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五十七章 情报

东晋小军将 第五十七章 情报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五十七章 情报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学茶艺?”戏间休息的时候,徐玉娟鼓起勇气向刘牢之提出了想学习茶艺的想法。刘牢之颇感意外,便笑着对她说道:“徐小娘子,这茶艺也没什么难学的。等过两天我从建康回来,就会组织新的茶艺学习班,那时候你可以来听听!”

徐玉娟大喜,赶紧起身行礼道谢,示威似的瞥了路惠一眼。路惠心里生气,把头转了过去不去看她,徐玉娟却又跟刘牢之讨论起戏曲来。

中国的戏曲在这个时候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理论和舞台表现形式,刘牢之的茶楼里一下子拿出成熟的戏曲,自然能吸引这个时代缺乏娱乐的人们。这些戏曲本就是出自他的手,前后改编的细节无一不参与,从剧情、选角到舞台设计,无不精通,谈起来自然头头是道。

徐玉娟本来只是为了气气路惠,谁知道刘牢之讲的精彩,竟然连路氏姐妹也都听得入了迷,原来演出这样一出戏竟然需要做这么多的准备!一直听到高台上重新打鼓开张,徐玉娟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刘牢之本来要去工坊监督马车组装的,这时候有美女们陪着看戏,便迟迟不愿动身,直到刘越派人来催了几次,才辞别了众人,往城外而去。

毛珍在芜湖住了几日,对芜湖这里呈现出来的景象印象深刻。

繁忙,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虽然还未到夏收时节,在刘家庄园里的田间地头上,大队的人马在砌田垄、挖沟渠、铺道路、修桥梁;在江边则有人垒江堤、竖水车还有修建各种他说不上名字的水利设施。这里没有孩童在田野间打闹,据说全被刘牢之拘起来在学堂上课,连三四岁的孩童都有人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游戏玩耍,讲些教育故事。

芜湖城里也没有盲流,没什么事做的人都会集中到一品汇的收货仓库和码头,在那里需要数不清的人手装卸货,现钱结账,概不赊欠。除了装卸工,码头上还聚集着不少妇女,在叫卖自己做的鞋子和小吃食,每个人都笑呵呵的,脸上都看不到忧愁。

“吃不上饭?不会的,刘家开着粥棚,不过那粥可不是随便喝的,刘家不施舍给懒汉,只要喝了粥,就得去刘家的工地上做活,没有工钱但是饭管饱。干不动活的老人家和小孩子,刘家开着善堂,在那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说话的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眼睛不大,嘴里叼着根草棒。刚装完一船货,他的额头上还冒着热气。

“刘家这么霸道?”毛家的管事问道。

“什么叫霸道?”那汉子不高兴了,“一身力气不干活,吃白饭那能行吗?你看我就不去喝粥,就在这码头上装货,这里管饭,每天所得的钱一家老小都饿不着!”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要不是老子眼皮子浅,去年就是刘家庄园的人了!哪个耐烦做这个!”

管事的还要再问,上面传来一声大喊:“贺老四,不干活在那儿杵着干什么,还想不想喝酒了?”

“来了来了!”贺老四一溜烟去了。

毛珍和管事面面相觑:“在这里干活还有酒喝?”

管事的道:“郎君,这刘家厉害啊!从外地来芜湖这里讨生活的人,第一天就能吃上刘家的饭,第二天就会给刘家干活,用不上一个月,只怕就成为刘家的人了!”

毛珍叹道:“好手段!愿叔,你看刘家现在占得这些地,根本就养不活这么些人,只怕还是要靠别的产业赚钱来养活他们!你再看看扁担河那边,现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地,等这些地方都开发好了,光这些地每年提供的粮食这些人就吃不了!只怕到时候这芜湖就是刘家一家的了!”

毛愿满脸钦佩,笑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能做到这种地步了,实在是了不起!咱们毛家……”

毛珍苦笑道:“咱们毛家,只怕没人耐得下心来做这个了!”毛家在建康繁华之地,也算得上是富贵之家,但是毛家的收入来自仕途和经商,并不占有大量的土地,基础实在薄弱。

毛愿劝道:“郎君,等你外任之后,也要择一地好好的建设建设,一家人都窝在建康这等安乐窝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毛珍点头称是,又对毛愿说:“今日就先看到这里吧,咱们先回去,你派人送张帖子到县衙,就说我明天去会会这位芜湖县令!”

刘家木器工坊,马车的框架已经基本成型了,木工正准备刷清漆。刘牢之要去见会稽王司马昱,没什么好的礼物。他想来想去,还是送一辆四轮马车最好!整辆马车可以说是集成着刘家所有的先进技术,能够给乘坐者带来最大的舒适感。比起上次给庾家制作的马车,这次的马车更大,还要加入单独的转向系统,难度要大的多。李敏也是第一次组装这种马车,不得不请来刘牢之坐镇。

这辆新制的马车在承重大梁上使用了方钢管以保证其承重,不过这样以来就就要增加马匹的数量。好在建康附近地面平坦,道路条件也好,要不然这四轮的马车还真是没什么用处。除了使用转向架来解决转向问题,这辆马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窗使用了大玻璃,在车内可以很好的观赏车外的景色,乃是旅游出行非常拉风的一件利器。

眼看着马车渐渐成型,李敏叹道:“郎君,这车好是好,就是制作起来太过麻烦,要不是郎君早就准备制作这么一辆马车,光这些配件恐怕一时半会儿也就做不出来!”

刘牢之笑道:“本来是给母亲准备的,哪知道会突然要到建康去,便宜了会稽王!”

李敏惊道:“这车竟是要给会稽王的吗?”

刘牢之笑道:“正是。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两天我就要去一趟建康,去见会稽王,这马车就是给他准备的。你好好地去做,别给咱们刘氏工坊丢了面子;漆面嘛还是老路子,只上清漆,其余的随着人家自己折腾!”

李敏兀自张大了嘴,不敢置信的样子。

走出木器工坊,刘牢之又到玻璃工坊和蚕室看了看,回到滨江茶楼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还没到饭点,戏曲又刚刚结束不久,茶楼里的人并不多。茶楼的后院,有刘牢之专门的房子,这个时候还在亮着灯。

刘牢之推开门进去,正在埋头写东西的陶素赶紧起身行礼。从合肥回来以后,刘牢之便让陶素着手建立情报体系,先从滨江茶楼开始。现在滨江茶楼里面的丫头、小厮以及茶艺师,都需要到规定的人面前汇报所见所闻,一直到陶素这里汇总。除了滨江茶楼的人,刘牢之还选定了一些家里的年轻人,准备培养起来作为情报人员。

刘牢之点了点头,示意让陶素坐下,听陶素讲这一天得到的情报。

事情很杂,很多汇总过来的情报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情报工作就是这样,往往花费的钱粮和精力有很多,得到的消息并不多,这个是需要慢慢地去积累的。刘牢之仔细地听着,并不发表什么意见。

“毛珍今天做了什么?”刘牢之突然问道。

这是近期到芜湖最重要的人物,陶素却直到现在也没有说有关毛珍的消息。

陶素紧张地在纸上找了找,道:“毛珍和他的管事毛愿今日到咱们城外的庄园看了。两个农庄和畜牧场、正在修建的道路和水利设施,他们都仔细看了。后来想要进工坊,被刘颂主管拦住了,没有进去。他们在城里转了转,重点看了咱们的码头,还和那边的一个装卸工叫做贺老四的说了话。最后他们回到了住宿的地方,向芜湖县衙送了一封拜帖!”

刘牢之点了点头,问道:“他跟贺老四问了什么?”

陶素眼神一窒,尴尬地道:“这个咱们的人不敢跟的太近,就没听清楚!”

刘牢之笑道:“陶素,情报工作可不是这么干的!当时没听清楚,事后为什么不查访?一个装卸工而已,管着他的工头一嗓子就问出来了!”

陶素低下了头,小声道:“是,是。小的明日就派人去查!”

刘牢之道:“不用了。那样就太刻意了,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你要把事情做在前面,不要等着事到临了再去打听。码头也是我们消息的主要来源,你在那里多下些功夫!”

陶素躬身应了。

刘牢之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还有,让你整理消息不是让你做流水账。你要分清楚轻重缓急,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汇总。我听你跟我说了半天,一点有用的没听到,反倒是最重要的这个,你没有打听清楚,也没有向我汇报!”

陶素惭愧地道:“小的记下了,以后会注意的!”

刘牢之懊恼地拍了拍头,无奈的叹了口气。白手起家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是想要做的事,想要用的人,怎么也无法理顺。没办法,底子太薄,只能自己现培训起来,着急也没有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