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上帝指使 > 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诸子百家

上帝指使 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诸子百家

作者:上帝指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4:18

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诸子百家

有了爱的人都是强大的,都是有勇气的。每一个人都想要站上这在舞台上,听到第一声喝彩,听到别人的喝彩,听到别人欢呼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经过多少煎熬,我们告诉自己要忍耐,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佛主将与我同在。上帝霁想到佛是如此的爱百姓,他就笑了,他虽然想要忍着不笑,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还是笑了出来。

“我佛慈悲,佛爱世人”而当这段话在名间是传播开来后,佛教正式的进入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佛教在我大地朝的崛起。因为大家相信,这是真的,佛并不会骗人的,只是佛有说过这话吗?他是用什么语言说的,我们就不去追究了,我们只要相信佛是爱我们的,如此就好。而这股力量正在不断的成长,最终将会变成洪荒的力量,摧毁所有的一切。

长孙氏很明白佛教的力量和影响力,他本来不想动用这股力量的,可是后来没有办法,自己的男人想要得到天下他就得有一股可以改变历史的力量。长孙氏本来想要扶持道家、借助道的力量的,可是道家的人太清高自傲了,不屑于官府的人勾结。既然你们这样高傲,长孙氏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只能寻求佛教的力量了。说起来也不能说是道家的人高傲,而是因为道家的人自古以来都是一盘散沙。

道家的人各自为尊,谁也不服谁,谁都觉得自己才是道家的正统,也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结果呢?却是落得四分五散的局面,虽有道家也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可是却能代表道家的人却没有一个。就算是老子也不过以已为尊,却也正式承认过自己是道家人,他只想要当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一个真正的大家。

可是后人不知道为何称他为道家的始祖,想来道家真是没什么人,只能老子这个人搬出来做为道家的祖师吧。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可是为什么李家的人却没有尊崇道教,真是有意思欺师灭祖的家伙们,假仁假义的李家,要多恶心就多恶心的李家。

当然,在利益面前,自然以利益为重,不可能只讲情义不讲利益的,说起来人都是很现实的。不是我们不认他,而是我们从小就没有学老子的思想,我们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思想是什么,也就没法认可他这个人了。要是我们从小学的是他的思想,估计我们也能认可他这个人,谁让我们学的是更为重要的别人的思想。君主的思想是很简单的,谁要是帮他们得到皇帝的地位,他们就认可谁的思想,不能认可道家的思想,怪谁啊?难不成怪佛家的人会拍马屁,怪道家的人实力不行,还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审时度势。

长孙氏虽然知道以阿三为尊却也不耻,可是没有办法,为了统一天下,只能顺势而为了,别说阿三了,就算是阿猫阿狗要是能帮李家得到天下,他们也认它们。长孙氏很是认可佛家的善性,也只是想要利用它们统一大地朝,并不赞同一家独大的思想,更不赞同大地朝只有一个佛教。自古大地朝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地方,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大地朝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君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大地朝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上帝家、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大地朝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大地朝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

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七家,即:上帝家,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虽然上帝家族的学说,已经把其它六家都包含了,可是也不得不认可六家的思想,只记住上帝家。上帝家族也不把自己的思想当成是六家之首,还是认可这些分枝的思想的,也认可六家的代表人物。看得出上帝家是一个很包容,而且开放的思想,如此高高在上的思想者,注定是天之翘楚,人之龙凤。代表了大地朝最高思想,是大地朝思想者的最顶尖的存在,他们的思想已经被全宇宙认可,成为真正的宇宙家。

原本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可是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却只想保留一个思想体系,只以自己认可的思想来教化人民,如此一来自然导致群起而诛之的局面。可是封建君主自然不知道此理,他们以为只要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就能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就能保证自己的皇权不会旁落。可是,不管是哪个皇朝也不过统治大地朝几百年的时候,所谓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合之事;也可以看到战争与和平的外在之事:朝代的更替。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和平久了就会出现战争?为什么国家昌盛了就会衰退,而不能持久?为什么战争之后可以让人们拥抱一时的和平?却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上帝指使说过那是因为文明的程度不过,真的是文明程度不够吗?我们现代的世界文明程度难道还不够吗?依旧无法消除战争,也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有和平,只要有利益所在,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只要人不停止追逐利益,只要人的野心一天没有终止,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战争是不可能消除的,只要有不平等,就有斗争,就不可能有和平,好在只要百姓只要能生存,他们就不会造反。百姓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好骗的,只要百姓相信统治才能管理好国家,百姓就不会抱怨这个统治者。百姓最想要要的就是和平,如果国家能保护百姓的安全,能维护百姓的尊严,大家就会拥戴这个统治着。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李世民是怎么看佛教的,一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长孙氏,长孙氏一心向善,她是一个与佛有缘的女人。既然缘分已经到这里了,谁不想要借助佛家的力量来统一大唐,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是后来发现大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无需要再借助佛家的力量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联盟已经结成,却是再难撼动了。二来是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大唐,就只能有一个教派,只要统一了教派,江湖也就统一了,还有什么势力可以与李家抗衡了。不管是大地朝与什么神为尊,重要的是大家只以李家为主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三是佛教的崛起已成趋势,既然道家的人不争气,那总是会有门派是站出来的。

阿四认真起来,他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他一旦是认真起来,他自己说是就连自己都害怕。他看到了上帝霁也不由得不认真起来,可是见对方并没有被吓倒,只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虽然上帝霁只是做了细微的变化,这也足以让阿四小小的得意起来,说明对方还是挺在意他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阿四显得很开心,他觉得他的影响力正在渐渐地改变上帝霁对他的看法。

为了让上帝霁知道他是如何的强大,他开始思索起来,更加认真的思索起佛经的内容。他深知这次思考要更加完善多年来的所思,如此才能有所得,随后他闭起了眼睛,口中喃喃自语着:“应该是这样,繁复的经文从他口中而出,见他本人经络相连、演化,进化,突变,然后发光,神秘力量涌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