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上帝指使 > 二千九百八十九章 表态

上帝指使 二千九百八十九章 表态

作者:上帝指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4:18

二千九百八十九章 表态

这时小西笑嘻嘻的走进来,看来之前去茅坑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不像之前那般愁眉苦脸了,现在的他喜笑颜开的,看样子挺不错的。罗县丞看了眼唐县令,小西的进来他没怎么在意,他想,杨小西是徐有、周圆圆一手提拔重用的干部,现任茶叶商行、棉布商行的总负责人,管着二个商行的资产呢。按理说来他这样的人规格太低了,要不是开会的话,他连见自己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一个人在这里到底是谁的主意。

不过,罗县丞还是对他的印象挺好的,刚才开会的时候别人有没有认真听他不知道,他是有认真听的,就这点他给人的印象是不错的,他也不去纠结他的事。

杨小西刚进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说的是王有力要是被长安方面带走了,这位唐县令记情何以堪?

周圆圆眼珠子一转,他就有想法了,他小心地提出了个建议:既然这样,唐县令、罗县丞,你们考虑一下,是不是先让田保长把他规起来呢?我派人协助执行!

这是一个折中的意见。其实,还是交给监察御史来处理王有力,一来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参与他哥的事,如果他没有参与我们岂不是抓错了人,我们会很麻烦的。二来如果他真的参与了,这也得由监察御史来查,我们先把人给抓了,上面会怎么看我们。唐县令也是这个意思,也不想没事找事,上面要做什么人,我们配合就行了,可不能先行动,有的人有的事不是他们在坐的这些人可以处理的。

大部分的人支持周圆圆的提议,都说要以不变应万万,此人在场的各位脸上好看些,以后也有回旋的余地。

徐月没有明确的表达,他是共亏集团的老大,他明白周圆圆冷处理的心思。别看王有光下台了,王大力也退下去了,可是他们二人的心腹都还在,真是跟他们翻脸了,只怕得不偿失。这位田保长要上台阶,眼睛瞄着罗县尉,恩师徐月已经向唐县令推荐了,罗县令的一票很关键,田保长当然要顺着周圆圆的意思来。

果然,唐县令立即表态:哎,圆圆这个意见好,我们也就静观其变吧!那口气似乎已经代表大家做了决定,也没去征求一下罗县丞的意见。徐月怎么想的不知道,只见周圆圆下意识地用指节轻击着桌面,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杨小西:这个,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圆圆的心思徐月很清楚,朝廷的事按理说来共亏集团是不应该发表意见的,可是王大力在共亏集团主持过工作,以前难免是照顾过他们。他们能走到现在这个位子,要是没有王大力的照顾,他们是不可能当上共亏集团的领导。说起来王大力对二人有恩,倘若真的查到王大力的身上,难免会查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就算是再清白,也不希望背后有人查自己。谁也不傻,能糊弄就糊弄,应付上面大家还是挺在行的。

抓捕王大力,就违背了长安方面的意见,也许上面只是让下面走一个过场,谁拍板谁负责任。好在在场的几位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大家一致对外,既要敷衍上面又不想得罪王家。但唐县令就是县令,绝不会直接表露自己的意思,便把球传到罗县丞这边来了。而共亏集团的人只能是参与,其实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唐县令和罗县丞两位领导。

长安让我们主动汇报?好,你们的事你们先表个态嘛!你们有什么要反映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说到反映问题,众人便默不作声了,这些人都是老狐狸,就算是真有问题,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的。

杨小西说:周护法,我尊重您和共亏集团的意见!我这边没有什么问题,我也没有什么好反映的。

唐县令就是要大家表达,哪怕你没有问题反映,你也得说你没问题要反映。大家一一表了态,都表示没有问题,在众人看来王有力就是没有问题的。肖主薄把大家的谈话记录了下来,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徐月道:“我觉得老领导是一个好人。”这话把人说得云里雾里,徐月算得上语言大师了。周圆圆这位顶头上司一向中规中矩,他是朝廷派下来的领导,他对以前的领导也不是太了解,他这么说就是什么人也不想得罪。可叫你表态你总得有态度呀,这绕来绕去,还是把唐县令得罪了,唐县令问大家有没有要反映的问题,他却说对方是好人。

这不是在吐槽唐县令把老领导当成是坏人,他认为他是好人,而唐县令让他们反映问题,这有向老领导问责的意思。周圆圆都说了,应付一下得了,可这唐县令非得一一问到,他心里不满对方派自己下来管理共亏集团。所有的人都说他是自愿的,说共亏集团有油水,要不是为了钱谁会愿意离开朝廷去商行干活,这是别人为什么质疑他的原因。

可以说共亏集团上上下下就没有人相信他,相信他的人品,这年头不是为了谁还能为什么?再有就是共亏集团看不到起色,这么一个大集团要人有人,要渠道有渠道,要资产也有资产,为什么还会年年亏损,人们质疑的是这个。好在,朝廷管得严,下面的人也不敢乱说话,干完活你能按时给钱就行,大家也就知足了,至于上面给你多少,还得看关系。不过,这年头有钱拿就行了,很多的人还得为了生计去奔波,比起别人共亏集团的人还是感觉挺知足的。

徐月原本他是可以高升的,县丞的位置本该是他的,可是却被指派到共亏集团来。说是希望他做为朝廷的官员,能带个头下来把集团带领好,做点事情出来,唯有如此才能将他提上来。其实,这只是唐县令给他编的一个美好谎言,这集团亏了这么多年了,就算他徐月是范蠡在世,商圣转世可是面对的是共亏集团的烂摊子,他也没招。

说起来徐月是很有经商的头脑的人,他以前在朝廷的时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还是王有光当县令的时候。他和唐县令都只是他手下办事的,两个人表面上是朝廷的官员,其实他们是王有光的心腹,他们负责在本地帮王县令卖酒,唐县令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当时酒也是稀缺的资源,几乎被王家垄断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古人早就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就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可惜这不是谁都能弄明白的,因为二人卖酒,手里也囤了大量的酒。本来这二人是好兄弟,好哥们,好同窗的,当时二人就私下约定,不管有一天谁上去了,一定要提携另一位兄弟。当时,唐县令和徐月二人都是王有光的左右手,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朝廷重点的培养对象。

当时二人的关系太好了,徐月就天真的以为,不管是谁上去了,这炬城都是二人的天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

唐县令就深得此道,一开始就找了个暗线将王家的底细是查了个底朝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大唐的每一个官员,都有认真学习女帝的治国理念,还有她的重要思想,特别是监察御史,他更是将这个部门用得淋漓尽致。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紫微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可笑的是她提倡告密,却不分好坏对错,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

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则天下诏杀南安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的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