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六十章 书佣

东晋小军将 第六十章 书佣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六十章 书佣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刘牢之到底没有在“鸿宾楼”吃上饭,甚至都没有跟高岩动手,主要是他来京师还有大事要办,不想这时候闹得沸沸扬扬的,扔下了几句场面话就带着众人走了。他没有注意到,二楼的一个雅间里,有两个食客一直在看着这些事。

两个客人,一个年轻一些的,二十岁出头,星眉朗目,一脸郑重之色;另一位客人三十出头,跪坐在案前,神态轻松,彷佛对此漠不关心。

那个年轻一些的客人转过身去,对在案前端坐的客人道:“文度,乐安高世远也算当世名士,家中却出了这样的纨绔子弟,这家风,哎!”

那个叫“文度”的客人笑道:“纨绔子弟,所在皆是,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年轻客人点了点头,又道:“那个红脸少年不知道是何许人物,不动声色间,就能让那高岩吃这么个大亏!”

原来刘牢之被掌柜的陪着笑脸送走后,高岩又召回了那个美人,一起在雅间用餐,期间还有歌舞声传出来,孰料用餐完毕,高岩竟然拿不出钱来付账。掌柜的和那美人一脸的鄙夷,高岩等人还差点被扭送到丹阳郡府,真真是丢死个人!

“文度”摇了摇头,嗤笑道:“看他的随从,进退有度,身形彪悍,应该是军中人物!不过是一群粗鄙的人而已!”

年轻人看着“文度”鄙夷的表情,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没再说话。

出了“鸿宾楼”,刘牢之笑道:“被高岩这个狗头扫了咱们的兴了!”

刘平怒道:“要不是小郎君拦着,我撕了他的舌头!”刘平好酒,今日刘牢之慷慨,本来还想好好尝一尝建康的美酒呢!

林飞拿出一个布袋,笑道:“我小小的惩戒了他一番!走吧,算是那高岩请客!”

刘平惊讶地道:“林兄弟真是好身手,这……没看见你动手呀!”刘顺之和孙乾也满脸钦佩的看着林飞,林飞只是腼腆地笑了笑。

刘牢之笑道:“要让你看见,就不是高手了!走吧,咱们去下一家!”

这一带酒楼食肆众多,各有特色,看来古人也知道酒楼扎堆的好处。众人挑了一家体面的酒楼,草草用过了饭,又继续沿秦淮河沿岸闲逛。这里商业繁荣,丝绸庄、文房四宝、杂货铺甚至青楼妓馆,所在皆有,比起芜湖自然是繁华得多。

正逛着,刘牢之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家店面,样式古朴清雅,上书“书肆”两个大字,有不少读书人进进出出。

刘牢之心道:“不知道这个时候的书店是什么样子的,进去看看再说!”于是开口道:“这里有家书肆,咱们进去看看!”

刘平挠了挠头道:“郎君,我就不进去了吧?”

刘牢之诧异地道:“怎么了?”

刘平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一来,我不识字,传出去难免惹人笑话;再者,‘书’‘输’一个叫法,再去赌钱,难免不吉利!”

刘牢之笑道:“偏你这么多事情!你不愿意进去,就守在外面吧!”说罢,领着剩下的三个人往里走。

这书肆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有货架摆着各种各样的书,后面的大房间里则是摆了很多的桌案,很多人在那里埋着头,奋笔疾书。

刘牢之走近那些书架,只见上面摆着的书,绝大多数都是手抄本,也有一品汇书社新出的《论语》和何氏书社新印的《孝经》。

既然是手抄本,因为抄写的人不同,每本书的字体和整洁程度就不一样,有一些书就难免会有脱字和错字,需要仔细的挑选。

一个小厮迎了上来,向刘牢之行了礼,问道:“不知道郎君需要些什么书?敝店有一品汇书社印刷的《论语》和何氏书社印刷的《孝经》,名家手抄的各类文选,也有医术、农书等杂书的手抄本,除了书架上有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抄书!”

刘牢之点了点头,笑着问道:“那个印刷的《论语》和《孝经》卖得怎么样?”

那小厮笑道:“当然好了!这书的价格比起手抄本要便宜,校对的又好,没有明显的脱字和错字,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我们每样进了五百本,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您看,也就剩下十来本了,掌柜的正催着要再去进货呢!郎君要是想要,可要抓紧了!”

“哦!”刘牢之笑道:“那还真是卖得不错,不过我已经买过了!你这里的医书和农书,每样都给我找出一套来,我看看!”

“好咧!”那迎宾小厮听了,吩咐了几个负责找书的侍者,找出来一摞书。刘牢之挨着挑了挑,发现有不少书是自己有印象的,便让侍者都包了起来,准备出门时一起算帐。

这时候从门外施施然走近来一个书生,他背着一个书箱,甚是悠闲的样子。那小厮见了,忙上前见礼,口称“翁先生”。带那书生走了进去,刘牢之问那迎宾的小厮道:“这是什么人啊?”

那小厮笑道:“那是我们店里聘请的抄书先生。”

刘牢之一愣,为什么后面那么多的人都在那里奋笔疾书,唯独这一位不紧不慢地走进来,于是他就问那小厮。

那小厮笑道:“翁先生是书佣行里的名人,平时并不来店里,大多时候他都是在为大户人家抄书,那些富贵人家给的佣金要高些。我们这里给的佣金低,只有在清闲的时候翁先生才会来店里!”

刘牢之恍然大悟:“行行出状元,看来这人就是书佣里面的大腕了!应该是字写得漂亮,书抄的快而且基本不出错误。”

其实在印刷术之前,中国的书籍都只能靠手抄,抄书的人就叫书佣,按现代的叫法就是抄写员。古代做书佣的人地位不高,多是贫苦书生,家道没落的贵族子弟,甚至是服役的囚犯。

他们每天埋头伏案,字要写得方方正正,不能潦草。历史上投笔从戎的班超一开始就是个书佣,那时他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可谓辛苦。但辛苦工作并不能有大回报,东汉《汉德皇传》里说书佣“得钱,足供而已,不取其余”。

东汉发明了造纸术,修书的成本开始降低,官修典籍多,世家大族也开始修书。三国时期的东吴谋士阚泽就是凭着做书佣挣钱做到出人头地的,《三国志》记载,其早年“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

书佣有了长工和短工之分。长工就类似现在公司的固定员工,长期受雇于一家雇主,工资稳定;短工就是这家抄写好了到另一家做,有的收益低,有的收益高。比如南朝建康名士陈光,抄写速度快,质量又好,每天出入三四家雇主,成为书佣行业收入不菲的名人。

书佣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有着莫大功劳。同时有些功底好的书佣,因为常年抄书,磨炼出一身杰出的本领。他们增加了寒门庶族的力量,成为改变政治格局不可忽视的力量。

刘牢之暗想:“我正愁没有人才可用呢,现在培养的这些小子们,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挑起大梁来。这个行业里这么多的读书人,虽然未必个个是人才,至少做个小吏按部就班的工作应该都没什么问题!他们生计艰难,没什么改变命运的机会,应该不难为我所用!”

想到这里,刘牢之笑着对那小厮说道:“我还有几本医书想要,但是看你刚才给我拿那些书里面并没有,你去找一找那位翁先生,就说我要雇佣他到我府里为我抄这些医书!”

那小厮正想翁先生为自己的店里抄书,那里肯应,正要推辞,刘牢之从刘顺之的手里拿过来一把铜钱,笑道:“这是给你的赏钱,你费心!”

有了赏钱,那小厮再看看那没有付钱的一大摞书,只好答应了。

不多时,那位翁先生随着小厮出来,打量着刘牢之,问道:“是这位小郎君要雇佣翁某抄书吗?”

刘牢之笑道:“是的。适才听这位小哥说先生的字写得漂亮,抄出的书漂亮整洁,没有脱误,小子想请先生抄写几本医书?”

翁先生点了点头,又问:“不知道小郎君要抄什么书?”

刘牢之笑道:“小子想要先生抄王叔和的《脉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翁先生是常抄书的,闻言笑了笑,对刘牢之道:“小郎君有所不知,王叔和的《脉经》里面就汇编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你说的那个《伤寒杂病论》是没有的,不知道你从那里听说的!”

刘牢之笑道:“我也是听人这么一说,先生明白就好!”

翁先生点了点头,对刘牢之道:“这《脉经》书肆里面就有底本,我在这书肆里抄好了,小郎君派人来取不是更好!”

刘牢之笑道:“不瞒先生,我要抄这本书,对纸张和墨都有特殊要求,那些材料都在家里放着呢!还是请先生移步到我住的地方抄写,润笔费用随先生开口!”

翁先生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于是刘牢之把毛家的地址告诉了翁先生,让他明天便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