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刘越邀宴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刘越邀宴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刘越邀宴

刘牢之在军营里面呆了两天,为一众军官解惑。间或有刺头看刘牢之年轻,想要挑战一番,都被刘牢之身后的侍从揍了个鼻青脸肿。等刘牢之离开军营的时候,曲袭惊奇地发现,这些原先牢骚满腹的军官们,都已经驯服得很了。就连原先不愿意认字的,也都孜孜不倦地学了起来。

刘牢之离开军营,倒不是有别的公务,而是刘越听说他来了,特意邀请他饮宴。

自从刘义之和秦国交战之后,刘越的生意大受影响。虽然刘义之把商队护卫整编成军,还给了刘越一个军主的职务,但是刘越还是不甘心。他本就是商贾出身,这些年一直是跟大量的金钱打交道的。但是与秦国的商路断绝之后,他的营销网络收到了很大的破坏,只能靠走山间的小路往关中运货。但是襄阳的一品汇也在通过武关往关中贩运,这样一来,刘越耗费了不少力气,却赚不到很多的钱,只好把主意又打到燕国的身上来。

本来燕国占据了豫州和兖州,这这些地方的驻军也需要大量的酒,甚至军方这些人也想通过参与走私糖酒来获利,一时间刘越和宋酒相互配合,还真是赚了不少钱财。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大司马桓温大举北伐,在淮北搅了个天翻地覆,刘越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营销网络又被冲击的七零八落。这不刘越听说刘牢之来了,连忙找上门去,想要向他求教。

刘越在洛阳的府邸就在偃师。

刘牢之来的时候,刘越带着三个人亲自出来迎接。刘牢之仔细看时,才认出是昔日滨江茶楼的茶艺组组长庾信,刘家的部曲子弟何阳,最后一个却是一品汇书社的书佣,叫做汤蒙的。听刘越的介绍,庾信是自己在商队中的副手;何阳是偃师县的县尉,领三百县兵;这汤蒙却是本县的县丞,主掌偃师的政务。

刘牢之笑道:“想不到在这小小的偃师县城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人!”

几个人行礼毕,刘越当先在前面引路,领着刘牢之等人往前厅去。

这个刘越还真是不肯亏待自己,把偃师的府邸收拾的很是精致。刘牢之一路走,一路夸赞,把刘越夸得不好意思了。刘越辩解道:“叔叔莫要取笑,这也是因为这段时间小侄无所事事,这才安排人好生打理了一番。”

刘牢之不禁皱起了眉头,不解地问道:“建威将军不是派你带兵了吗,你不忙着练兵,怎么竟说是无所事事呢?”

刘越苦笑道:“小侄的那点本事叔叔还不知道吗,哪里就是带兵的材料?小侄这个军主,那就是挂个名罢了,平时都是三个幢主自己在训练。小侄还在想着,这些日子就去建威将军把这个军主辞了呢!”

“胡闹!”刘牢之虽然不知道刘越这话是真是假,却还是斥道,“没有了军职,你不过是一个商贾而已,能有什么出息!”

“可……可小侄不会带兵啊!万一以后真遇到战事,那是真要冲锋陷阵的。小侄这点本事,那不是耽误兄弟们的性命吗?”刘越担忧地道。

刘牢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收编你的护卫队,建威将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则是因为他对与秦国的战事心里没底,需要尽可能地扩编军队。二则也是因为与秦国的商事暂时无法进行……现在潼关已经稳住了,所以你这支队伍,基本上是用不着上战场了。你也不用担心,司州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易货!”

刘越听了,与庾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欢喜。

到了前厅,众人分宾主坐下,开始畅叙别情。

汤蒙是刘义之拿下弘农之后进入司州的。当时司州一下子多了很多县,需要的治理人才不少。虽然刘义之通过考试选拔了一批人才,但是这些人没有接触过刘氏的管理制度,对于晋国的法典也不熟悉,所以只能为佐吏。汤蒙等一行近十人那时候通过南阳商路进入洛阳,辅佐刘义之执政,帮助刘义之迅速稳定了司州的局面。汤蒙和刘牢之并无深交,不过他是刘家举荐出仕的,算是刘家的门生,所以刘牢之来了,他理应出面接待。

汤蒙虽然是书佣出身,但是出仕之前,已经在刘氏农庄里面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接管偃师县丞并没有什么难度。偃师这里有刘越主持的商铺总店,是洛阳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但是偃师县官府显然没能利用好这种优势。

“司州各地都以农庄为基本的行政单位。自河内移民以来,洛水谷地每年秋冬都要垦荒。但是这些百姓里面,有一些是手艺人,在缺乏粮食的时候,他们只能拿起锄头去种地。现在这里的土地已经足够养活这里的百姓,再去组织他们垦荒,就不合适了!”刘牢之道。

汤蒙点了点头,说道:“郎君说的不错。这里不光是秋冬,只要稍有农闲,官府就会组织百姓整修土地,兴修水利。现在洛阳这里也开始种植棉花、桑麻,以用来织布。”

刘牢之笑道:“道理是没有错的。农桑乃是根本,解决了吃穿的问题,老百姓就能够活下去。但是现在洛阳的老百姓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他们要有更高的追求了。”

汤蒙道:“不错。现在百姓们住的房子,都还是当初官府组织百姓修建的安置房。很多外墙都还裸露着,风吹雨打的,开始透风了。而且到百姓家里去看看,用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偶尔有一两件不一样的,也是从外面的山寨里淘换来的。”

“洛阳这地方,不缺煤,不缺黄土,有条件的农庄,应该修建烧淘瓷的窑。汤县丞是在芜湖呆过的,芜湖虽小,那里却很是繁华,就是因为那里产业丰富,可以让商贾们上门提货,这才带动起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农桑和商业发展起来了,官府既可以收到租税,又可以收到商税。等官府有钱了,又可以修桥铺路,改善县城的面貌!”

说起发展产业,刘牢之总是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