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上帝指使 > 第三百零九章 学习1

上帝指使 第三百零九章 学习1

作者:上帝指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4:18

第三百零九章 学习1

#12288;#12288;从高中到大学,我从来没加入过什么学校的官方社团,而是把大量的课余乃至课上时间用在了看书、写作、练拳等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从没想过要刻意认识很多人,直到现在我在学院里也只认识我们班的人,有几个名字还记不太清了。

#12288;#12288;但逐渐地,我开始接触一些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其中有同龄人、有大我几岁的学长学姐、也有年龄是我两三倍的忘年交,有同在读书的本科生、有专攻一隅的博士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有放浪形骸的艺术家音乐人、有搭手即倒的武功高手、有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写诗弹琴、指点江山、放浪形骸……而反观我的许多热衷于社团、团委的同学,却还停留在跟系主任握个手能兴奋一整天的水平……

#12288;#12288;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12288;#12288;你是狼,你的圈子就是狼群,大家一块儿吃肉。

#12288;#12288;你是狗,你的圈子就是狗窝,大家争着吃.屎,即使通过须溜拍马摇尾巴勉强挤进狼群,也还是只有吃.屎的份儿。

#12288;#12288;目测有一波“看样子你觉得你自己很牛逼啊”要袭来,我就提前回答了:如果跟这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人比的话,是。

#12288;#12288;连承认自己比他人强的胆量都没有,这活得是有多憋屈多窝囊?嘴上对人“久闻”、“佩服”、“哪里”、“不敢”,肚里暗骂“傻.碧”、“蠢.货”、“尼.玛”、“呵呵”,把乡音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自以为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宇宙真理?别膈应人了。

#12288;#12288;有朋友问我是怎么认识那些人的,其实也是各种机缘巧合:讲座、读书会、酒馆、剧场、音乐会、还有如**这样的网络工具等等……认识的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某些原因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互相觉得对方有料、有水平,就留联系方式,逐渐就成了朋友。

#12288;#12288;关键是,你有什么资本让人家想和你交结?遇到了优秀的人,靠什么去让人家对你有兴趣?

#12288;#12288;所以我的回答无非就是想说:提升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把心思专注于“搞好人际关系”,这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是不可靠且危险的。而专注于提升自己,则能够自己把握自己,且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交际圈的整体质量也当然是会提高的,即使从功利的目的出发,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12288;#12288;况且,完善自我与交友本身不应该是功利的。

#12288;#12288;好好学习不吃亏。那些瞎扯人脉的心灵鸡汤都是骗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2288;#12288;你自己牛叉自然身边会聚集一群能人。

#12288;#12288;特别是理工科。

#12288;#12288;文科一定要学好英语。不过如果能当班长一定要当相当有用的,相当锻炼。

#12288;#12288;最近找工作,颇有感受,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去面试的时候,大的企业,央企、军工、研究院重视的东西按照重要顺序依次排序,分别为以下几点(本人纯工科学生一枚,对文科方面不太了解,仅以工科为例):1、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研究方向与公司需求是否一致;2、是否有出国留学经历,如果在国内,本硕博是不是都是211、985高校;3、科研能力水平如何,是否有较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博士更为看中这一块);4、学历水平(基本上以硕士博士为主,这个一般在需求里已经写清楚了);5、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以及表达沟通水平。很明显,你参加过什么组织,举办过什么活动,那些都是浮云,是能给你锦上添花的东西,但都不具备含金量。所以,应该能看得很明白,大学里到底应该做什么,学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包括在天朝的大学排名,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有些什么关系人脉而显得牛逼,只有真正学术上做到让人值得尊敬,才称得上高等学府。而所谓的人际关系与人脉,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得的附加品,你是普通人,你也结识不了什么大神;你很牛逼,和你所聚在一起的人脉资源自然也是牛碧的人物。

#12288;#12288;天朝自来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层次,这句话都会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因为人类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切属性。

#12288;#12288;所以,在大学里,还是埋头好好学习吧,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才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里撑起你的尊严、人格、生活、物质等等各方面健全行走的脊梁。

#12288;#12288;看到底下的评论以及上面有人回答,多做几句解释。

#12288;#12288;我想提问者问出这个问题,所说的人际交往应该不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普通生活情况下的正常人际交流,这里的人际关系所指的应该级别更高一些,需要时间锻炼、培养。

#12288;#12288;人际关系重要,但与学习比起来也不那么重要,我以自己为例说明一下:

#12288;#12288;本人本硕专业不一致,本科学习不好,主要做学生工作,在学生组织担任过主要职位,同时大三在校团委给学生干部培训班当辅导员,学员都是各院系各组织主席,包括校学生会主席,算是在人际关系以及组织里混得不错,整个本科生涯,学术水平不咋地,在学生工作这一块我自认为做到了顶尖位置。

#12288;#12288;本科毕业,成绩不好,所以没有找专业公司,经过几轮面试,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做管培生,但是因为后来考研考上了放弃了。

#12288;#12288;现在硕士即将毕业,投了几份简历,目前手上有两家研究院两家军工的offer,在挑选当中。

#12288;#12288;本科那会一起进管培生的哥们,目前我知道的,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基本在做销售或人力这一块,工资待遇不错,但是辛苦;在做专业这一块的,基本上已经都在转行技术。

#12288;#12288;所以,我想说的是,走哪条路都会有出路,但是出路如何,发展如何,往下看。

#12288;#12288;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专业性质不一样,但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如果你读到了硕士及以上,我觉得技术才是你的立身之本。相比较而言,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能让你更容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让自己的生活出彩。

#12288;#12288;更进一步的说,就算你人际关系做到再好,做到极致,你也到不了顶尖水平,任何行业,任何组织团体,顶端的那扇门肯定只有专业基础才是敲门砖,而人际关系只是助力腾飞的翅膀。

#12288;#12288;在天朝这样的体制下,翻翻领导人的履历,看看哪一个不是依靠专业技能起步而是依靠能说会道上位的?在我的了解当中,基本上所有的领导都是在技术岗位上走上管理岗位,就算是文科经济管理等等领域,也是要讲究专业水平,而不是人际交往。

#12288;#12288;所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在读生们,不要被我的答案或者哪几个答案所左右,我们给出来的只是一个参考,一个自己的经历中所总结的个人见解,真正怎么去对自己定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在哪方更容易出彩,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能符合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考虑清楚再决定。

#12288;#12288;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直到最近算是理出了一点头绪,我愿意聊聊我自己的想法。

#12288;#12288;作为一名大三狗,在一所向“世界一流”方向努力的大学(官方语,虽然在我看来大学追求目标不应限于此)学习生活,算来已经2年零2个月,这一年过去,即将面临司法考试与研究生考试。据我两年多的观察体会,在选择放弃衡平得失中,我认为大学中,应当留下一些纯粹的东西。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周围同学朋友们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并不那么纯粹,让我觉得他们人生中缺少一些必要的态度与个性。我赞成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生会是一个值得过的人生,唯有纯粹的东西才不失为丰富吧。

#12288;#12288;你可能会问:大学生活才能称作纯粹的东西?我的答案是: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和知识。

#12288;#12288;1.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

#12288;#12288;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里的爱情当然也包括亲情与友情。历史长河中,描绘情感的作品数不胜数,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罗贯中笔下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茨威格笔下的那个痴情的陌生女人的来信,甚至是卡梅隆镜头里的Rose和Jack(虽已被证明历史上并无真事),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想说的是,站在历史角度的来看,对人类留下深刻影响最为的便是讴歌感情的作品,以至于百年千年后人们还能谈论与传颂他们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康德卢梭是谁,但他可能读过红楼水浒三国。可见,那些曾经的“纯粹”美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久弥新,穿越古老的时空而进入一代代人的视野,也为他们所感动。

#12288;#12288;2.知识与思想

#12288;#12288;思想家改变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举个例子,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命题至今影响着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解释与实践。德国通过了一部航空法案,说如果飞机被*劫持,在它飞入市区沿着轨迹会撞击高楼的前多少秒的有效时间内,国家安全部门有权击落被劫持的飞机以免大楼更多的人因此丧命。联邦法院判决此条法律违宪,理由便在于国家把这些人当做了达成保护更多人这一目的手段与工具,因而这条法律无效。同那些讴歌美好感情的作品一样,思想家们的思想成为人类精神的宝库,穿越他们的年代而抵达我们今天的世界。我们回头望向那些思想的巨人,心里面充满虔诚的感激之情。

#12288;#12288;所以,尤其是在大学生活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别去为未来的人生做太多的归化,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些单纯的东西,诚心实意的对待别人并懂得感恩,努力学好专业的知识(最好选择的专业是你喜欢的),为此你需要看书多和别人平等无杂念的交流思想,我觉得大学如果能在这两方面问心无愧的话便足够了。

#12288;#12288;上述仅说明了大学应当追求的两样东西:纯粹的情感与纯粹的知识,可能并没有回答楼主的问题“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在我看来,只要所学的知识发自内心的好奇,与他人的交往不带功利的目的,楼主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矛盾也就不那么激烈了。我猜楼主(以及其他同有困惑的同学)刚入大学(或已经一段时间但仍纠结于大学之意义),每天忙于社团(办活动、写策划、填场等等)、上课、聚会吃饭、上雅思托福班,难得闲下来,一闲下来看到别人忙碌着,怕自己被别人落下。时间有限,要干的事情太多,于是纠结于我要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更多一点还是人际交往上更多一点。我的答案是:努力把一些功利繁杂的思想排除在外,学习与人际交往保留纯粹的态度,你的时间将足够充裕,甚至可以投入到其他的兴趣上。

#12288;#12288;一、大学追求的价值——知识与情感:无奈的现状、应持的态度与可尝试的行动

#12288;#12288;(一)学习:“学以致知”而非“学以致用”

#12288;#12288;顾名思义,学习就是为了知道的而非为了应用的。你可能立即否定我的提法,可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在“学习”上都干了些什么?

#12288;#12288;1.大家都在为了学习做什么(现状)——为了保研而奋斗!?

#12288;#12288;我是学社会科学的,理工科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这代大学生对于“保研”二字似乎异常敏感,提及保研往往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什么。在我们大学,保研成绩80%gPa 10%学术科研 10%学生工作。我想你可能猜到大家再忙些什么了,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们很多都在为了各部分被加权的百分比努力。我想,可以将他们的学习称作“学以致用”了吧。

#12288;#12288;请注意(尤其是学社会人科的同学们):

#12288;#12288;(1)所谓gPa(学分绩):仅仅是衡量你的真实学习水平的一个微弱的参考指标。取得一个不理想的成绩绝不代表你的努力0,那些取得高成绩(我们这统称4.0)的无非是擅长于考试罢了。我一直以为:只为gPa而学会忽视学问本身的价值,而缺乏对学问的一种尊重的心态。

#12288;#12288;(2)所谓“培养科研能力”:

#12288;#12288;a.关于“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一类,如果它占用了你很长时间,你感觉相较于读书从这里收获甚微的话,做一次就可以了。大学里的各种科研活动(尤其是社会科学,在我们这体现为各种“创”),在我看来,最大的收获是能和三四个靠谱的小伙伴一起合作的时光,繁重的事务最能考验一个人品质,度过“选题-找老师-写提纲-最终作品稿”这样一段时间,合作的伙伴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坚固,其间的苦辣酸甜会是大学生活中非常珍贵的财富。不过,这并不代表你可能从中收获多少知识,或是自己的努力会与结果有多么强烈的因果关系,反而相反。一个没有学民法的学生如何做金融法的研究?你的专业知识究竟能对最后的调研结论能有多大的作用?恐怕这种创新计划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了。所以,决定之前请慎重思考: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做出的含金量几乎为零的成果,即便从中收获了友谊,可浪费的多少宝贵的时间学习你本该倾心学习的专业知识呢?我看到太多的身边的同学,忙忙碌碌于大创小创、社团工作,忘记了大学本本在专业的学习。大二下学期男神民法老师激情澎湃的讲授,能有多少人认真在听而没在微信朋友圈淘宝虎扑篮球打2k以及其他各种繁忙的事务?舍本逐末也。以至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忽然无所适从了。

#12288;#12288;B.本科阶段在一级刊物发表文章?私以为不要为此做过多的努力。必须承认,很多人在社会科学的思维能力上很有天赋,可是,想达到在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水平却仍需相当功力的积累。否则易陷入一种盲目,囿于自己的小天地而不知山外之山,自以为掌握了学科的精髓与奥妙,却不知学问无止境,现实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理论、规则、实践的矛盾绝无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12288;#12288;2.对学习应持的态度: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学问,摒弃分数等杂念,切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12288;#12288;从小到大,成绩、排名是每一个学生、家长、老师头脑中极为重要的评价学习的因素。以至于到了大学,这样的惯性依然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一个简单的区间为(我们学校gPa算法)的数字,深刻的改变着你我以及周围人的行动。在我观察看来,大多数人的态度是这样的:

#12288;#12288;(1)选课:“给分好吗?”a.虽然老师讲的很好,但给分不好的不选。B.只要给分好,即使是大水课也要选。c.最好不点名没作业期末考试一篇论文。(2)上课:a.必修课给分好的水一水懒一懒也不会影响成绩,想听的时候听一下;给分不好的赶紧下课问老师问题让老师对自己有印象,为了和老师搞好关系而给老师发邮件问问题,可这些问题自己没有深入思考,或是只要稍稍读一点文献就可以明白。B.选修课好玩的听一听,难懂的就算了吧。一节课能有一半人在抬头看你老师讲就不错了。为此我为那些认真备课学问人品俱佳的老师由于学生的堕落造成的课堂效果感到很是心酸!可没有办法,听与不听、来与不来是学生的权利,既为权利则可行使也可不行使,他人无权干涉。(3)考试:尤其社会学科,在考试前疯狂刷夜突击(当然我不反对,我反对的是平时不学就靠期末背)。可是,就应付考试而背的东西,记得越快忘得越快,原因在于记忆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些概念、原理、规则内在的合理性,究竟要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对法学尤甚)。应持的态度:

#12288;#12288;很是喜欢上帝指使老师(嘛嘛大学法学院刑法教授)的一段话,特此摘录供各位参考:上帝指使老师在《天朝法学家访谈录》中对法科学子说道:“选择一项你爱好的事业作为今后的工作,这样你就不会怕苦、怕累。希望同学们能抵制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不要盲目跟风,应有自己的主见与个性;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社会,多思考问题。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学问,摒弃分数等杂念,切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真正优秀的学生,要掌握良好的法律思维和解释方法,这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得到的。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法律所要求的正义感,要把法律的正义变成自己心中的正义,把正义的法理念,变成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12288;#12288;每当纠结于期末考试影响的gPa、大学应当做些什么时,我就把张老师的话拿出来读一读,心情便好了很多,义无反顾的沿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前行。

#12288;#12288;别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选课。只要这是一个有真才实学、认真备课讲课、能从中有所收获的课都纳入我的选课与听课范围。那些没选上的课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我都会去听一听。有些课(法学中的一些极重要的部门法,比如民法和刑法)一年的时间不可能把它搞明白,头脑中还存在很多逻辑不连贯与矛盾之处。再去听一听别的老师的课也是我的选择。

#12288;#12288;别为了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特意给老师发邮件(来让老师知道我的名字)。如果一个问题思考成熟,经同学讨论无果(对方不能说服我或他也有同样的疑惑),我会选择下课去问,节省时间又能清楚的表达疑问、思考解答、再提出疑问、再思考解答,在一个反复的纯粹的知识的交流中释疑解惑,别去在乎那些纯粹的学问之外的东西。

#12288;#12288;别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疯狂刷夜不顾健康。并不是真的对考试多么胸有成竹,相反我一度怀疑自己应对考试的能力。也不是我多洒脱而做到“视保研为粪土”,而是觉得刷夜去应付考试或许得不偿失。熬夜对身体的损害实在不小,同时又是一个被时间催赶完成任务迅速记忆的过程,我又不喜欢。把脑子里的东西串一串,写在卷子上就好了。我的体会是:当你不那么在意分数的时候,考试时没有那么紧张,不会为考试的后果而担心,反而可能会把你的真实水平反映在成绩上。

#12288;#12288;谢谢诸位的点赞。知乎这样一个地方让我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落成文字,同各位分享。时间过得真快,这半年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不知道,当以后重新看自己的文字而诚实地面对自己时,会对我曾经写下的看法抱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时间真的有种魔力,曾以为会永恒不变的东西在生命的洪流中时隐时现终而消失,曾经以为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无可逃避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人还是不能太自信、太倔强。我接受上帝为命运所作的安排,我相信上帝造人带着他独特的思考。

#12288;#12288;(二)读书:了解知识、丰富思想的有效途径

#12288;#1228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永远不过时。看书有两种,一类是不得不读之书,比如需要考试、为专业所需,一类是兴趣所在之书,兴趣因人各异。兴趣所在若能与专业之书重合,那便很幸运了。读什么闲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偏好、品味,看一个人的书架便能大致了解这个人。不建议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专业书上,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兴趣所在的好书去读。

#12288;#12288;二、感情:它恐怕是世界上最难让人琢磨明白的事了

#12288;#12288;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免带有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感情更是如此,每个人的经历和体会都千差万别,对感情的理解大不相同,我只能聊聊我的经历与看法,正在读这篇回答的你也许会有同感,也许不赞同我的提法。我觉得都是好事,这正说明我们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我宁愿把我接下来的聊的想法与故事作为对自己心情的打扫与整理,那儿已经很久没人进来过了,满落灰尘。不过这也许已经超出题主的问题了。

#12288;#12288;关于感情,上帝指使先生的见解比我深刻的多,从《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到《善良.丰富高贵》,总是能读到一些颇让人回味的提法,但那需要安静地、信任地、平等地的心灵交流,善意地去理解作者的提法与人生经历,也许会发现,上帝指使先生对人生的思考还是相当深刻的。在如此热闹的世界中,与周国平先生真正有共鸣的读者似乎不多了。我曾和很多人聊过或者推荐过他的书,得到的回应寥寥无几。我想这没有是非可言,高下之分,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12288;#12288;聊聊我这30年的体会和经历:

#12288;#12288;情感在我生命中的位置,比前者重要的多的多。

#12288;#12288;要诚实的面对的自己的情感,但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一直这么觉得。

#12288;#12288;谢谢各位读者没看我的书,不然一定很有一种想死的感觉。考了些无聊的事,背了些无用的书,还在赶下一场考试。了些无用的书,还在赶下一场考试。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孩,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见到她,还不知道人家有没有男朋友。生活悄悄的让人多了些期待。

#12288;#12288;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高票的回答大多都说他们大学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而且答案中流露出的一些偏激的意见让人无法认同。先占个楼,有时间待编辑

#12288;#12288;学习和人际关系一样重要。

#12288;#12288;先不谈学习,说说人际关系。

#12288;#12288;先说下我的看法,毫无疑问它是有用的,很有用。请正确的看待人际关系,相对于朋友而言,人际关系对我是一个新的词汇。

#12288;#12288;我的朋友,我可以在他们面前放开自己的,可以向他们露出自己的脆弱的一面,我们是精神上的伴侣,彼此需要并且相互拥抱着。

#12288;#12288;在大学中通过各种各样渠道认识的人,是另一种情况。我在他们面前,冷静,寡言,深刻,尽全力的展现我自己的价值,而且我无时无刻不在这样做,我是怎么想的呢?因为我认识的这些人,有些真的非常厉害!我佩服他们,我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我希望在他们毕业之后遇到法律上的问题会想到,大学认识我这样一个人,而且还不错,他们,就是我的财路。我很可能就是他们认识的第一个律师。我是他们的朋友,而且专业知识过硬,人品够好,那有生意可做的时候不找我找谁啊?

#12288;#12288;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其实高票的答案我也是赞同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对方的价值被你认同,而你也有宝贵的东西可以呈现给对方,你们互相交换你们的价值,获得共利。

#12288;#12288;可是不能就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可呈现给别人就封闭自己,自己进步和认识新朋友是一点都不矛盾的。

#12288;#12288;一边勇敢的认识更多厉害的人,一边让自己变得向他们一样厉害吧!

#12288;#12288;其实回头想想,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很简单,你对人友善一些,不轻易与人产生矛盾或者善于用沟通化解矛盾,对奖学金啊、xx优秀啊、学生干部啊什么的(不可否认,这些玩意儿对你毕业找工作,确切的说,被推荐有份好工作真有些用处,不可做世外高人),不伤感情公平竞争,甚至可以引导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会让你自然而然为将来有牢固的同学圈打下基础。

#12288;#12288;总的来说,大学生时代还是简单的,谁自身能力强谁就牛逼是主流,让同学容易信服,反而那些搞关系的是不容于台面的。

#12288;#12288;好好珍惜你的大学生活吧。把学习(不仅指专业课)放在首位,合理安排时间,和同学们该乐呵的时候乐呵,该发疯的时候发疯,对人友善或者至少不刻薄,等毕业以后,你就会发现,你有了宝贵的自身价值,有了一两个终生的哥们,说不定你的终生伴侣也是这个时候找到的。

#12288;#12288;别老把自己放在不存在的鱼与熊掌的选择中。谁说一个学习强,自身价值高的人就一定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与人际关系没矛盾啊,人际关系不也是你需要学习的一部分吗?难道你就那么肉,肉到自己的能力只能二选一?

#12288;#12288;我觉得这世界上最蠢的问题就是那些教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这种多样性造就了人类社会。这世界上有些人相信提升自己最重要,这样的人能够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胜任各种专业性工作;而有些人相信经营好人脉最重要,这样的人则能够整合资源,借力打力,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应该说我们这个社会同时需要这两种人,并无所谓好与不好。你可以选择成为其中一种人,可以不去跟另一种人交朋友,但是也没必要对另一种人露出不屑的神情。

#12288;#12288;所以说,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衡量好自己的性格和对未来的期望,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好,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的话,建议你做个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或者mBIT才储分析,应该能给你一些参考。

#12288;#1228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