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五十四章 论语

东晋小军将 第五十四章 论语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五十四章 论语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孙乾净了手,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从红色的木匣子里拿出来一本书。看书名是《论语》,这是前两天家中的防卫力量大比的时候获得的奖品。这次大比不但是两支侍从队参与了,刘平用部曲子弟和庄客组建的护卫队和三百奴隶兵也都参与了,这个奖拿的可着实不容易。这本书是蓝色封皮,右边条框里有“论语”两个篆字,条框右下角圆圈里阴印刻着一个“壹”字,说明这书不是全本;书的正下方写着“一品汇书社”五个隶书小字。

翻开书,从书的扉页开始全部使用正楷字体,并印有“一品汇书社”的篆书大印。扉页反面,印有此书的印刷信息:“升平三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共五千册。”

翻看着里面清晰的文字,散发出来淡淡的墨香,孙乾不由得沉醉其中。旁边的刘顺之笑道:“阿乾,等你看完了,这本书先借给我读几天。”

孙乾笑道:“想都不要想,你弄脏了怎么办,这可是我们队的荣誉。你要是实在喜欢,自己到一品汇买一本就好了!”

“哎呀呀,你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一本书就要一千个钱,哪是我们这等人能买得起的!”刘顺之怒道。

“别急呀,”孙乾笑道,“我想过段时间,人手一本或许不可能,但是至少能达到每个班一本!”

“你怎么知道?”刘顺之不服气地道。

“你想啊,这么一本书,光是校对、印书的成本,就不老少,一千个钱也只是微利。所以咱们家印书恐怕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推广这些知识!”孙乾笃定地道。

“从年后开始,小郎君就召集木匠,制作了大量的木模,又请了不少人刻出字来,花费着实不小!印的书确实是咱们正在学习的……”刘顺之也有些懂了。

京口的何铮也拿着一本《论语》在仔细地端详,心中不无震撼。

“听送书来的小子说,此书是采用的活字印刷,印刷速度快,成本低,印刷的质量却比不上雕版印刷。从他送来的《孝经》雕版印刷效果来看,也确实是如此。就像阿全这小子说的,印书的成本是很高,但是比起手抄来却又便宜了不少,也更方便。印书可以很快复制出很多册一模一样的书来!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实在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想到这里,何铮的心里暖烘烘的。

自从京口的造纸作坊制出合格的纸来之后,刘牢之就订购了大量的纸用于印刷《论语》。第一册刚印出来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第二册又在紧忙的排印当中。刘牢之倒是没有藏私,雕版的《孝经》只印刷了五百五十部,根本就没有发行,就让人把雕版送到了京口何家。随着雕版一起来的,还有五百多枚木字字模,和一个一品汇书社的印书工匠。

“看起来,我们何家的印书作坊也要尽快的开始筹办了!”何铮想着,不由得暗暗感激这个未来的小舅子。何氏造纸作坊前几个月的产量基本都被他买去了。虽然现在总体还尚未盈利,作坊的运转却已经颇为良好。造纸作坊造出的纸,纸面平整,颜色洁白,写起字来凝而不散,慢慢地打出了名头。随着《论语》的畅销,何氏造纸作坊也为千家万户所知晓,已经有外地的商人前来订购了。趁着这个热度,需要抓紧筹措钱财,组建印书工坊。投资造纸作坊的钱还没有收回来,又要集资了,不过有造纸作坊的成功运营,集资应该会顺利不少。

相隔三里地外的刘氏族学里,几个族老看着两摞厚厚的书,惊得目瞪口呆。

“这个刘家大郎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就这样一本《论语》,听说就要一千个钱,这四十本书,整整四万个钱啊!”

“何止这个,听说《孝经》只印刷了五百五十部,叫什么限量版。你看!这每本书上都有编号,这些书在外面可是拿钱都买不到的!”

“哎!两位忒俗气!这书再贵,也是拿来读的,怎么在两位的嘴里,竟成了货物了!”一个老教师不满地道,“要我说,弘扬圣人的文化知识如此不遗余力,这刘家大郎是个有志气,能干大事的人!”

“这人手免费发送一本,这可是朝廷的太学和官学都做不到的事情!”

“朝廷怎么会管这个。自永和八年殷大名士罢除太学,从学生口里省下那几个钱用于北伐以来,朝廷不务教化已经很久了!”

且不说办公室里的先生们的窃窃私语,刘氏族学得的三十多个学生可是非常高兴的。现在在学堂里面学习,大家都没有书,只能听老师在台上讲,课下再拿着老师的书轮流着看,肯用功的才会全部抄下来,实在是不方便。现在有了这些书本,学习容易了不少!每个学生都期望能尽快分发下来。

自年前刘牢之他们筹措族学以来,一开始应者寥寥。只有几个家里实在贫穷又出仕无望的老人应聘做了老师,十几个穷苦无依的孩子做学生。不过随着族学食宿条件好,并且不用花钱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又陆陆续续的加入了十来个孩子。一切草创,刘牢之也不着急。

建康城里,会稽王府。

司马昱拿着毛安之送来的两部书,仔细的翻看着。《孝经》是刘家赠送的,《论语》却是从一品汇里买来的。

毛安之道:“下面的人到了一品汇,不管有什么新产品出来,必然是大量采购。这部《孝经》刘家只印制了五百五十套,除了自己学堂里用的,全部拿来送人了。我这里也只得了两部!”

司马昱点头道:“此书纸张精良,字迹清晰,还泛着一股香气,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毛安之道“依末将看来,此书虽然比不得名家手抄本,透着一股匠气;但就书本身,也已经很不错了。”

“对,”司马昱笑道,“名家手抄本才有多少?这种书只要肯下本钱,很快就能流布天下,实在是教化百姓的一大利器!”司马昱暗道:“有了这样的书,知识将再也不是少数世家能够控制的住的了。读书的人多了,对眼下的世家门阀当政,虚放皇权的态势,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刘牢之这小子,无形中帮了皇家一个大忙!”

“眼下先不要管他,看看事情的发展再说。”司马昱吩咐道,“就按照正常的生意往来,该怎么进货就还怎么进货!”

“喏!”毛安之连忙答应。

司马昱又问:“这几个月店铺经营的如何?”

毛安之躬身道:“回王爷:生意着实好!眼下最畅销的就是糖、酒和琉璃摆件,第一次进回来的那些货早就卖空了。建康城里的高门富户,家家都买了不少!这次去进的货,有不少是已经有人家预订了的。”无形中发现这么一个财源,毛安之有些得意。

“这事还多亏仲祖从中周旋!”司马昱道,“朝廷几次北伐,用度颇大,少府的运作却着实一般,皇室的用度也不宽裕啊!”

“这都是末将该做的。王爷,莫不是想要把刘家的生意收归场务?”毛安之试探地问道。

“这个如何做得!篡夺将门之家的产业,这是要逼反他们嘛!”如此财源司马昱如何不动心,只不过江北的将门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惹起“苏峻之乱”,芜湖是拱卫建康的重镇,那是万万乱不得!

司马昱想起一件事,对毛安之道:”我听说刘家这个小子有意出让红糖秘法,你派人去跟他谈一谈!“

”红糖秘法?“毛安之差点跳起来,他奇怪地问道,”王爷是听谁说的,如此赚钱的秘法,摇钱树一般,他怎么肯让出来!“

司马昱笑道:”就因为是颗摇钱树,这小子才怕了!“

毛安之摇了摇头,怎么也想不通。

同在建康的范汪,拿着一册《论语》仔细的端详着,连连赞叹:“此真千秋功业也!”范汪字玄平,南阳顺阳人,出身儒学世家,曾任东阳太守,故称范东阳。在东阳郡的时候他大兴学校,甚有惠政。这时他翻看着这本书,对次子范宁道:“这书里说此书乃是使用了活字印刷,其华美处不及雕版印刷。也不知道这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是怎么个不同?”

范宁接口道:“听说一品汇书社限量印出了《孝经》,乃是使用了雕版印刷,有机会不妨找来比对一下。”

范汪不置可否,沉吟道:“以往书籍传播,多靠手抄,所传多有谬误,这印刷之术实在是精妙!”

范宁也好儒学,闻言道:“父亲一生推崇儒学,颇有所作,何不整理一番,也找‘一品汇书社’刊印出来?”

范汪听了,颇为所动。不过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只怕所费不少,而且眼下也没有功夫仔细校对,若所传非精品,不免为人所笑!”

“父亲何不学学一品汇书社的做法,一边校对,一边刊印,也不需要一下子全部整理完!”范宁道。

“好,好,此法甚好!如此等我腾出时间,让人去好好谈谈!”范汪捋着胡须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