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欲取先予

东晋小军将 第二百二十一章 欲取先予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二百二十一章 欲取先予

刘建一愣,没想到谢玄会认为刘家会放弃安丰郡:“安丰郡倾注了我们不少心血,甚至刘家投入了那么多钱,一直还没有收益。所以我们自然是不想让外人接手的。不过,若老夫继续呆在安丰郡,恐怕继任的桓熙会寝食难安。如果可能的话,老夫想到江南任职,把这安丰郡留给一个亲近的人来治理。老夫漂泊半生,如今到了该回江南的时候了。”

谢玄没想到刘建竟然萌生退意了。

朝廷对这些有私兵的军将防范甚严,恐怕不会轻易允许刘建到江南去,除非刘建愿意放弃手里的兵马,只身到建康上任。刘建今年不过才五十五岁,应该还不到退下来的时候啊。莫非这不过是在试探,他又图得什么呢?

“若高文远和何子广等人都领军北上,剩下征虏将军这三千兵马应该还不至于让桓伯道心存忌惮。”谢玄笑道,“征虏将军为国家征战多年,对朝廷忠心耿耿,相信陛下和大司马都能看得清楚。”

刘建道:“但愿如此吧!幼度有没有到豫州平叛的想法?有我们这些旧将撑着,幼度好歹能赚些战功回去!”

谢玄摇了摇头。桓温本就忌惮谢家在豫州的影响,若谢玄和这些豫州旧将直接搅和在一起,桓温岂能坐视?现在这个时候,可不适合刺激桓温。

“将军的好意,玄心领了。”谢玄道,“玄现在不过是大司马府的椽属,大司马是不会让我出来领兵的。”

刘建惋惜了一阵子,也就不再强求了。谢玄远来辛苦,刘建怕打扰他休息,便早早的告辞回去了。

刘建走后,谢玄想了想安丰郡诸将的来意,不禁有些感慨。这些谢家的故吏,他们的心里现在未必会把谢家看得很重。但是能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想起扶持自己,不管是不是真心,都让谢玄感到有些感动。

接到刘建来信的时候,刘牢之正在原鹿县体察民情。这里离淮南近,安丰郡很有些些联系,百姓们听说刘牢之是安丰太守之子,想要在原鹿实施与安丰郡一样的政策,都很是兴奋。论自然条件,汝阴这里比起安丰郡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安丰郡那样贫瘠的地方都能让百姓解决温饱问题,没道理在原鹿反而不行!所以对于刘牢之提出的建议,这些百姓都能赞同,让刘牢之对治理好汝阴也有了信心。

“老丈人和谢幼度都来了?”刘牢之嘴角慢慢翘起,暗道,“这些人还真是会走捷径,司州的事务不去洛阳找大兄,却去安丰郡找老爹商量。嗯,他们怕是不愿意到天寒地冻的洛阳去,也怕贸然去见大兄,被断然拒绝了,却来找个相熟的中间人?好在自己早已经跟老爹沟通过了!”

其实按照刘义之的想法,他并没有想占据豫州和兖州。他独自面对秦军已经很是吃力,实在是顾不上这么多的地方。若非刘牢之坚持扩大地盘,而且以司州三郡之地,也实在是难以支撑两万多大军长期作战,刘义之说什么也不会答应刘牢之的冒险的。

“下面还有几处地方没有看完的?”刘牢之问身边的扈昌。

扈昌想了想,说道:“还有六处。若郎君有要事,不妨先回去,等明年再来不迟!”扈昌看到信使送来的信。看那信筒的标注,是个急件,所以扈昌才有此说。

“不急,一日之内把他们走访完了也就是了!”刘牢之道。说罢,他对身边的孙乾道:“你去联系蓼县的船只,让他们明日赶到离这里最近的渡口。”

想要到安丰郡需要越过淮河。淮水上并未结冰,现在虽然是枯水期,人马想要越过淮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还得安排船只才行。至于谢玄他们等在松滋,本来也不是多着急的事,以这个时候的传送效率,十天八天能回去都算是快的了。

扈昌道:“这几天见得百姓,就属原鹿这里的最支持郎君的政策,委实不容易。”

刘牢之笑道:“谁不想兜里殷实一些?官府出面组织生产,又没有剥夺他们什么东西,反而还会得到耕牛和各种新式农具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扈昌点头称是,不过他也有担心。淮北四郡加上陈留和荥阳两郡,这么多地方同时开发,需要的耕牛和农具的量是巨大的,紧靠刘家生产,怕是很不容易。

“不要紧。现在寿春刘氏庄园、安丰郡工坊、合肥和芜湖的工坊以及洛阳各县的工坊,现在正紧锣密鼓地生产,只等一过完年就往淮北运送。第一批先紧着像原鹿这些支持我们政策的地方先用。”刘牢之笑道,“等明年的时候,淮北诸郡的工坊也会建造起来,那时候提供农具就容易的多了。”

扈昌听了,暗暗咂舌。一下子把摊子铺这么大,也只有刘牢之有这种胆量。听说刘牢之在洛阳旧城里正在训练数千名木工和瓦工,将来要发付到淮北诸郡来服役。都说像木工这样的工匠,需要好多年才能训练出来,怎么刘牢之就敢即练即用?

郑豁这些日子跟着刘牢之在淮北四处走访,也有些不理解刘牢之的所作所为。这时候他便问道:“道坚,你这样大把的钱撒下去,却并不能为官府增收多少啊。长此下去,刘家有多少钱也不够往里填补的啊!”

刘牢之笑道:“官府要增收,不能竭泽而渔。这里的百姓已经过得很苦了,若此时对他们压榨过甚,他们是会紧闭寨门的。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只要这里的百姓能安心扩大生产,我们就能逐步地增加官府的收入。这些百姓的手里有了钱,才会走出寨门,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而通过市易,官府也能收获到更多地粮食。”

郑豁皱起了眉头。官府收钱,想来是直接而暴力的,随便立一个名目就能收钱。像刘牢之这样用钱来调节的,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只不过百姓们为了钱去做事的时候,这民风怕是会被带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