动,而且消耗的能量可能比点燃一堆篝火还要小得多。

在生物体搭载的反应堆上,本打算搭载反物质反应堆的采集者们,被霍古制止。

“这次还是用裂变反应堆,不要操之过急,先保证安全,然后再考虑更进一步。”

“明白了。”

虽说是实用化的超光速生物体,但这次是初次试航,而非对能量需求很高的战斗,因此决定使用相对而言安全度更高的裂变反应堆,反正采集者改装自己的身体也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改装成本。

固态脑被安置在生物体中间的部位,引力环的引力和斥力环的斥力相互抵消,那里的时空并不会扭曲,时间的流逝和正常时空一样。

然后固态脑的周围附加上多个生物原子钟,实时精确显示出时间,并将时间信息传递到固态脑内。

这是为了把握航行距离,引力与斥力的相互均衡,正常时空环境下记录的时间不会被扭曲,所以可以直接通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相乘,得到实际航行的距离。

“那么,开始试航。”

“!”

完成自己躯体构建的超光速生物,逐渐在负物质扭曲的膨胀时空下运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